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9篇
  免费   3204篇
  国内免费   4063篇
测绘学   949篇
大气科学   1919篇
地球物理   3511篇
地质学   9129篇
海洋学   163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226篇
自然地理   185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783篇
  2020年   835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907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1035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97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针对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的流固动力耦合分析问题,本文考虑土体的几何非线性,建立土体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和整体流固动力耦合方程,给出土体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的迭代计算格式和流固动力耦合方程的解耦计算方法,并对一具体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地基位移、应力等在强夯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2.
地下水资源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地下水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兼具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发育的系统性,以及随时间的变动性。可再生的补给资源,是理论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了特定情况外,不可再生的储存资源只能借用而不能耗用。地下水资源发育的系统性,要求以含水系统或水文系统、而不是以含水层为单元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下水资源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再评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当遵循供水永续性和生态环境可承载性原则。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以提高其成果的信度。最后以河北平原为例,探讨了深层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3.
紫阳-岚皋地区碱中性岩地质特征及其含矿(铌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盛波  王炜红  汪显均 《陕西地质》2003,21(2):19-26,32
陕西紫阳县至岚皋县一带,分布着东西长160余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的古生代碱中性岩浆岩带。通过对碱中性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铌钽等稀有金属含矿性调查和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是本区重要的铌钽成矿区,碱中性岩浆岩是本区主要铌钽含矿岩体,碱中性岩具铌钽稀有金属矿化,伴镧铈稀土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224.
库尔勒数字地震台台基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来  郑黎明 《内陆地震》2003,17(4):343-347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FBS—3数字地震仪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资料,运用傅里叶变换对其台基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并计算台基的平均噪声水平及仪器的实际动态范围。库尔勒地震台数字地震仪台基噪声主要来自随机干扰,噪声频段相对稳定,噪声幅度随时段有所变化。观测系统实际动态范围符合数字地震仪架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5.
基于脉冲频响函数的MATLAB动力方程求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脉冲频响函数并利用MATLAB求解的方法,由于脉冲频响函数利用卷积公式进行动力微分方法计算,因此,从理论上讲,它适合于任意外力下的动力方程求解,同时,MATAL又提供了卷积函数conv,所以,在MATLAB下求解动力方程将变得十分容易。  相似文献   
226.
天津地区井水位年变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中国地震预报学者开始关注井水位的年变异常及其中短期预测意义问题 ,但井水位年变异常判别采用动态图像的定性对比方法 ,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针对这种现状 ,文中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过程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技术 (盛骤等 ,1989) ,提出了“井水位动态年周期法”与“相对时段速率比较法” ,解决了井水位年变异常的定量识别方法 ,并应用到天津井网 2 1口井的观测数据 (1985年以来 )分析中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 ,天津井网中有 7口井在首都圈邻区 4次中强 (MS≥ 5 .8)地震之前 ,表现出 17井次的井水位年变异常 ,且多在震前 1.5~6个月内出现 ,从而再次证明了井水位年变异常具有一定的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27.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中国西北叠合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 ,构造变革和构造耦合起着主导作用。构造变革包括大地构造格局的转变、沉积区和剥蚀区的转换、盆地类型的转换、大型区域性不整合的出现以及发生盆地构造反转等 ,这种构造变革具有多期性。叠合盆地构造耦合的方式主要涉及深部和浅部构造的耦合和盆山耦合等。盆山转换、盆山过渡带深部浅部构造的耦合、盆地沉降与造山带隆升耦合以及不同方向构造的耦合 ,反映了盆山耦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的分层性、分带性、分段性、交叉性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多变性 ,喜马拉雅运动对于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最后的构造改造以及构造定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28.
1995年Dickens对55.5Ma前古新世末增温事件进行了研究,提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环境变化重要因子的假说.认为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溶解无机碳-2~-3‰的^13δC位移可以用水合物所含甲烷的释放与随后氧化成二氧化碳来解释.此后,地质历史演变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研究蓬勃发展,本文总结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新元古代末期雪球事件、第四纪千年尺度事件等最新进展,为天然气水合物动态演化研究提供基础.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体系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可望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变化与碳循环中作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229.
Introduction An MS=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February 23, 2001 in Yaji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The earthquake is located on the east of the southeast segment of the Litang-Dewu fault with strike of NW. Before the event, on February 14, an MS=5.0 earthquake took place nearly in the same place. In 1948 an MS=7.3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itang fault. The length of the surface rupture belt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s 70 km, which extended from Litang to…  相似文献   
23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physical model for frictional pendulum isolators (FPS) that is ready to be implemented in most commercial software.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accounting for effects such as large deformations, sticking, and uplift and impact by sensing the normal loads in the isolators through a gap element. Sticking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model by extending the Park–Wen hysteretic model to the case of large deformations. 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tested against a theoretically ‘exact’ formulation leading to essentially identical results. To facilitate its use, the physical FPS model has been cast into a typical non‐linear structural element format, i.e. with deformation as input and restoring force as output. Examples of a building and a bridge have been chosen to show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ment and to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tructures with FPS isolators; in particular, in aspects such as the orientation in placement of the isolator, sticking, P? Δ, and other large deformation effect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