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96篇 |
免费 | 1907篇 |
国内免费 | 18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4篇 |
大气科学 | 1029篇 |
地球物理 | 3143篇 |
地质学 | 4314篇 |
海洋学 | 791篇 |
天文学 | 477篇 |
综合类 | 707篇 |
自然地理 | 6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380篇 |
2018年 | 287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407篇 |
2014年 | 446篇 |
2013年 | 507篇 |
2012年 | 528篇 |
2011年 | 545篇 |
2010年 | 410篇 |
2009年 | 528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594篇 |
2006年 | 532篇 |
2005年 | 425篇 |
2004年 | 408篇 |
2003年 | 390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314篇 |
2000年 | 329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283篇 |
1997年 | 272篇 |
1996年 | 256篇 |
1995年 | 194篇 |
1994年 | 199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7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B. R. Goleby R. J. Korsch T. Fomin B. Bell M. G. Nicoll B. J. Drummond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2013,60(6):917-933
The granite‐greenstone terranes of the Eastern Goldfields Province, Yilgarn Craton, Western Australia, are a major Australian and world gold and nickel source. The Kalgoorlie region, in particular, hosts several world‐class gold deposits. To attempt to understand why these deposits occur where they do,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rustal architecture in the region and how the major mineral systems operate in this architecture. One way to understand these relationships is to develop a detailed 3–D geological model for the region. The best method to map the 3–D geometry of maj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is by acqui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reflection profiles. To contribute to this aim, a grid of deep seismic‐reflection traverses was acquired in 1999 to examine the 3–D geometry of the region in an area including the Kalgoorlie mineral region and mineral fields to the north and west. This grid was tied to the 1991 regional deep seismic traverse and 1997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in the same region. The grid covers an area measuring approximately 50 km wide by 50 km long and extended to a depth of approximately 50 km (below the base of the crust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ing 3–D geological model was further constrained by both surface geological data and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s, with the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themselves also constrained by gravity and magnetic modelling. The 3–D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jor faults and shear zones in the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e‐greenstone succession and the basement, an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reenstones and the granit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id of seismic line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detachment surface and led to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granite‐greenstone contact usually occurs at a much shallower level than the detachment. Also, west‐dipping faul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Golden Mile, including the Abattoir Shear through to Boulder‐Lefroy Fault, appear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in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 of that area. An antiformal thrust stack occurs beneath a triangle zone centred on the Golden Mile. The Black Flag Group was deposited in a probable extensional setting, and late extension was also probably more importan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The granite‐gneiss domes were uplifted by the formation of antiformal thrust stacks at depth beneath them. 相似文献
132.
收集全国102个地磁台站2008年至2015年数字化地磁资料, 运用地磁空间相关法计算每日凌晨02时各台站地磁总场F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 在使用相同的异常判别标准的情况下, 研究时段的17个中强地震中发现在2009年9月19日陕西宁强5.1级地震, 2011年11月1日四川青川5.4级地震, 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5.1级地震,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和2013年10月31日吉林前郭5.5级地震前均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低值异常现象。 通过总结5个震例的异常特征, 笔者发现其异常形态极其相似, 且平均的异常持续时间为20天, 而地震就发生在异常开始后3个月内; 同时, 地震发生在异常集中区中心附近, 且这个异常区域大小在500 km左右。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分析地震前地磁空间相关异常特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3.
为了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推断豫北构造应力场,基于构造应力是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VRA)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在豫北焦作、安阳、鹤壁三个矿区井下取的定向煤样品进行了室内显微镜下反射率测试,对测试数据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就得出了由最大反射率值、中间反射率值、最小反射率值为轴组成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显示二轴晶正光性,它们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研究区煤样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是由构造应力所引起;由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得出的豫北构造应力场与钻探、节理统计、河南省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法得出的应力场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应力场到安阳、鹤壁矿区后发生了向左的偏转.总之,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推断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4.
简单介绍了WT-1型雾探测器的结构和现场试验情况,对试验期间(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5月31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试验期间雾探测器数据的缺测率、与人工观测数据及芬兰同类产品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三者之间的相符率,以及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数据处理结果为依据,客观地阐述了雾探测器的优缺点,以及与目前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芬兰能见度仪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提出了雾探测器改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5.
136.
在远场正演计算的基础上,运用30°~90°的四个不同深源远震记录波形,通过试错法选取台站下方的结构,借助波场反向重建算法,反演确定宜昌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这一算法的实现有助于提高用试错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对于利用天然地震资料研究地球深部构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韩崇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2,(4)
洛坝铅锌矿床位于黄诸关韧脆性变形带所波及的范围内,断裂、褶皱、劈理、节理等形态构造类型均很发育,经对小型构造的统计及应力场分析证明,矿区变形主要是在海西—印支期长期存在的南北向古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8.
David Crossley Jacques Hinderer Jean-Paul Boy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2005,161(2):257-264
139.
胶莱盆地是位于胶东半岛的白垩纪盆地,前人对该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进行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关于盆地初始形成阶段古构造应力场状态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文通过对盆地内部断层滑动矢量数据的反演及节理、同沉积断层指示意义分析,将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演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早白垩世早期NWW-SEE向伸展,控制了莱阳群初始沉积;莱阳群沉积末期近E-W向挤压;早白垩世晚期E-W向伸展,形成了青山群;早白垩世末期NW-SE向挤压;晚白垩世近N-S向至NNE-SSW向伸展,形成了王氏群。大量的野外现象与前人研究成果均与本文得到的盆地初始成盆阶段NWW-SEE向伸展应力场相吻合。NWW-SEE向伸展作用可能是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古太平洋板块后撤与苏鲁造山带后造山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代表胶莱盆地形成初期,受苏鲁造山带造山后期作用的影响;而青山期伸展方向的变化可能指示盆地主要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后撤的影响。盆地在白垩纪古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分别受到早白垩世裂谷作用与晚白垩世走滑拉分作用控制,两种作用的叠加使胶莱盆地成为一个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