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96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本文以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北部加来地区地质特征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探讨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内铷元素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基本吻合;本区花岗岩类中铷元素背景值普遍较高,但不同时期花岗岩类中铷元素背景值不一,中三叠世红岭花岗岩体中铷元素背景值最高;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类中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是Rb2O的主要载体矿物。  相似文献   
102.
五道岭组是黑龙江重要的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陆相火山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它的地质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依据近几年新取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与五道岭组紧密伴生的花岗岩类的时代研究,以及对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伴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提出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新认识.论述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类、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和与前二者关系密切的钼矿是在大体相同的地质时代依次相继形成.较早的陆相火山喷发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地层,随后发生多阶段的花岗岩类侵入,而钼矿在同源岩浆演化到更晚阶段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类和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它们分别是同源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的产物,因而在时空关系、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表现了明显的一致性.五道岭组地层与钼矿及花岗岩类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可用于评价钼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3.
童英  郭磊  王涛  张磊  黄河  张建军 《地质通报》2017,36(11):1963-1970
单元-超单元花岗岩谱系填图方法是以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发展的。该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然而,随着岩浆岩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填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填图方法回归到早期的"岩性+时代"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好新一轮的花岗岩填图工作,谱系填图是否仍具有适用性值得分析探讨。以中蒙边境地区出露的宝德尔石林花岗岩体填图试点成果为例,阐述岩浆岩填图试点方法的可行性。填图结果显示,该岩体为复式杂岩体,发育约160Ma和140~124Ma两期二长花岗岩,这两期二长花岗岩时代和岩石结构存在差别,野外的主要区别在于粒度。它们处于同一个区域性伸展背景,属于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依据谱系划分方案,可以划分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个序列及5个单元,且可以进行区域对比。因此,基于岩浆演化规律,以解体岩体和进行岩石类型归并为精髓的谱系填图对于同源花岗岩仍是适用和必须的,但不可扩大化。  相似文献   
104.
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及其伴生的镁铁质岩石是构成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形成演化的标志物。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包括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及成岩过程,蕴含着大陆地壳生长、岩石圈演化等重要信息。随着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和激光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的问世,原位微区(in-situ)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以及应用使花岗岩成因研究,尤其是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等方面得到长足的进展。在仔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综述花岗岩成因研究中原位微区同位素源区示踪和成岩过程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我国花岗岩及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方法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白垩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可分为早白垩世(123Ma)、晚白垩世早期(100~93Ma)和晚白垩世晚期(79~74Ma)3期。早期侵入体零星,为正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及含石榴子石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大于1.1,K2O含量大于Na2O,负Eu异常明显,刚玉分子数大于1.1,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分布广泛,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主要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属于钾玄岩系列,A/CNK主体小于1.15,负Eu异常中等,刚玉分子数多小于1.1,主体属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晚期花岗岩同样分布广泛,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为中钾钙碱性系列,A/CNK主体大于1.05,负Eu异常较明显,刚玉分子数多大于1.1,主体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甜水海地区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残余洋盆消减、闭合有关,可能记录了羌塘-冈底斯带之间的同碰撞(早期)、碰撞后(晚白垩世)等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6.
刘家堡子超单元同位素锆石U- Pb 一致线年龄值为2 046.48±7 .01Ma,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按照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由早至晚划分为红旗村单元石英闪长岩、头道阳岔单元花岗闪长岩及阳隈子单元二长花岗岩,归并为刘家堡子超单元。成因类型为Ⅰ型花岗岩类,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岩浆演化由中性至酸性,演化明显,构成了完整的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07.
The magma sources, origins and precise forming ages of the miarolite from Qishan and Kuiqi intrusions are still uncertain. New results reveal that, miarolites from the Qishan and Kuiqi intrusions yield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101 and ~98 Ma, and they have a high formation temperature (~910°C) and low oxygen fugacity value, indicating 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 at low pressure in the upper crust with temperature of 678°C. The Qishan and Kuiqi miarol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SiO2 and high-K alkali, depletion in Ca and Mg, and belong to the high-K weak peraluminous rock series. The samples are enriched in HFSEs (i.e., Ta, Zr and Hf) and LILEs (i.e., Ba, P and Sr), depleted in Ba and Sr with the negative anomaly of Eu. In the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 diagram, the samples show a right-inclined ''seagull-type'' pattern, combined the ratios of (La/Yb)N, 10000 × Al/Ga, Rb/Nb and Nb/Ta etc., they were proved to be alkaline A-type granite. Combined the characterize of the trace elements, they were derived from clay-rich source accompanied pelite melting, and subjected to K-feldspar crystallization fractional. The values of εHf(t) and tDM2 are distributed in the range of ?2.8 to 3.3 with ~1.2 Ga, and ?6.0 to 4.0 with ~1.2 Ga, revealing that they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Cathaysia basement rock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veals the Kuiqi and Qishan intrusions derived from crust-mantle mixing an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rust, respectively, resulting from lithospheric extension generated by the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ed into the European–Asian Plate.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   总被引:97,自引:3,他引:97  
韩宝幅  洪大卫 《地质论评》1998,44(4):396-404
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强烈。Nd、Sr和Pb同位素资料表明,在330~250Ma的后碰撞期间,有大量的幔源花岗岩类和少量的镁铁—超镁铁杂岩在上地壳侵位。与加里东、海西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起源于再循环陆壳的花岗岩类不同,新疆北部后碰撞岩浆岩一般表现出ε_(Nd)(t)值高、(~(87)Sr/~(86)Sr)值相对较低、Nd和Pb模式年龄年轻等特点。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后碰撞花岗岩类可能具有陆壳源区的特点或表现出地壳物质对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混染,东、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很少甚至没有受到陆壳物质混染。新疆北部后碰撞花岗岩类和镁铁—超镁铁杂岩主要是幔源岩浆及其分异产物在上地壳侵位的结果。这些幔源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地壳,其时代可代表地壳形成时代。在后碰撞阶段,新疆北部的陆壳以纵向生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9.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古元古界变质杂岩中新识别出新元古代元龙花岗质片麻岩和新阳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象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14.7±7.6Ma(MSWD=4.8)、978.5±4.8Ma(MSWD=1.5)和935.5±3.1Ma(MSWD=1.3),表明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反映了新元古代早期西秦岭北缘存在一次俯冲碰撞事件,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0.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变形变质特征,以及前人多种定年成果,认为该花岗质岩结晶年龄应为~1450Ma,随后于~1400Ma经历了一次构造-热变质事件;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或至少是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研究结果还暗示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地块偏早,古、中元古代抱板群沉积上限应约束在~145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