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0篇
  免费   3027篇
  国内免费   4217篇
测绘学   700篇
大气科学   1556篇
地球物理   4319篇
地质学   10701篇
海洋学   2673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126篇
自然地理   2674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795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730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832篇
  2014年   1031篇
  2013年   1292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1114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1032篇
  2008年   1059篇
  2007年   1098篇
  2006年   1130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909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712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461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缓变性地质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地面沉降在建模时需要地裂缝等不连续结构的位置、走向、深度等信息,在构建微分方程模拟时需假设模型连续,这对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一体化模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于2000年出现的近场动力学理论提出以积分形式描述材料受力过程,方法具有无需先验知识与连续性假设的优点,在材料的疲劳、损伤、断裂等模拟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其在岩石水力压裂、滑坡、饱水岩土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用近场动力学进行区域地面沉降建模求解的一般方法;结合InSAR技术获取的沉降信息、三维地震频谱谐振勘探技术获取的地下结构与密度信息等,提出了模型的反演调参与优化方法。以北京东部梨园-台湖镇-张家湾镇区域为实验区,建立了其4 km×6 km范围、0.2 km深度的近场动力学地面沉降模型,以实验区地下水位月均下降速率为边界条件,对2007—2010年地面沉降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8 mm,表明近场动力学在地面沉降建模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2.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climate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with scope of temperature rise reaching 0.5-1.1oC in the 1990s compared to the mean value of the period 1960-1990,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18.5 mm in the 1990s compared to the 1950s, and 6.5 mm in the 1990s compared to the mean value of the period 1960-1990, water resources decreased 2.6×108 m3 in the 1990s compared to the 1950s, and 0.4×108 m3 in the 1990s compared to the mean value of the period 1960-1990. These changes have exerted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y, and also made the condition worsening i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s in the Heihe Rver Basin.  相似文献   
993.
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春夏季期间,在南黄海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鱼产卵场进行了4个航次的多学科调查,海洋水文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苏北浅滩外侧、成山头—石岛外侧的层化海区的温跃层中存在低盐水现象.春夏增温季节温跃层加强,低盐水入侵现象逐渐增强;入侵强度也存在年际变化.苏北浅滩入侵低盐水舌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水舌较宽,入侵较远;石岛附近入侵低盐水舌向南偏西方向延伸,水舌较窄,入侵较弱.温跃层中低盐水是由于沿岸低盐水入侵造成的,并与当地的潮锋现象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据含矿流体包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与马超营断裂带有关的金矿成矿流体,为低盐度(<10%wt,NaCl)的CO2—H2O—NaCl流体,CO2含量较低(<10mol%)。主矿化温度为150~260℃,成矿压力为700×105~1000×105Pa。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既有变质水,又有岩浆水,而且主矿化阶段还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995.
西非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深水盐下为一个高风险与高潜力并存的勘探新领域。近年来,在加蓬深水区M气田的勘探中,遇到了盐胶结型储层预测的新难题。在钻井数量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以及缺乏成熟技术体系参考的条件下,通过对盐胶结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盐胶结型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正、反演等关键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对盐胶结储层进行精细综合预测,探索形成了“基于地质成因机制指导下的盐胶结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组合”。运用该技术有效预测了M气田的有利储层分布区,指导了M气田的勘探及评价。  相似文献   
996.
在传统村落长期除水害、兴水利的营建与发展过程中,通过适应天然水体和利用地域水系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策略,有着朴素的理水生态智慧。本研究从村落水系格局梳理、空间特征计算、水环境量化三个方面,对江西流坑村的理水策略和效果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索村落理水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流坑村具有源头引水—中程排水—末端调蓄的层次清晰的水系格局:通过三维点云计算可知,其选址精确利用了微地形,采用多水源理水策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水系格局,为村落各类需求提供了充足水源;采用双水源理水策略;村中塘湖可容纳83.0%的雨水,且植被面积约占村落总面积的34.7%,具有较高的地表渗透率,中程排水效果甚佳;通过水环境质量检测可知,其塘湖水体环境质量良好,末端调蓄功能较强。该研究旨在填补以往对传统村落理水非量化研究的空缺,挖掘传统村落隐没的信息和价值,加深人们理解传统村落水利统筹、布局和营建的生态智慧,实现传统村落水利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利用的双赢,为我国村镇聚落发展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雨洪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在室内水泥池用淡水和海水培育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鱼,研究两种培育模式下美洲鲥的生长。结果表明,美洲鲥仔稚鱼可较好地适应海水培育环境,经33 d的培育,淡、海水培育模式下美洲鲥平均全长日增长分别为0.965 7 mm和0.922 0 mm,前者略高于后者;成活率分别为70.3%和74.7%,海水培育模式成活率略高于淡水培育模式;仔稚鱼培育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分别为Y=9.614 3+0.500 7 X+1.326 6 X2和Y=9.478 3+0.558 4 X+1.038 0 X2(Y为全长,X为日龄)。可见,两种培育模式生长差异不显著,只要生产条件许可,均可采用淡水或海水培育美洲鲥苗种。  相似文献   
998.
长江口外海上测量除受风浪影响较大外,最重要的问题是潮位控制非常困难。文中简要阐述了开展长江口外潮汐精细化模型研究的方法,介绍了利用潮汐精细化模型对长江口外航路任意点进行潮汐预报的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山东是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大省 ,点之多、量之丰居全国前列。到目前为止 ,已鉴定矿泉水 36 1处 ,其中锶型118处 ,偏硅酸型 6 4处 ,锶偏硅酸型 15 1处 ,碘型等其它类型 2 8处。这些矿泉水所赋存的岩石类型多、岩性复杂且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具有达标元素较单一、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程度较低、单井允许开采量相差悬殊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勘查与评价重点是寻找奇缺且又可能存在的锌型、锂型、碳酸型矿泉水。开发好矿泉水资源、实行规模开发、打造本省名牌、加强矿泉水资源的卫生防护与保护 ,对于确保山东矿泉水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径流和泥沙过程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椒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椒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椒江流域降水、径流、输沙和遥感影像等长期监测数据,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椒江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演变特征,包括对椒江流域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线性回归趋势分析,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距平累积曲线法和双累积曲线法进行水文序列的突变检验,使用小波和功率谱进行水文序列的周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椒江流域输沙变化的贡献率,最后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椒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椒江降水量存在2~3、4~5、8~9和15~18 a周期;径流量存在2~3、8~9、14~15和18 a周期;输沙量存在2~3、8、12~15和19 a周期。永安溪、始丰溪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始丰溪年输沙量没有显著变化,永安溪输沙量显著减少,63 a间下降了28%。人类活动对永安溪输沙减少的贡献率为86.5%~98.7%,对始丰溪输沙变化的贡献率为50.3%~83.2%。椒江流域水库建设使得年内流量高峰期由6月份向8、9月份发生转移,起到了很好的“蓄峰”作用。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的显著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的上升降低了流域产沙能力、减少了河流输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