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13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R- andQ-mode factor analysis is applied to 51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ells drilled in the Plio-Pleistocene aquifers of NW Achaia, Greece. The purpose ofR- andQ-mode factor analysis application is to identify (i)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and (ii) the deterior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Sixteen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are us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ir importance an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 into their correlations. In theR-mode factor analysis, a six-factor model is suggested which can explain more than 77.5% of the total vari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factor at every site (factor scores) also is computed. Maps are constructed show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actor scores. From these maps, the high salinity areas are delineated (seawater intrusion, possible appearance of halite layers) and the areas with elevated contribution of karastic-water are defined. Using theQ-mod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groundwater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后方交会及支导线的计算方法,探讨了Casio Fx4500计算器程序的编制,说明后方交会法配合可编程计算程序在道路施工及其它测量放线过程中不仅克服了其路基不平等许多不便之处,而且大大提高了测量放线的速度和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 Methodsfororientatinginitialdirec tioninindustrialsurveyDifferentfromconventionalengineeringsurvey,thedistancebetweenthetwoangle measurementdevicesinindustrialsurveyisnomorethantenmeters.Theaccu racyforthemeasurementofobjectpointsisrequiredtobebetween± ( 0 .0 2~ 0 .0 5~ 0 .2 0 )mm ,sotheaccu racyfortheorientationoftheinitialdirectionoughttobehigh .Theexistingmethodsfororientatingtheinitialdirectionbetweenthetwoangle measurementdevicesincludemethodofusinginnertarget,collimatormethod,metho…  相似文献   
15.
抗浮设防水位直接影响到地下结构的安全与建设费用,在地下结构建设中至关重要,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地下结构的抗浮设防水位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以“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大兴国际机场快线地下工程段”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位年内年际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法和类比预测法确定了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建议值。结果表明,该场地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5.0~20.0m,地下水水位标高一般为–10.0~1.0m。近五年场地浅层地下水水位标高一般为–5~–10 m,埋深一般为3.0~15.0 m,地下水位逐年升高,回升速率约1.0 m/a。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值建议取使用期抗浮设防水位采用数值模拟法预测结果。该成果服务了“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项目场地抗浮设计,为雄安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抗浮安全设计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严慧敏 《测绘通报》2020,(1):115-119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水利测绘已经由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测绘行业推进了信息化测绘进程。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无人机技术解决测绘领域在山区遇到的问题。固定翼无人机能及时获取地面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捕获裸露地面的平面和高程,但是无法获取植被覆盖下的地表高程信息,因此,本文通过机载激光雷达获取植被覆盖下的Li DAR点云数据;将二者数据相结合,再通过EPS软件生成三维地表模型,可以快速获取任何测区地物和地形数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外业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MAPGIS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文有  谢琼 《地球科学》2002,27(3):319-322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特别是GIS应用的发展,对大比例尺数字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的测图软件往往着重于制图的需要,很少考虑GIS应用的需求。在MAPGIS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开发性等原则,详细探讨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组织、工作流程,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测图系统。该系统具有野外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联接成图、编辑与修改及绘图等淡啤酒,在输入地物图形的同时,可以输入图形属性信息,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图式的图形,并自动生成和维护拓扑关系。输出成果数据可以直接进入GIS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相关规定,结合南京的测绘产品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实现了检验方案的制定、质量检查、质量评价等工作流程,达到了质量评定的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实现质量评定成果统一化、规则化和标准化,具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京长江三桥是我国首座主塔采用钢结构形式的特大型斜拉桥。根据钢索塔拼装测量的精度要求,介绍了该桥首级控制网的概况,对钢索塔架设专用控制网的网形选择、方案设计、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所采取的专用控制网布设方法和测量方案是合理的,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测量仪器不断发展和革新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近5年来"测量仪器学"课程开设的效果和社会评价。基于测量仪器已全面进入电子智能时代,提出了针对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改进得到了优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考核提出了合理的评判方法,并对课程配套相关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最后对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