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96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鄂东铁山、大王寨岩体为例,讨论了花岗岩类岩体中包体拟采取的应变测量方法,其中包括主应变值的测定、包体的原始轴比的确定以及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明显粘性差条件下的应变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2.
万博  张连昌徐兴旺孙赫   《岩石学报》2006,22(11):2711-2718
小石头泉铜多金属矿位于新疆哈密市东北200km,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东天山哈尔里克岛弧东段。本文主要对矿区火山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和研究。含矿岩石以流纹斑岩、英安岩、英安斑岩为主,SiO_2含量为51.96%~72.58%,Na_2O K_2O 为3.1%~7.73%,计算里特曼指数σ<3.3,显示具有钙碱性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其中英安岩 Eu 负异常比安山岩更为明显,说明源区有斜长石的残留或岩浆演化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微量元素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 Ta、Nb、Ti 等元素较板内火山岩的明显亏损;岩石初始锶(~(87)Sr/~(86)Sr)_i 平均值为0.7043,εNd(t)为4.7,反映火山岩形成源区以幔源为主,混有部分壳源物质。以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岛弧环境。通过与东天山大南湖岛弧火山岩对比,发现两地区的同时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属性存在一定差异,大南湖岛弧火山岩区以发育 Adakite 岩为特征,而哈尔里克岛弧缺少Adakite 岩,可能反映该区火山岩的形成与部分熔融的洋壳交代地幔楔有关。本文认为小石头泉地区为典型火山岛弧环境,有利于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73.
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建乐  姜伟 《黄金地质》1998,4(2):67-73
从空间、时间、物质成分和成因上探讨了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的关系。认为花岗岩带在宏观上控制我国金矿带的展布格局,成矿岩体一般较小,且多为复式岩体,金矿脉常分布在距离花岗岩类岩体接触带6 ̄8km范围内,许多金矿脉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葆直接产于岩体内部;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能够提供矿源的为Ⅰ型(同熔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和幔源型花岗岩;已知成矿的花岗岩类侵入体主要为中生代岩体,蕨为晚古生代华力西  相似文献   
7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总被引:100,自引:3,他引:97  
韩宝幅  洪大卫 《地质论评》1998,44(4):396-40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相似文献   
75.
Proterozoic granitoid rock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formed in the Shengongian period (1.8–1.9 Ga) and the Late Jinningian period (0.6–0.9 Ga), respectively. Petrogenetic problem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chemical (major, trace elements and REEs) and Nd-Sr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e Shengongian granites result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Badu Group and the Late Jinningian granites are of mantle derivation with or without contamination of crustal material. The crust in Zhejiang had undergone three major periods of growth during 2.6–2.7 Ga, 0.8–1.1 Ga and 0.10–0.12 Ga after it was generated in Archean time. Compositional fractio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ust evolution is not evident. The presence of Late Jinningian granites of mantle and mantle-crust-derivation along the Jiangshan-Shaoxing Fault is indicative of crust subduction at that time. This project was finantially supported by both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9490011) and the Zhongguancun Test Center.  相似文献   
76.
罗镇宽  关康  苗来成  黄佳展 《地球学报》1997,18(Z1):139-141
花岗岩类锆石SHRIMP研究表明,胶东招掖地区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类含有大量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发现3446±2-3114±4Ma的继承锆石表明胶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硅铝核。大量印支期继承锆石(平均年龄219Ma)的年龄与南、北克拉通碰撞时代一致,推测这些锆石极可能来自其源岩,即华南、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花岗岩。否定了玲珑花岗岩主要是胶东岩群交代-重熔形成的传统认识。郭家岭型花岗岩中含有较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表明其源岩有较多的胶东岩群和荆山群变镁铁质岩石。  相似文献   
77.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花岗岩详细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类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形成环境不同,属该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早期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代表造山期前裂谷化阶段的产物,中期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代表造山期收缩碰撞阶段的产物,晚期花岗岩(环斑花岗岩)属造山期后伸展塌隐阶段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广东省两类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Ⅰ型花岗岩的磁化率的数值较大,一致性较好;各向异性度比较小,磁化率椭球为纯压扁型.S型花岗岩的磁化率数值普遍较小,一致性较差;各向异性度比较大,磁化率椭球以兼具压扁型和拉长型为特征;岩体内部两种磁化率椭球(压扁型和拉长型)的3个主轴的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作者认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板块内部强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不同类型的源岩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局部地带发生破裂,发育了大规模的剪切推覆作用,在剪切热的作用下源岩物质被改造形成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则是原始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当时板块的B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79.
许保良  阎国翰 《岩石学报》1996,12(1):145-155
河北雾灵山碱性花岗质杂岩主要由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碱长正长斑岩、碱性石英正长岩和碱性石英正长班岩组成,是华北地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代表。本文系统报道了它的地质学、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的特征,讨论了它的成因类型归属和所代表的大地构造环境问题。这些资料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白垩纪早期,是一个剥蚀程度较小、定位于浅成环境的硅饱和碱性-过碱性岩杂岩体,属裂谷-类裂谷A型花岗岩类,它的出现表明华北地区早白垩纪时期曾处于板内裂谷-类裂谷的引张环境。  相似文献   
80.
中国天山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花岗岩类具明显的时空分带特征,以古生代最为明显.它们可分为:1.中天山南缘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2.中天山北缘晚加里东期花岗岩带;3.中天山南缘早华力西期花岗岩带;4.中天山北缘中华力西期花岗岩带;5.马宗山南缘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6.南天山南坡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在时空上,花岗岩类在中天山陆壳南、北缘呈交替分布的格局,显示出与天山陆壳南、北张合呼应、交替演化的和谐一致关系.中天山花岗岩类是几个地槽主旋回的产物.天山花岗岩带与蛇绿岩带成“对”分布,沿“中天山南缘深断裂”,及“中国天山主干断裂”两侧延伸,二者互相平行.天山花岗岩类是多成因的.分为洋壳重熔型、陆壳重熔型及洋壳陆壳混合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