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2篇
  免费   3264篇
  国内免费   4157篇
测绘学   1042篇
大气科学   2600篇
地球物理   4065篇
地质学   9483篇
海洋学   1855篇
天文学   254篇
综合类   1642篇
自然地理   2272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634篇
  2020年   665篇
  2019年   789篇
  2018年   666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1012篇
  2012年   1134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1058篇
  2008年   951篇
  2007年   1055篇
  2006年   1031篇
  2005年   900篇
  2004年   826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649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冬季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孙林海  宋文玲 《气象》2001,27(8):24-27
根据高原积雪和高纬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相关分析的结果,将高原积雪和高纬积雪作为独立因子分别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做了检验,结果表明:高原积雪较高纬积雪效果要好,冬季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时,长江流域夏季易发生洪涝,这也是预测汛期降水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92.
罗文芳 《高原气象》2001,20(3):340-344
利用 195 8— 1992年的有关资料 ,对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高原异常多雪年贵州西部 4月春旱偏重 ;东部夏旱偏重 ,春季低温灾害偏轻。反之 ,高原异常少雪年贵州西部春旱和东部夏旱都偏轻 ,春季低温灾害偏重。  相似文献   
93.
关于梅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梅雨的划分、梅雨的降水分型、梅雨与季风的关系及梅雨的影响因子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最后,提出梅雨研究仍需解决的问题:(1)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至今仍没有一个客观统一划定标准;(2)南海季风、印度季风等季风子系统对梅雨的影响大小及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3)应针对梅雨季节内江淮流域不同的降水分布型,寻找其前期预兆信号进行深入研究;(4)应特别注意特定海温分布型对梅雨的影响,并从中找出影响梅雨的关键区域和影响的关键时段;(5)积冰和雪盖与梅雨异常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求证,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4.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口本琵琶湖表面定振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周期约为69.5min,另外,利用实测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进行分析,得到了主要周期约为68min,两者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5.
太湖表面定振波的数值计算和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濮培民 《海洋与湖沼》1996,27(2):157-162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太湖表面的定振波进行计算,算得定振波周期约为452min,另外,利用1992年8月29-31日在太湖西山观测到的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分析太湖表面的定振波,得周期值约为450min。计算和分析的周期值基本吻合,取熵谱分析结果得太湖表面的单节点定振波周期值为450min。  相似文献   
96.
中国陆相大型湖盆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区分布广泛,含油气盆地内新发现了多个油气田,特别是近年来在致密油/页岩油勘探方面获得了突破。根据沉积体系域演化和可容纳空间演变解释层序地层单元,建立层序演化模式,预测油气储集体,适合于研究有成因联系的异旋回地层序列。深水体系的沉积层序体系域研究进展表现为引入强制海退(湖退)的概念,从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格架三分体系域发展为四分体系域和二分体系域,不同尺度的相对整合序列和体系域分布与命名具有紧密联系。强制海(湖)退条件下形成的下降期体系域(FSST)和强制海(湖)退楔体系域(FRW)有内涵细节上的差异。采用A-P-D(加积-进积-降积)准层序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体系域格架下薄层细粒沉积砂体的沉积搬运机理,提高了体系域识别和油气储集体预测的准确度。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和四川盆地侏罗系研究实例表明,湖侵体系域随湖平面上升,浅湖和半深湖范围扩大,沉积中心地区发育三角洲前缘薄层砂体和深水浊积扇及多旋回泥页岩—泥灰岩组合,有利于页岩油气储集体的发育,成为“甜点”勘探目标区。展望未来,与页岩油气勘探有关的沉积层序体系域领域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取得重要进展: (1)咸化湖盆深水沉积体系的高频旋回体系域研究; (2)与页岩型和混积型页岩油类型相关的湖侵体系域混积体系研究; (3)体系域级别的层序—古地理研究; (4)体系域格架下的源-汇系统及其古湖泊分布特征研究; (5)湖泊古水深、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 (6)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微纳米级孔—缝体系储集能力研究; (7)煤系环境纯湖相泥岩和沼泽相(湖沼或河沼)泥岩对规模天然气生烃贡献率的沉积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7.
振动频率对饱和黏性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回顾加荷频率对土样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某土石坝心墙防渗黏性土饱和试样,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振动频率f对土样动力特性的影响。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 0.1~4 Hz时,动强度随f的升高而增大,但f继续升高后,动强度却有下降趋势。当 0.1~1.0 Hz时,频率愈高动孔压比愈大;当 1.0~6.0 Hz时,总的趋势为频率愈高,动孔压比愈小。表明频率较高时,动孔隙水压力来不及上升和扩散。较高频率f持续作用下,试样有吸水现象并伴随动孔压的下降。动模量阻尼试验结果是:f愈低,试样动变形开展愈充分;f愈高,动模量和阻尼比愈大。  相似文献   
98.
杨国安 《城市地质》2013,8(2):34-37
重庆市巫山县环湖路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沿线经过十几个地质灾害单元体。环湖路经过淀粉厂滑坡区时,以半挖半填的方式经过。环湖路建设对原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进行重新评价计算,认为原设计方案不能满足要求,对原方案进行修改设计,完成淀粉厂滑坡的施工治理的环湖路的建设,实现了淀粉厂滑坡和环湖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9.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0.
《水文科学杂志》2013,58(6):1065-1091
Abstrac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several researchers have claimed to have discovered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m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rainfall and runoff, using methods of chaotic analysis. However, such results have been criticized by others. In an attempt to offer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this discussion, it is shown here that, in some cases, merely the careful application of concepts of dynamical systems, without doing any calculation, provides strong indications tha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cannot be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tic chaoti. Furthermore, it is shown that specific peculiarities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n fine time scales, such as asymmetric, J-shaped distribution functions, intermittency, and high autocorrelations, are synergistic factors that can lead to misleading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resence of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tic chaos. In addition, the recovery of a hypothetical attractor from a time series is put as a statistical estimation problem whose study allows, among others, quantification of the required sample size; this appears to be so huge that it prohibits any accurate estimation, even with the largest available hydrological records. All these argument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appropriately synthesized theoretical examples. Finally, in light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arguments, typical real-world hydrometeorological time series, such as relative humidity, rainfall, and runoff, are explored and none of them is found to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cha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