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4篇
  免费   2028篇
  国内免费   2117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2730篇
地质学   7031篇
海洋学   104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78篇
自然地理   86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1.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柯里奥利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里奥利力是地球自转的一种惯性力,它使垂直下降的物体向东偏转,垂直上升的物体向西偏转,是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中东西两岸构造应力差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12.
横贯中国东南部的一条古断裂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坚 《地质科学》1987,(3):221-230
本文根据地质和物探资料,论证横贯中国东南部桂西、黔东南、湘西北、鄂东南、赣西北、皖东南和苏南的湘黔-江南古断裂带。中元古代为超壳断裂,古生代属壳断裂,是一条长期发展的控岩控矿的古断裂带。往东入海,延向济州岛和西南日本飞驒地区。  相似文献   
713.
本文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区内 F_1成矿断裂等的构造特征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等成矿元素的不断累增富集的成矿作用过程.区内钠矿床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铀的预富成岩(形成铀源地质体)→断裂动力改造热液(热水)成矿→表生淋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控特征的多因复成铀矿床,从而为本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14.
沂沭断裂带是山东境内一条从北向南展布的巨大断裂带,主要由鄌郚—葛沟、沂水—汤头、安丘—莒县和昌邑—大店断裂组成。该带内构造体系的复合现象很发育,可概括为:褶皱构造的迭加;断层力学性质的迭加;断裂间的穿切;结构面的方位改变和岩脉或矿脉的穿切等。 根据构造形迹力学性质和构造体系的特征,确定上述构造形迹归属于东西构造带和新华夏系。  相似文献   
715.
对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长石斑晶进行了系统测量,测点密度平均4.37个/km~2,测量标志为长石斑晶长轴长度和长石斑晶线含量等。对测得数据进行了分布统计、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和趋势变化分析等处理。揭示了长石斑晶在岩体中的分布规律和数学特征,划分了趋势岩相带,从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岩相带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716.
本文以卫星图象信息为依据,结合野外调研,提出并确定了华北块体北缘存在:块体缝合线,褶皱-逆掩断层带,后孤碰撞带(断裂带),台槽过渡带,岩浆弧,以及燕山-喜山期的NNE向岩浆活动带、断陷带(断陷盆地)等双重构造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块体北缘与深成岩浆岩,燕山期岩浆活动带(包括火山岩带)有关的铀矿化作用的独特构造环境及“岩浆”型,断陷带中和面型等主要铀矿床成矿模式和铀成矿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作了研究和探讨。并以铀矿床的实例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717.
The recording of glacier icequakes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Hans glacier, Spitsbergen. The icequakes have been connec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open cracks. The energy of the main group of icequakes has ranged from 0.01 J to 6 J, their seismic moment being from 0.5 · 1014 dyne · cm to 26 · 1014 dyne · cm. The nonelastic volume increas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rack has ranged from 0.2 · 10−2 m3 to 8.8 · 10−2 m3. The stresses released due to extensional faulting ranged from 25N/m2 to 500 N/m2; these values are so small that they suggest an incomplete release of the medium. The contribution into the glacier flow rate of the deformation in the surface glacier layer due to extensional faulting is lower by 2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than the total plastic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ce creeping.  相似文献   
718.
Zedník  J.  Pospíšil  J.  Růžek  B.  Horálek  J.  Boušková  A.  Jedlička  P.  Skácelová  Z.  Nehybka  V.  Holub  K.  Rušajová  J.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2001,45(3):267-282
In the time span from January 1995 to December 1999 the Czech National Seismological Network (CNSN), consisting of ten permanent digital broadband stations, several local networks and two data centers, detected and recorded 9530 regional natural seismic events, 27 greater than magnitude 2. Most of these events were located by the Czech Seismological Service (CS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m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 large number of quarry blasts were recorded as well but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We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NSN and on the way of routine data processing employed by the CSS in this paper. The over-all regional seismicity monitored by the CNSN in 1995–1999 is briefly reviewed. The main results of observation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ocal (NW-Bohemia/Vogtland, South Bohemia, Sudeten) and induced (Kladno, Píbram, Upper Silesia, Lubin/Poland) seismic activity within this period are presented in a condensed form. Finally, a summary on macroseismic observation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zech Republic in 1995–1999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719.
内蒙古中西部多岛海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蒙古中西部大陆由一个微大陆、三条弧后盆地和三条火山岛弧,即华北微大陆、白云鄂 傅弧后盆地、白乃庙火山岛弧、温都尔庙弧后盆地、苏尼特左-锡林浩特火山岛弧、贺根山弧后盆 地和二连浩特-锡林郭勒火山岛弧组成。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微大陆和火山弧的裂解、弧后盆地 的消减衰亡及弧-陆和弧-弧碰拉等构造演化,才最终形成今天所见到的这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720.
为研究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原典型试验场贯穿包气带18.5m钻孔剖面土样的物理性质,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含量的测试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发现土体的氮素,可溶盐含量(TDS),Cl^-含量以及微生物细菌的变化随深度不呈简单的线性分布。经分析认为,剖面中的粘性土层是生物的活性层,在氮素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剖面中多种指标的变化与地质结构呈良好 对应关系,反映环境演化的过程,同时表明,包气带存在着更多尚待提取的全球变化对比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