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68篇 |
免费 | 1103篇 |
国内免费 | 4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70篇 |
大气科学 | 433篇 |
地球物理 | 423篇 |
地质学 | 1515篇 |
海洋学 | 263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838篇 |
自然地理 | 35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93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315篇 |
2018年 | 248篇 |
2017年 | 341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323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506篇 |
2012年 | 553篇 |
2011年 | 486篇 |
2010年 | 396篇 |
2009年 | 354篇 |
2008年 | 370篇 |
2007年 | 392篇 |
2006年 | 377篇 |
2005年 | 324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文章从舟山发展蓝碳经济的基础入手分析,认为发展蓝碳经济具备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同时指出当前蓝碳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条件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更好推进舟山蓝碳经济的发展,文章以生态资源资本化理论为支撑,从蓝碳资源—蓝碳资产—蓝碳产品—蓝碳资本的价值实现逻辑出发,结合舟山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发展建议:一是资源摸底和产权确权;二是灵活开发蓝碳基础产品和积极开发蓝碳延伸产品;三是着力打造核算体系和探索价值实现形式;四是集中示范和综合保障。 相似文献
42.
厦门市已成海岸带城市中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必要基于景观格局开展生态风险评价。本研究利用1990、2000、2010、20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 10.8和Fragstats 4.2平台揭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与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厦门市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保持稳定。(2)耕地是厦门市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出类型,共转出了238.63 km2,在200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活跃。(3)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干扰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4)厦门市景观生态风险以中风险、较高风险为主,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平均生态风险指数由0.035 1降低至0.029 8。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城市生态风险控制提供有用信息,为优化沿海地区景观格局、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城市土地密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土地密度分布的时空变化是理解城市动态增长过程的基础。通过比较中国、美国、欧洲50个典型城市的实证案例,揭示了城市土地密度由中心向外递减分布的反S规律及其普遍性,建立了采用反S函数分析城市圈层结构和增长模式的定量方法。①采用反S函数拟合样本城市土地密度分布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并具有普遍性。②通过反S函数定量分析中国、美国和欧洲地区城市土地密度分布,可以比较城市形态和城市扩张模式:中国城市空间形态最为紧凑,但在过去20年,城市紧凑度降低,呈现蔓延趋势;美国城市具有蔓延形态,在过去20年,城市紧凑度增加。③反S函数也可以用于分析城市扩张在方向、廊道上的异质性特征。④反S规律亦适用于描述商业网点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道路密度等其他城市要素,并区分其集聚程度和特征。 相似文献
44.
程滔;李广泳;陶舒;周旭;毕凯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3):103-107
提出了一种基于矢栅协同的地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在变化检测指标设计中,提出顾及遥感指数量化范围拉伸的变化发现算法;通过选取试验区,利用统计计算与空间叠置分析,提取出地表覆盖变化发生区域与变化类型信息,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方法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本底数据作为基础,可获得高精度的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能够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一种适用而有效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变化信息提取模式。 相似文献
45.
依据云南省者奄—嘎洒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中Cr、Ni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农产品Cr、Ni含量特征.结果 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r、Ni含量受控于地质背景,光山—和平丫口岩体(σ)发育的土壤中Cr、Ni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发育的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Cr、Ni含量差异较大,且土地利用方式也会对土壤中Cr、Ni含量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区玉米、柑橘、茶叶、甘蔗、香蕉、核桃等农产品Cr、Ni含量均未超标,仅11件水稻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占水稻样品总数的11.3%,区内农产品安全性总体较好;区内农用地(水田、旱地、园地、草地)面积为554.73 km2,其中无风险(含量低于筛选值)面积为408.61 km2,占比为73.66%,风险可控(含量在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面积为112.96 km2,占比为20.36%,风险较高(含量>管制值)面积为33.16km2,占比为5.9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针对部分土壤存在Cr、Ni污染风险问题,从水土保持、施肥方式、水旱轮作等角度提出了污染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6.
47.
我国每年产生的铜尾渣超过1 500万吨,持续堆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而资源化处理则通常能够充分利用铜渣当中的资源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危害。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铜尾渣资源化利用制取蒸压砖并副产铜精矿、铁精矿和重介质的工艺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最主要的环境影响为人体毒性(33 886 kg 1,4-二氯苯当量 /资源化1 000吨铜尾渣);水泥生产阶段环境负荷最高,在7种环境影响类别中均有最高的贡献;贡献最明显的关键物质为氮氧化物,其对富营养化、酸化、光化学污染贡献占比分别为94.1%、42.0%和24.3%。将生产蒸压砖和副产的铜精矿、铁精矿、重介质所避免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后,发现该铜尾渣资源化方案能够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8.
利用新一代GPM 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产品以及NCEP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海(陆)-气界面热通量和风场等资料,对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强度变化和降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9年8月4日14:00至9日02:00,显著减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SST为29.6~30.4℃的海域为\"利奇马\"提供的感热和大量潜热以及\"利奇马\"环流东侧极为强盛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向其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使\"利奇马\"强度呈显著增强的趋势。2019年8月9日08:00至13日08:00,随着\"利奇马\"逐渐靠近陆地并登陆,显著增强的垂直风切变、\"利奇马\"从海洋(陆地)获得的潜热显著减小并且同时失去感热、\"利奇马\"环流东侧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显著减弱、对流层中低层干冷空气侵入\"利奇马\"环流以及\"利奇马\"登陆后受到陆面摩擦,使\"利奇马\"强度显著减弱。(2)当\"利奇马\"处于中等强度以上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时(垂直风切变≥5 m/s),无论其移动缓慢(移速<5 m/s),还是移动快速(移速≥5 m/s),垂直风切变对其内(距台风中心100 km半径范围)、外雨带(距台风中心100~300 ... 相似文献
49.
50.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其形成依赖于大气环流和沙质地表两种不同密度的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风力条件和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沙尘暴强度和危害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善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但这需要评估下垫面各因子在不同天气、气候背景条件下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程度。从下垫面的角度出发,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例,利用气象资料和实测数据,应用AHP方法对下垫面定性与定量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地区下垫面因子对沙尘暴发生作用的权重,为从下垫面角度研究沙尘暴危险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