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5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3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篇 |
大气科学 | 175篇 |
地球物理 | 343篇 |
地质学 | 539篇 |
海洋学 | 141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07篇 |
自然地理 | 4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城乡交错带人地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城乡交错带位于城市与乡村交互作用的地带,是我国21世纪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区。从区域的角度,揭示城乡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动态演变机制,对该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143.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4.
Collision orogeny at arc-arc junctions in the Japanese Islan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In the Japanese Islands, collision tectonics are operating at arc-arc junctions in three regions: Hokkaido, Central Japan and Kyushu. Hokkaido is situ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Kuril and Northeast Japan Arcs. The Kuril fore arc sliver collides with the Northeast Japan Arc, and the lower crust of the Kuril Arc thrusts upon the fore arc of the Northeast Japan Arc in Hokkaido. Outcrops of the lower crust are observed in the Hidaka Mountains in the fore arc of the junction area. Central Japan is in the juncture area among the Northeast Japan, Izu-Bonin, and Southwest Japan Arcs. The Izu-Bonin arc is colliding against the Honshu mainland, which has been bent by the collision. Kyushu is a juvenile collision area between the Southwest Japan and Ryukyu Arcs. The fore arc of the Southwest Japan Arc is starting to underthrust beneath the Kyushu islands along the Bungo Strait, where shallow seismicity within the crust is active in terms of the collision. Collision tectonics are observed at most of the arc-arc junctions in the circum-Pacific orogenic belts and may be an important process contributing to the relatively rapid growth of new continental crust in subduction zones. 相似文献
145.
The relation between otolith weight (OW) and the age of marine fish is studied. A total of 222 individuals of bighead white
croake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ere sampled seasonally in the mouth of the Beibu Gul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2007. Sinc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OW between otolith in pairs (P≥0.05), the undamaged left sagittal otolith is used for age determination. The highest correlations among standard length,
OW and fish ages are confirmed by linear, exponential and multinomial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sagittal OW overlaps only
occasionally among age groups, and to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tandard length, the older and slower-growing fish has a heavier
otolith because of the continued otolith material deposi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OW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ge (P<0.05). The age readings can be verified by plotting the sagittal OW versus the standard length for age groups, and the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tandard length but in different ages can be separated by sagittal OW frequency analysis. Mostly, the predicted
ages using the regression between sagittal OW and ages are closed to the observed ages by counting annulus on scal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agittal OW analysis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validating the accuracy of age determination by annuli counts, especially
for individuals of similar size. Furthermore,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fo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ith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771653) and Bureau of Fisheri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46.
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雷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4):86-92
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需求。考虑到单要素和整体两大分析方法的不足 ,作者提出了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要素综合分析方法。根据世界 10个人口 1亿以上国家的抽样分析表明 ,土地、水资源、矿产及生态环境的整体状态是决定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基本要素群体。与此同时 ,为了改善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脆弱状态和提高其稳定程度 ,第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是努力推进本国资源环境开发的国际化进程 ;第三是增大智力投入以提高资源深化加工程度 ;第四是加大本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7.
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可持续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探究城镇聚落和河流的动态耦合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环境考古、生态学、水文水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等多领域视角,聚焦黄河流域人地关系的空间分异和演化规律,以及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困境与机遇。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将黄河流域视为自然及人文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并从系统性和交叉性、地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8.
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迁移与其波高、波长等形态参数有关。对一些代表性大型沙丘的分析表明,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相同波长条件下,海底沙丘波高最小,海岸沙丘波高次之,沙漠沙丘波高最大。其原因主要是流体厚度的差异,其次是物质供给条件的不同:浅海地区的水深限制了沙丘向上生长,而陆地气流厚度较大,给沙丘的向上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沙漠环境的沉积物供给远大于海岸环境,因而导致沙丘高度的差异。沙丘形态参数经常偏离统计的波长 波高曲线,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这与推移质输运率有关。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变化可以使形态参数系统性地偏离波长 波高曲线;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突变可使沙丘迁移受阻,造成沉积物的垂向堆积,形成超高的沙丘。由于大型沙丘的迁移特征受控于推移质输运率和沙丘高度,因此可以通过波高设计来计算迁移距离 历时曲线,进而控制沙丘迁移动态。文中给出了一个获取迁移距离 历时曲线的算例。设计波高可通过人工篱笆、隔挡墙、沟渠、表面护层等措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0.
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阐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耦合协调性内涵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主成分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认为:①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随时间“先升后降”的特征,区内三省间差异明显,中心和门户城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② 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亦存在“先升后降”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低值区范围缩减明显;社会效益差异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出“凸”字型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整体较高,高值区由集中趋向分散。③ 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间耦合协调关系在各时间节点均表现为失调,且以中度失调为主,但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三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相对较好,向协调方向发展,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地区协调性优于其他区域,吉林省与辽宁省东部的部分城市协调关系趋向恶化。④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间关系失调主要受复合因素的作用,经济效益滞后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因,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不是限制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性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