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48244篇 |
免费 | 8090篇 |
国内免费 | 11211篇 |
测绘学 | 4186篇 |
大气科学 | 5512篇 |
地球物理 | 9948篇 |
地质学 | 29470篇 |
海洋学 | 5384篇 |
天文学 | 2237篇 |
综合类 | 3343篇 |
自然地理 | 7465篇 |
2024年 | 288篇 |
2023年 | 708篇 |
2022年 | 1384篇 |
2021年 | 1554篇 |
2020年 | 1645篇 |
2019年 | 1870篇 |
2018年 | 1495篇 |
2017年 | 1728篇 |
2016年 | 1906篇 |
2015年 | 2076篇 |
2014年 | 2522篇 |
2013年 | 2497篇 |
2012年 | 2827篇 |
2011年 | 2993篇 |
2010年 | 2580篇 |
2009年 | 3065篇 |
2008年 | 3035篇 |
2007年 | 3403篇 |
2006年 | 3254篇 |
2005年 | 2877篇 |
2004年 | 2718篇 |
2003年 | 2593篇 |
2002年 | 2347篇 |
2001年 | 2048篇 |
2000年 | 1909篇 |
1999年 | 1762篇 |
1998年 | 1538篇 |
1997年 | 1412篇 |
1996年 | 1285篇 |
1995年 | 1080篇 |
1994年 | 1112篇 |
1993年 | 958篇 |
1992年 | 748篇 |
1991年 | 534篇 |
1990年 | 473篇 |
1989年 | 380篇 |
1988年 | 287篇 |
1987年 | 193篇 |
1986年 | 119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35篇 |
1977年 | 24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4篇 |
2014~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联合考古队,对下川遗址富益河圪梁地点、小白桦圪梁地点、牛路地点、水井背地点、流水腰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下川遗址包含了旧石器中期简单石核-石片文化(大约相当于MIS5)、旧石器晚期早段简单石核-石片文化(4.4~3.0万年)、旧石器晚期中段石叶-细石叶文化(2.7~2.5万年)和旧石器晚期晚段石叶-细石叶文化(1.7~1.6万年)共4个文化发展阶段。经历了3次文化转变,即从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转变;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向石叶-细石叶技术的转变以及末次冰盛期前后石叶-细石叶技术的变化;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完全、持续的连续性;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明显的断裂现象;深入研究这些现象,将为中国北方现代人出现和演化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相对花粉产量(RPP)是利用地层花粉数据定量重建古植被的重要参数,但目前估算的不同地区同一植物类型的RPP多存在差异。为了解植被盖度计算方法对花粉产量的影响,本项研究利用卫星影像数字化重新计算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和乌拉盖草甸草原采样点周边100 m以外的植被数据,利用ERV模型重新估算了主要花粉类型的RPP,并运用景观重建算法(LRA)进行了检验。锡林郭勒典型草原ERV模型分析显示,ERV子模型1结合1/d距离加权法与植被-花粉数据拟合度最高,得到的相关花粉源范围(RSAP)为1470 m;以蒿属为参照种(RPP=1±0),各科属RPP依次为藜科(0.53±0.03)、十字花科(0.17±0.01)、唐松草属(0.14±0.02)、菊科(0.09±0.01)、莎草科(0.08±0.006)、委陵菜属(0.07±0.01)、禾本科(0.050±0.003)。乌拉盖草甸草原ERV模型分析显示,ERV子模型1结合Prentice距离加权法与植被-花粉数据拟合度最高,得到的RSAP为770 m;以蒿属为参照种(RPP=1±0),各科属RPP依次为藜科(5.85±0.58)、蓼科(5.27±0.37)、石竹科(5.15±0.47)、莎草科(4.16±0.13)、菊科(1.63±0.09)、百合科(0.49±0.08)、唇形科(0.38±0.06)、禾本科(0.200±0.004)。重估的RSAP和RPP均与首次估算时存在差异,表明植被盖度计算方法确实会影响RSAP和RPP。景观重建算法对RPP检验结果表明,卫星影像数字化估算的RPP重建的植被盖度与实际植被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海岛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海岛表生地质环境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海岛——涠洲岛为案例,重点研究亚热带海岛环境下火山岩风化土壤的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涠洲岛土壤REE总量(ΣREE)自然变化范围较大,介于59.07~575.30 mg/kg,平均值为285.53 mg/kg,高于中国大陆土壤背景值(163.86 mg/kg),指示火山岩风化海岛具有较高的土壤REE丰度。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指示,岛内土壤的REE含量高低变化呈现出以带状和斑块状为主体形态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推断其成因与母质岩石类型和地形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3种不同岩性的成土母岩的ΣREE含量变化序列为:玄武岩(236.66 mg/kg)>火山碎屑岩(215.58 mg/kg)>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18.99 mg/kg),对应的土壤ΣREE含量具有类似变化规律,即玄武岩土壤(307.20 mg/kg)>火山碎屑岩土壤(297.46 mg/kg)>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土壤(89.73 mg/kg)。该证据指示母岩是控制岛内土壤REE含量变化的首位因素,玄武岩整体上易形成具有较高REE丰度的土壤,火山碎屑岩次之,而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反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火山碎屑岩单一岩性区内,发育的土壤REE含量也会随地形地貌差异而出现显著变化,其原因是地形地貌制约了土壤矿物和化学风化程度,海蚀丘陵比海积平原更利于海岛土壤中REE次生富集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