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4篇
  免费   3213篇
  国内免费   4046篇
测绘学   949篇
大气科学   1918篇
地球物理   3511篇
地质学   9126篇
海洋学   162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223篇
自然地理   185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608篇
  2021年   783篇
  2020年   829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907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1035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97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2.
张昭栋  邹泉生 《地震》1993,(2):61-66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3.
倪婷  凌新锋  黄勇  汪才军 《气象科技》2021,49(6):897-902
利用2008—2016年中国区域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多卫星降水数据相融合的、分辨率为0.1°×0.1°的逐时降水量数据集,将每年5—8月分为梅雨前(5月1日至入梅前1日)、梅雨期(入梅当日至出梅当日)和梅雨后(出梅次日至8月31日),分析了大别山区梅雨季节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大别山区梅雨期间年平均降水量360.3 mm,梅雨前平均降水量279.7 mm,梅雨后平均降水量287.0 mm。梅雨季节主要存在3个降水大值区:山区北侧中段、主峰东南侧和西南侧。从日变化情况来看,梅雨期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是09:00、16:00。梅雨前、梅雨后降水日变化呈单峰特征。强降水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大值区也随着梅雨前—梅雨期—梅雨后的时间变化逐渐北抬。  相似文献   
184.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5.
地震泼由多种频率成份组成,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地球介质的滤波作用,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高频成份逐渐被衰减。周期越大的成份传播越远。因此,在地震观测上,不同频带的地震仪用于观测不同震中距范围的地震,使仪器较好地响应,就我国台网而言,短周期仪用于地方震、近震的监测,中长周期仪和长周期仪用于远震,极远震的监测,其中长周期仪偏重于记录极远震。但作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注意到,短周期仪的记录应用于远震,极远震的分析,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短仪资料,将会更加丰富远震、极远震的震相资料。本文以高台地震台的资料为依据,从震中距和震级角度,与中长仪和长仪作比较,对短仪记录远震、极远震的震相及特征作了统计分析与初步探讨,并对新疆地区“影区”地震S波的记录、日本地区地震_PPcP等震相的出现提出了现象的存在,给出了相应的观测结果,以待步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6.
饱和软土压缩试验时,经常出现压缩曲线“反常”、压缩系数“倒大”的现象。它是土的原始结构发生破坏前后的不同压缩性的客观反映。饱和软土的结构力很微弱,唯质量好的原状土才能见到这种“反常”。应从成孔、取样、测试及资料整理等多个环节保证其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87.
论四川盆地三叠系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三叠系地下水可划分出碎屑岩孔隙裂隙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两大储集类型。按此处构造开启程度和埋深条件等的不同,下中三叠统地下水有沉积变质水和渗入淋滤水两种基本成因类型,水动力特征各异。沉积变质水处于深埋封闭条件,受地静压力驱动控制;渗入淋滤水分布于背斜露头区和浅部地区,受静水压力驱动控制。并由此控制了盆地三叠系盐类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88.
LI Hong-jun  CHI Shi-chun  LIN Gao 《岩土力学》2006,27(Z1):1063-1068
A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aseismic stability of slope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shaking, in which the effect of dynamic shear strength and time-history stress on the yielding angular acceleration of sliding block is taken into account, is presented.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his procedure is the dynamic shear strength.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mputed sliding displacement for a given core dam, with either method of dynamic shear strength properly considered, is more rational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mputational results based on static shear strength.  相似文献   
189.
Abstract. The Meng'entaolegai In-rich Ag-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It is one of the In-richest deposits in China. Large amounts of quartz and sulfide minerals constitute a hydrothermal quartz-sulfide vein deposit within a Hercynian acidic granite massif, which occupies an area of about 400 km2. Thirty-six orebodies, controlled strictly by the E-W trend faults, are found in the orefield of 6 km in length from east to west and 200 to 1,000 m in width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galena, sphalerite and pyrite, and subordinate chalcopyrite, arsenopyrite, cassiterite and stannite with many Ag-minerals.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mainly quartz, calcite, sericite and chlorite. Economic components of the deposit are dominated by Pb andZn (reserves of Pb and Zn are 0.17 Mt and 0.37 Mt, and their grades are 1 % and 2.3 %, respectively), with Ag, Sn, In and Cd (1,800 t Ag, >2,000 t Sn, >500 t In and 1,800 t Cd) as by-products. Indium is highly enriched in ores and its contents are 9 to 295 ppm in ores and 85 to 2,660 ppm in sphalerit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his deposit contains 0.8–3.5 ppm In and 4–36 ppm Sn, and the two elements show a very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8672,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and Zn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5723, is not as good as that between In and Sn. This indicates that indium has an affinity with tin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is is probably the main reason why those In-rich deposits spread over the world are simultaneously enriched in tin.  相似文献   
190.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养分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在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林草复合模式的林与草之间的营养元素关系,通过对不同林草养分的研究得出林木、草、土壤之间的养分动态关系,对矿质养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合理搭配林草提供重要依据,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模式。模式Ⅰ在退耕还林初期,土壤养分供给氮素虽未亏缺,但从三者问的消长关系看出:氮磷素供应并不富足,特别是水解性氮。土壤交换性钙供应不足,引起杉木与黑麦草对钙质竞争。而土壤全钙含量很高,钙质向交换性钙转化的速度缓慢。模式Ⅱ与模式Ⅰ得到相似结果,所以在这两种模式中应加强人为管理,在退耕初期应适当增施氮磷钙肥,辅以土壤结构改良,加速土壤养分向植物可利用态转化。模式Ⅲ牛鞭草的生物量极高,磷、钙索相对缺乏。由于牛鞭草被不断的采割用于牲畜的饲料,对该模式中必须进行一定养分的输入,以保持杂交竹与牛鞭草这一林草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