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487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蒙脱石提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雪梅  王延利 《岩矿测试》2006,25(3):252-258
总结了蒙脱石的各种提纯方法及其试验原理和提纯分离效果。主要涉及重力选矿、水力分析、絮凝法、离心分离和化学提纯。对电泳法提纯作了简介。研究证实,与蒙脱石粒度相近的方石英和石英微粒等杂质很难去除。氢氧化钠溶蚀法会对蒙脱石、石英和方石英同时产生溶蚀,引入新的物相杂质。  相似文献   
102.
龚建东  魏丽  陶士伟  赵刚  万丰 《气象学报》2006,64(6):669-683
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在四维资料同化和业务资料分析系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它决定着观测信息与背景初猜值信息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这些信息在空间及不同变量间的扩展方式。由于实际大气的真值并不知道,需要发展不同的技巧来估计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其中在观测空间利用观测与背景初猜值之差来分离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的方法估计出的结果较为准确,其估计出的观测误差可直接用于资料分析系统中,背景误差可作为标尺来度量其他方法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文章采用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全球中期分析预报系统的6 h预报作为背景初猜场及同时段冬夏两个季节的北半球探空,利用贝塞尔函数拟合方法来分离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并比较了东亚区、北美区、欧洲区3个探空资料均匀密集区的区域与季节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观测空间拟合方法所要求的水平均质、各向同性在欧洲区和北美区成立程度较好,在东亚区略差,使用时需要斟酌。此外均方差区域间差别较大,在冬季明显大于夏季,温度场偏大0.2 K,风场偏大0.9 m/s。温度场在400 hPa以下与150 hPa以上,背景误差略小于观测误差,而在200—300 hPa,背景误差略大一些。风场的特点与温度场比较一致。温度与风场背景误差主要集中在前40波,并在20波左右达到最大,水平相关季节区域差别不大,而温度垂直相关比风场窄,两者相关范围比较大的波数主要集中在前20波。此外利用贝塞尔函数拟合方法获得结果的分析表明,在质量场中不同区域季节间温度误差的稳定性要明显好于高度场,涡度散度的稳定性要明显好于流函数和势函数,特别是对于特征长度更为明显。这表明利用贝塞尔函数拟合方法获得的结果对校准在全球资料同化中采用温度、涡度散度作为资料同化的分析变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3.
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数据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复杂,储层岩性的多变,需要有高精度的勘探方法。高密度空间采样是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一项新技术。本文简要说明了点激发和点接收技术,分析高密度空间采样的野外工作方法,介绍了Gijs j.o.Vermeer提出的对称采样原理,从波场连续性的角度探讨了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重点分析高密度空间采样数据的特点, 即:高密集的初至波有利于近地表结构的调查,可提高静校正的精度;小偏移距、小点距接收增加了浅层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浅层反射的成像精度; 对规则噪声可实现无假频采样,室内的噪声分析和噪声压制的精度随着提高;高密度采集使波场连续性增强,使得各种数学变换的精度提高,有利于不同波场的分离。最后指出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的难点在于室内数据处理,针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4.
在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中,水平和垂直分量都记录有P波和SV波。本文研究了P波和SV波波场分解的方法。当上行P波和S波分别入射时,通过研究它们引起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把地震记录的水平和垂直分量进行分解,得到纵波和转换波;在已知海底介质中纵横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情况下,可以在τ-P域内实现波场分解,然后变换到时间域,得到时间域内的纵波和转换波剖面。把本文研究的波场分解方法应用于合成资料,能够有效地分解得到纵波波场和转换波波场。最后,海上多分量实际资料的实例应用表明,本文研究的波场分解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本方法也适用于自由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5.
Introduction As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 is a majo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In 2008, it will host the Olympic Games. Therefore, Beij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national undertak-ing in guarding against earthquakes and reducing their damages. The Chinese Capital Circle re-gion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monitoring earthquakes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and as the kernel of the Capital Circle region, Beijing is the key area for ea…  相似文献   
106.
多次波衰减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东沙海域多次波极其发育,由于地形的急剧变化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多次波变形严重(不符合双曲线规律)。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并可能造成成果剖面上出现明显的多次压制痕迹,很难达到保幅处理。针对此区多次波的特点,提出一种频率分离的方法将数据分离后再进行不同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多次波的压制并突出有效波;在没有有效反射的位置,剖面的背景噪音也更符合视觉习惯;更重要的是,处理中没有频率损失,处理结果更和谐。另外,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含水合物地层的接触关系、反射特征更清楚。叠前时间偏移所建立的速度模型也能够表现含水合物地层、BSR与含游离气层的相对速度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王贵琴 《陕西地质》2007,35(1):103-107
以KHSO4作为沉淀济加入到小体积(1 mL)试液中,以K2SO4.PbSO4复盐形式沉淀分离Pb,用NaAc-HAc溶液热提取Pb,1 mg Pb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6%;滤液再蒸至1 mL小体积,NaCl-NaOH小体积两次沉淀分离Fe、Ti、Mn等干扰元素,存在于滤液中的Zn平均回收率为100.5%。分离所得的含Pb2 和Zn2 的溶液用EDTA分别进行滴定,测定下限由0.5%降至0.01%;测定结果与极谱法、原子吸收法相一致;方法的精密度(RSD,n=10)试验Pb为2.6%,Zn为1.4%。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面波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面波视速度的分布范围,提出一种新的叠前面波分离技术,即把地震波场分成不受面波影响的波场和受面波影响的波场,然后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受面波影响的波场进行时频分析,通过分解与重构,从中提取有效波,再将其与不受面波影响的波场合并,就可得到面波分离后的地震波场。该方法在成功分离面波的同时,可使有效波的能量(尤其是其低频能量)不受损失,既有效地保持信号的频宽不变,又提高了记录的信噪比。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叠前面波分离方面具有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A method for the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Ag, Cd, Cr, Cu, Ni, Pb and Zn in traces from solutions of calcite (CaCO3), dolomite (CaMg(CO3)2) and gypsum (CaSO4.2H2O) before their determina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is presented. The expected interferences of Ca and Mg on intensities of trace analytes were removed by collecting the elements of interest with cobalt(III) hexamethylenedithiocar-bamate, Co(HMDTC)3. The flot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s (1 l) of calcite, dolomite and gypsum was performed at pH 6.0, by 1.5 mg l−1 Co and 0.6 mmol l−1 HMDTC. To minimise the effect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Ca/Mg, which restrains the function of the surfactant, careful selection of the most suitable foaming reagent was necessary.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was established by analysing natural alkaline-earth minerals by the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as well as using the dolomite reference materials GBW 07114 and GSJ JDo-1. The ICP-AES limits of detection following flotation on different minerals were found to be 0.080 μg g−1 for Cd, 0.105 μg g−1 for Ag, 0.142 μg g−1 for Cu, 0.195 μg g−1 for Cr, 0.212 μg g−1 for Ni, 0.235 μg g−1 for Zn and 0.450 μg g−1 for Pb.  相似文献   
110.
A technique is describ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rhyolitic microtephra from inorganic Lateglacial lake sediments. This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by Lowe and Turney (1996) and is an adaption of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Pilcher & Hall (1992) for application to Holocene peat deposits. It uses a density separation procedure to concentrate any microtephra component in lake sediments and was appli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 lake sediment succession from a small basin in NE Scotland. Using this approach is was possible to define quantitativel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esence of the Vedde Ash tephra layer on the British Is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