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0篇
  免费   1538篇
  国内免费   1330篇
测绘学   3555篇
大气科学   985篇
地球物理   3183篇
地质学   3123篇
海洋学   1036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097篇
自然地理   178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644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66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604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926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南京某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卢俊  谭跃虎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52-154,159
南京某深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较深,最深处达13m。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和开挖的深度,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和土钉锚杆相结合的支护形式。分析了该基坑施工的技术要点,通过监测结果,说明该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2.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的特殊性、周期性和长期性,使其信息量非常庞大.信息管理是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现有的管理方式效率很低.为了高效、准确地管理监测信息,及时分析预报地铁隧道结构的稳定状况,本文结合南京地铁运营期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实例,开发了一套具有变形监测资料存储、预处理、管理分析、可视化分析、预测预报及限值预警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了准确及时快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具有良好的运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3.
武汉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武汉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的应用分析、评价以及应用GPS静态和以WHCORS系统的网络RTK的两种作业方法,对两种方法所得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并论述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4.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结合在线监测技术,在VB环境下利用MapObjects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污水管网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及污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城市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5.
This study pertains to prediction of liquefaction suscepti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s a prediction model. The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was trained, tested, and validated with 23 datasets comprising parameters such as cyclic resistance ratio (CRR), cyclic stress ratio (CSR), liquefaction severity index (LSI), and liquefaction sensitivity index (LSeI). The network was also trained to predict the CRR values from LSI, LSeI, and CSR values. The predicted results were comparable with the field data on CRR and liquefaction severity. Thu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e potentiality of the ANN technique in mapping the liquefaction susceptibility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136.
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landscape evolution models and morphometric data from the Andes of northern Peru and the eastern Swiss Alps to illustrate how the ratio between sediment transport on hillslopes and in channels influences landscape and channel network morphologies and dynamics. The headwaters of fluvial- and debris-flow-dominated systems (channelized proces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rough, high-relief, highly incised surfaces which contain a dense and hence a closely spaced channel network. Also, these systems tend to respond rapidly to modifications in external forcing (e.g., rock uplift and/or precipitation). This is the case because the high channel density results in a high bulk diffusivity. In contrast, headwaters where landsliding is an important sediment source are characterized by a low channel density and by rather straight and unstable channels. In addition, the topographies are generally smooth. The low channel density then results in a relatively low bulk diffusivity. As a consequence, response times are greater in headwaters of landslide-dominated systems than in highly dissected drainages. The Peruvian and Swiss case studies show how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limate and the litho-tectonic architecture potentially exert contrasting controls 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hannelized versus hillslope processes and thus on the overall geomorphometry. Specifically, the Peruvian example illustrates to what extent the storminess of climate has influenced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 of sediment on hillslopes and in channels, and how these differences are seen in the morphometry of the landscape. The Swiss example shows how the bedding orientation of the bedrock drives channelized and hillslope processes to contrasting extents, and how these differences are mirrored in the landscape.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137.
根据GALILEO系统局域完备性概念和网络RTK的基本理论,建立导航系统局域网络完备性监测理论和算法。算法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完备性算法和用户完备性算法,内容包括网络误差模型的建立、插值算法的选择、误差改正数完备性指标的计算、完备性指标的验证和用户保护水平的计算等。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网络RTK技术和完备性监测算法,飞机的平面保护水平和垂直保护水平均小于完备性告警门限值,可以满足飞机Ⅱ类和Ⅲ类精密进近的完备性要求,为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提供完备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8.
利用DInSAR和GPS综合方法估计地表3维形变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基于贝叶斯统计和马尔科夫随机场理论的解析优化法的基础上,提出以GPS提供的高精度的水平形变速率作为约束,利用直接分解法,将DInSAR的斜距向形变速率分解成垂直形变速率。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分解法有效地综合了GPS的高水平精度与DInSAR的高垂直精度优点,且计算简单,克服了解析优化法可能出现的数值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9.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引入滑坡监测,既可得到整个滑坡体的概要特征,又能提高监测效率。FBG与BOTDR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FBG通过测量其反射光波长的变化获得应变或温度值。BOTDR通过测定后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实现分布式温度、应变测量。FBG传感器灵敏度高,但只能实现离散点的准分布式测量,BOTDR可实现分布式、长距离、不间断测量,但其空间分辨率不高。笔者提出FBG与BOTDR联合监测滑坡的方案。在巫山残联滑坡,在整个滑坡体上铺设监测光纤,利用BOTDR获得整个滑坡体的概要信息;在滑坡体变形的关键部位———变形缝安装FBG传感器,获得某些关键部位的应变信息,从而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监测,获得滑坡体较完整的应变信息。  相似文献   
140.
遥感技术在煤炭资源开发状况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象可以快速查明煤炭资源开发状况以及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性(界内开采、界外开采、越界开采)等,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维护矿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中部某煤炭开采密集区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从矿山铺助设施、道路、矿堆、矸石的特征出发,进行矿山开采状况遥感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支撑实现采矿权数据、规划数据图层与遥感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相关分析,判断非法与越界矿山,评价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