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7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153篇 |
地质学 | 643篇 |
海洋学 | 72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雅鲁藏布江丰水期河水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丰水期河水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2015年采集的8个河水水样,运用数理统计、聚类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丰水期河水水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河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则以HCO3-和SO42-为主,阴、阳离子分别约占其总量的96%和85%。河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SO4-Ca·Mg型。TDS含量介于202.46~371.27 mg·L-1,均值为299.30 mg·L-1,较世界河流平均值高。自上至下,河水水化学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河水中主要离子以及TDS、TH、EC的含量沿程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支流河水汇入和降水增加的稀释作用。河水水样均落在Gibbs模型图中部偏左,表明河水中主要离子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离子比值法分析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以及蒸发岩的风化溶解是河水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且存在硅酸盐类矿物的风化。 相似文献
64.
本文根据岩石孔隙中的天然气引起介电测井孔隙度减小和密度测井孔隙度增大的原理,建立了双密度重叠找气新方法,消除了岩性的影响,提高了测井找气的分辨率,增加了评价气层的直观性。该方法用于寻找陕甘宁盆地低孔隙白云岩气藏,获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这种方法还可以在其它储层岩性气藏中应用。 相似文献
6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以细一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杂基为铁泥质和泥质(2%~10%).胶结物以方解石(3%~15%)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不含高岭石,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孔隙组合为残余原生粒问孔-溶蚀孔-微孔隙,占储集空间总量的(50~90)%,其次为构造缝-溶蚀孔,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溶蚀孔和裂缝,总体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综合分析认为:阶段性的前陆构造逆冲推覆作用对沉积旋回性、水体盐度变化及物源区距离变化的控制至关重要;构造活跃期扇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差分选中-粗砂岩、近源快速堆积造成的高岩屑含量、干旱成湖导致的高碳酸盐胶结和早成岩期相对深埋-后期持续快速深埋压实作用,是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成因;而较优质储层足构造平缓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分选好的中-细砂岩、早期表生溶蚀及弱碳酸盐胶结作用、早期构造破裂的复合作用及其叠加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67.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基础。根据岩屑录井、普通薄片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对该区冷湖七号和南八仙构造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大量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但是由于水体咸度的不同:在冷湖七号的滨浅湖混积岩中碳酸盐和硬石膏含量较高,颗粒主要为基底式胶结;而南八仙构造地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因河流的稀释作用,混积岩中硬石膏含量很少,颗粒为孔隙式-基底式钙质胶结,原生孔喉较为发育,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的溶蚀改造。两种类型混积岩的初始孔隙度以及孔喉演化模式的不同,是最终引起两个地区含油气丰度巨大差异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8.
Hildegard?WestphalEmail author Iris?Surholt Christian?Kiesl Holger F. ?Thern Thomas?Kruspe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2005,162(3):549-570
Carbonate rock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complex petrophysical behavior where, in contrast to siliciclastic rocks, differ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usually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his behavior is the result of thorough reorganization of porosity during diagenesis, and it turns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quality of carbonate rocks into a challenge.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utilizing NMR techniques in prediction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n carbonates.We employ a visual porosity classification as a priori knowledge for better interpreting NMR data for prediction purposes. This allows for choice of suitable T2 cutoff values to differentiate movable from bound fluids adapted for the specific carbonate rock, thus resulting in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NMR data. The approach of using a genetic pore type classification for adapting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T2 cutoff determination, which originally was developed for siliciclastic rocks, is promising. Similarly, for permeability deter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NMR measuremen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ate rocks based on porosity types also shows potential. The approach implemented here has the promise to provide a basis of standardized interpretation of NMR data from carbonate rocks.Acknowledgment We are grateful to Baker Hughes INTEQ, Celle, for permission to publish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This study was part of I.S.s Masters Thesis at Hannover University that was carried out in collaboration with Baker Hughes INTEQ, Celle, Germany. We appreciate comments of an anonymous referee and PAGEOPH editor Brian J. Mitchell. 相似文献
69.
为了扩大粉煤灰的应用范围,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寻求一种新的水处理滤料的配方与制备方法,以粉煤灰、粘土为主要原料,以生石灰、石膏、水泥为激发剂,以H2O2(双氧水)、NaHCO3为发泡剂,经搅拌、成型、自然冷却等工艺在实验室制备了免烧粉煤灰滤料.结果表明,如果以孔隙率作为主要的性能评价指标,制备免烧粉煤灰滤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粉煤灰46.30%,粘土13.89%,生石灰18.52%,水泥13.89%,石膏1.85%,纯H2O2 5.55%,此时所制滤料的孔隙率为72.24%. 相似文献
70.
在垃圾填埋场和场地污染防治工程中,黏土基防渗墙作为原位屏障,已广泛应用于隔离污染物与控制污染地下水的迁移。由黏土与地层混合形成的防渗墙与CaCl2溶液相互作用后,其渗透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使用福建标准砂模拟砂性地层,以4种黏土作为混合材料,通过混合、浇筑和固结以后,对其渗透系数和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在10%黏土添加量下,当4种砂-黏土混合土经0.2 mol/L CaCl2溶液渗透稳定后,其渗透系数相比渗透液为自来水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渗透系数增大的倍数没有超过10。此外,CaCl2溶液在4种砂-黏土混合土中渗透稳定后试样的孔隙率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只是小幅地减小了。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钙离子与黏土矿物颗粒表面的单价阳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使扩散双电层厚度减小,结合水含量降低,因而有效孔隙率增加,可能是宏观上造成渗透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