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6篇
  免费   1145篇
  国内免费   550篇
测绘学   426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2058篇
地质学   1786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420篇
综合类   345篇
自然地理   7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摄动法对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的系数反问题进行渐近近似,给出了反演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用摄动法解微分方程组的系数反问题还是首次。此外,还采用了地球物理分层模型,这种分层模型便于更精细地反映地球不同圈层的物理特征,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同时对进一步提高反演分辨率、增加反演参数、对病态方程组如何克服不适定性等问题,作了具体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2.
983.

电阻率法和背景噪声法是通过获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速度参数的分布来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地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减小反演多解性.本文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L-BFGS)算法实现了电阻率法和背景噪声法的单方法三维反演,然后基于电阻率和速度模型结构耦合约束,采用交替迭代方式实现了电阻率法和背景噪声法的三维联合反演.通过设计规则体组合模型和不规则体组合模型进行理论模型合成数据三维反演试算,结果表明:联合反演可以获得同时满足数据拟合差和结构更为相似的速度-电阻率模型;联合反演可以压制背景噪声单方法反演出现的假异常,获得更精细的速度结构;联合反演获得的电阻率模型对倾斜异常体、高阻覆层下方异常体、圈闭的高/低阻体等边界信息有明显的提升,有效克服电阻率法单方法反演的局限,提高深部电阻率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84.

围绕综合利用空-地-井多源重力异常联合反演提升精度的目标,提出正则化协同密度反演方法,从而有效利用多维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变化特征提高反演精度,且无需先验信息的约束.此外,还提出利用奇异值谱和深度分辨率工具评价航空数据观测高度和层数对反演分辨率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试验本文方法在空-地、地-井等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空-地-井重力异常正则化协同密度反演方法能获得更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反演结果,且证明不同的钻孔位置对反演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可指导实际的空-地-井联合勘探.最后,利用文顿盐丘实际勘探数据进行空地和空地井重力数据协同反演,反演结果垂向分辨率明显优于地面观测数据反演结果,盐盖的顶面及中心埋深与前人研究和地质资料解释相吻合,验证了方法正确性及实用性,为推进我国空-地-井立体重磁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85.
利用紧性理论,证明了扩散现象中出现的一类退缩抛物型方程组初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986.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岩体完整性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波层析成像借鉴了医学上X射线断面扫描的基本原理,利用地震波穿过地质体后走时及能量的改变等物理信息,通过数学处理重建地质体内部图像,从而得到所研究地质体的岩性及构造分布。本文利用这种方法,在一个钻孔中利用电火花震源激了弹性波,在另一个钻孔布设多个检波点同时接收,拾取弹性波初至时间,将接收到的数据利用SIRT方法进行反演迭代计算,最终形成一个弹性波速度谱图,然后利用岩土体的弹性波速度差异推断岩体完整性分布。与其它测试方法比较,该方法分辨率高,空间位置准确,在工程物探、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7.
储层重力密度反演后验约束正则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生产中开发监测问题, 发展了综合应用地震及重力数据反演储层密度的联合反演算法.通过测井数据建立纵波阻抗与密度的直接关系, 并推导出这种关系下重力与纵波阻抗数据联合反演的计算方法, 从而计算出蒸汽腔体密度分布规律.文中应用密度反演后验约束正则化方法, 采用Tikhonov正则化模型, 通过波阻抗数据作为约束进行联合反演, 在算法上提高了稳定性, 同时得到较高的反演精度.文中对SAGD生产中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方法试算, 并分析了算法的误差, 最终应用于SAGD生产的实际数据中, 通过最终反演结果分析, 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8.
川西地区台阵环境噪声瑞利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26°N~32°N,100°E~105°E)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利用该密集台阵29°N以北156个台站2007年1~12月份的地震环境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我们得到了所有台站对的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和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进一步反演得到了观测台阵下方2~35 s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像.本文结果表明,观测台阵覆盖的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短周期(2~8 s)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前陆低速特征表明相应区域存在较厚的(约10 km)沉积盖层;(2)中周期(12~18 s)相速度分布表明,川滇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横向变化,并形成了尺度不同且高、低速相间的分块结构,而四川盆地中地壳整体上已经表现出相对高速;(3)长周期(25~35 s)相速度分布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表现为广泛的明显低速异常,意味着它们的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呈现整体性的相对高速,意味着四川盆地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并且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显示了北段为高速异常,南段为低速异常的分段特征.  相似文献   
98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2D model of Volvi's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results of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he evaluation of site response at Euroseistes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2D model is based on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available geophysical and geotechnical data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bsoil structure at Euroseistest in terms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needed to model site response. The results of this re-interpretation are compared with a previous published 2D model of the same alluvial valley. Different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s and different criteria in the synthesis of data have led to a different model, even if both studies had access to the same field measurements. This underscores the fact that a model results of an interpretation and is not uniquely determined by the data, no matter how detailed they are. The well known subsoil structure opened the possibility to correlate the geometry and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2D model with the results of site response determined from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events in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 and 1D numerical modeling. The study of site response shows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the lateral variations on the ground motion and suggest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ly generated surface waves to the resonant peak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case of Volvi's graben, the limitations of the 1D approximation to simulate ground motion under complex soil conditions in both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 are also shown. This paper lays the ground for a companion article dealing with 2D site effects in this basin.  相似文献   
990.
A semi-active strategy fo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in which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are used as an actuator, is presented for use in reducing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A multi-step predictive model i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igh-rise buildings,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effects of nonlinearity, time-variability, model mismatching, and disturbances and uncertainty of controlled system parameters by the predicted error feedback in the multi-step predictive model. Based on the predictive model, a Kalman-Bucy observer suitable for semi-active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state vector from the acceleration and semi-active control force feedback.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its inherent stability, simplicity, on-line real-time oper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handle nonlinearity, uncertainty, and time-variability properties of structure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s of a controlled 20-story benchmark building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other control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semi-active strategy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