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测绘学   353篇
大气科学   731篇
地球物理   909篇
地质学   2342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63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许冲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4):755-759
2014年8月3日, 发生在中国云南省鲁甸县的MS 6.5(Mw 6.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本次地震还触发了至少1024处面积大于100m2的滑坡。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同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规模分布特征分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与破裂过程。鲁甸地震同震滑坡分布区域的长轴展布方向呈北西南东方向, 结合区域活动构造分布, 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北西南东方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地震滑坡多分布在震中的南东方向, 表明了其破裂方向是自北西向南东扩展。滑坡分布区北西部分滑坡分布较分散, 规模总体较小; 而南东部分滑坡分布相对集中, 且有几处规模较大。由于隐伏断裂型地震比地表破裂型地震触发滑坡分布面积广、数量多, 但规模较小, 因此判断发震构造的北西部分可能由于破裂面较深而隐伏于地下, 而南东部分可能产生了地表破裂且破裂面较浅。这一判断得到了野外调查结果的验证。鲁甸地震破裂自北西向南东是由深部向浅部斜向上扩展的, 这种破裂面斜向上扩展的破裂特征或许是导致鲁甸地震灾害非常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改进的ARCE方法及其在单频GPS快速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TIKHONOV正则化原理,设计了一种正则化矩阵的构造方法,将ARCE(ambiguityresolution usingconstraintequation)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新的正则化矩阵的作用,减弱了GPS快速定位中少数历元情形下法矩阵的病态性,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模糊度浮动解,大大减小了模糊度的搜索范围,利用ARCE方法固定模糊度的成功率高。并结合一个算例,验证了本文改进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样方法及植被调查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不同方向对工程破坏后的沙地植被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上,由于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其恢复的程度也不同。植被恢复状况可明显的分3个阶段:定居前期(1~6a)主要以多年生羽叶三芒草和小半灌木绢蒿为主;中期(7~11a)主要以多年生小半灌木青杆沙蒿为主;后期(12~16a)主要生长着多年生麻黄及草本沙苔,地表出现大面积的生物结皮。在横向上,将恢复后期的植被与原始植被进行比较。通过对植被发育不同阶段过程中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生活型的变化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不同阶段,各物种的重要值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到后期均增大。  相似文献   
994.
石油污染土壤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美国油料向日葵G1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石油污染质量浓度为10 000 mg/kg时,对向日葵生理性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籽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对向日葵群体叶面指数从苗期至成熟期均有显著影响。葵盘直径、茎秆直径、株高、叶片数、百粒重和生物量分别缩小或降低10.7%、7.4%、7.2%、10.0%、16.7%和21%;空秕率提高2.4倍;对根系与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该污染浓度下石油对向日葵发芽出苗率,籽仁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葵盘腐烂病发生率、分枝发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5.
相山铀矿田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在地质地球化学和高温高压实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EQ3/6模拟了成矿热水溶液的形成过程和减压排泄区铀成矿作用。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大气降水与碎斑熔岩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富含F和SiO2等矿化剂的含铀热水溶液;由于铀以UO2F^3和UO2(CO3(^2-3等配合形式存在,非常稳定,即使在深部强还原环境中仍能能够迁移;酸性和碱性环境,尤其是强酸性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成岩作用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有机质泥页岩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成岩研究基础薄弱,已成为制约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成岩热模拟实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流体成分测试及有机酸测试等实验测试手段,全面描述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水-岩化学反应,试图揭示泥页岩成岩过程及成岩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宽的有机酸生成窗口,对孔隙流体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长石和方解石存在接力溶蚀现象,长石溶蚀高峰过后紧接着出现方解石溶蚀高峰,但方解石溶蚀窗较窄,此后出现方解石重新沉淀结晶;黏土矿物转化及长石的溶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生微晶石英,成链状或簇状胶结泥页岩骨架。泥页岩地层作为一个相对封闭体系,各类成岩作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错综复杂的成岩体系,进一步增加其成岩作用研究难度。  相似文献   
997.
文章提出另一类型地质灾害,即化学型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分类。并认为化学型地质灾害不像物理型地质灾害那样发生瞬时灾害,而有一个延缓过程,但是一旦发生,难于挽救。化学型地质灾害体的主体是化学元素,开展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化学元素的赋存规律、土壤及沉积物承受各类元素的极限、各类元素活化的条件是揭示诱发化学型地质灾害机理的关键。因此要十分重视与加强化学型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98.
我国海岸潟湖卫星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种地貌类型。建立基于发育演变阶段的潟湖遥感分类标准,将海岸潟湖分为青壮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共3个发育演变过程;结合潟湖在影像中的特征,以近红外、红、绿波段组合后的假彩色影像为例,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不同潟湖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山东省53个海岸潟湖进行遥感分类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99.
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学诚  李善芳 《中国地质》2012,39(4):843-854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质观察上,发现全球许多大油田的油气储藏与原始生物物质之间数量上有巨大落差,难于解释它们是由生物生成的。此外,有许多地区在结晶基底或变质基底内,或直接位于其上的沉积岩中发现石油。从生物生油假说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在化学上,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已由人工合成石油(费托合成),并生产了占德国战争中用油的9%的石油。无可争辩地说明,无机可以生成石油。根据化学(物理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确认,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温度为298.15 K;压力为101325 Pa)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从甲烷形成正常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106k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在地壳内的温压条件下由生物变质形成石油的假说,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氧化的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C6H12O6)形成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长期对深部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地区是寻找巨型无机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建议在发育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地区开展无机油气田的勘探,并在无机油气田远景地区布置超深参数钻,以评价含油气远景。另外建议加强物探工作,尤其是研究地震勘探处理基底内三维含油气构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Bank erosion rates and processes across a range of spatial scales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most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in the seasonally wet tropics of northern Australia where sediment yields are among global minima. A total of 177 erosion pins was installed at 45 sites on four sand‐bed streams (Tributaries North and Central, East Tributary and Ngarradj) in the Ngarradj catchment in the Alligator Rivers Region. Bank erosion was measured for up to 3·5 years (start of 1998/99 wet season to end of 2001/02 wet season) at three spatial scales, namely a discontinuous gully (0·6 km2) that was initiated by erosion of a grass swale between 1975 and 1981, a small continuous channel (2·5 km2) on an alluvial fan that was formed by incision of a formerly discontinuous channel between 1964 and 1978, and three medium‐sized, continuous channels (8·5–43·6 km2) with riparian vegetation. The bank erosion measurements during a period of average to above‐average rainfall established that substantial bank erosion occurred during the wet season on the two smaller channels by rapid lateral migration (Tributary Central) and by erosion of gully sidewall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within‐gully flows and overland flow plunging over the sidewalls (Tributary North). Minor bank erosion also occurr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by faunal activity, by desiccation and loss of cohesion of the sandy bank sediments and by dry flow processes. The larger channels with riparian vegetation (East Tributary and Ngarradj) did not generat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sediment by bank erosion. Deposition (i.e. negative pin values) was locally significant at all scales. Bank profile form and channel planform exert a strong control on erosion rates during the wet season but not during the dry season. Copyright © 2006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