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438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张巨林 《北京测绘》2020,(3):412-416
对建筑物进行高精度的变形监测是后期信息提取,预防安全隐患的基础。针对GPS变形监测中存在的多径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LEAN算法的GPS多径提取方法,首先对多径信号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径信号可以作为直达信号的谐波分量,在此基础上利用CLEAN算法在频域对多径信号进行提取,基于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对于小波方法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具有更高的提取精度和更好的多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52.
海洋中的烃及其迁移和衰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中有关烃类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介绍海洋中烃的来源,迁移和衰变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相似文献   
53.
把进程代数(Process Algebra简称PA)引入到DSS模型系统建模中来,提出了一种新的DSS模型建模理论体系,该建模理论可以描述模型之间激发、使用、选择、重复、同步和并发等行为:建立了该建模理论体系与组件对象模型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组件技术的模型系统实现方法,并通过一个海洋实例给出实现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4.
基于神经网络的黄东海春季二类水体三要素浓度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二类水体海域的三要素浓度反演方法。根据2003年春季黄东海试验中获得的高质量现场数据,建立了由现场测量遥感反射率分别反演三要素浓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叶绿素32.5%,黄色物质8.9%,总悬浮物24.2%。同时分析了神经网络模型在水色反演模式应用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粒度特征揭示的中全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现代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的粒度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区沙地变化敏感粒度是>245 μm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尝试性地将其用于地质时期沙地演化研究。结合区域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的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中晚全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的时间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存在多次活化扩张和固定萎缩事件,除7.5 ka BP前为流动沙地占优势以外,其余阶段多在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之间频繁转换,即使在全新世适宜期古土壤大规模发育期间仍存在局地短时间的沙地活化事件。  相似文献   
56.
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4口钻孔(BY1、BY2、BY3、BY4)岩心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以来该区沉积物中硅质和钙质生物组分丰度具有较大时间和空间变化。从时间上看,硅质生物在晚中新世—上新世几乎缺失,中更新世以来约40万年(0~24m)才较多出现,18万年以后繁盛,大于0.15mm粗粒级有孔虫在晚中新世期间丰度很低,而在更新世—上新世丰度很高;空间上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钻井岩心中生物丰度变化范围较大。根据硅质生物丰度变化可推测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海水表层古生产力极低,而中更新世以来古生产力相对较高。南海北部钙质生物丰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的输入量,在钻探区可识别2个可能具有不同物质来源的小区块,如BY1、BY2孔晚中新世—上新世陆源物质的输入量高于更新世,BY3和BY4孔更新世陆源物质的输入量高于上新世。2007年本区钻探结果揭示的一个令人惊奇和十分独特的现象,水合物以高达20%~49%饱和度状态分散在细粒沉积物(黏土粉砂)孔隙中,本研究发现这些矿层富含钙质生物组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而硅质组分贫乏。由此初步推测,大量钙质生物组分的存在可能增加了黏土粉砂沉积物的孔隙空间,从而为大...  相似文献   
57.
Mapping ecologically relevant zon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iological data are however often scarce and alternatives are being sought in optimal classifications of abiotic variables. The concept of ‘marine landscapes’ is based on 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 hydrographic and other physical data. This approach is however subject to many assumptions and subjectiv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58.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aliphatic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heavy metals were measured in tissues of the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ollected from 5 sites in Jiaozhou Bay, Qingdao,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liphatic hydrocarbon and PAHs ranged from 570 to 2 574 ng/gdw (gram dry weight) and from 276 to 939 ng/gdw, in the most and least polluted sites, respectively. The bio-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PAHs in the clams appeared to be selective. Aliphatic hydrocarbons were predominantly represented by short chain (<nC23) n-alkanes, suggesting that petroleum hydrocarbons were likely the major contamination source. The selective uptake of 3 and 4 ring PAHs, such as naphthalene, fluorene, phenanthrene, fluoranthene and pyrene, by the clam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kinetic processes that were energetically favorable for uptake of compounds with fewer rings. Accumulation of the metals Cd, Cu, Zn, Pb, Cr, Hg, and As in the clam tissues also showed high variability, ranging from 0.043 to 87 μg/gdw. Among the 7 detected metals, Zn, Cd, Cu, and As had a particularly high potential of accumulation in R. philippinarum. In general,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issue concentration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carbons and of some metal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moderate contamination with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low to moderate contamination with metals, currently exists for clam R. philippinarum in Jiaozhou Bay,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regional studies. A long-term monitoring program is certainly needed for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influence and toxicity of these contaminants of R. philippinarum in Jiaozhou Bay.  相似文献   
59.
天津地区典型土壤剖面饱和烃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7 条土壤剖面中饱和烃含量、组成及部分地球化学参数 的变化规律, 比较了不同土壤剖面饱和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市区( 南开区) 及近郊 区( 武清区, 北辰区和宁河县交界处) 表层土饱和烃含量最高, 其他剖面含量较低; 随深度增大, 饱 和烃含量均有所降低, 但不同剖面变化幅度不同, 表层含量较高的剖面随深度增大, 饱和烃含量 降低幅度较大, 反之则较小。根据部分典型地球化学参数的纵向变化特征, 推测表层土壤饱和烃 主要为石油源和植物源的混合源, 且市区和郊区主要受石油源控制。不同土壤剖面表层土污染源 存在差别。同一剖面表层土壤( <30cm) 不同层次的样品的饱和烃污染源较为接近; 剖面深部( > 30cm) 不同层次样品中正构烷烃不同于表层, 且成因复杂, 既受来源于土壤中有机质降解产物的 影响, 又受表层土中饱和烃纵向迁移作用的影响。对于甾、萜类化合物, 表层土壤中饱和烃含量较 高的剖面, 深层土壤受表层土壤甾、萜类污染物迁移作用的影响; 表层土壤中饱和烃含量较低的 剖面, 深层土壤受表层土壤甾、萜类污染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0.
南岭山地湖泊多环芳烃的大气沉降历史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山脉对大气环流具有阻挡或屏障作用.通过分析测定南岭山地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垂直分布,结合210Pb定年,探讨了大气PAHs污染在南岭山地的沉积历史.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以低环数化合物为主,其中尤以菲的含量为最高.在剖面深度0~28 cm范围内,总多环芳烃的含量范围为86~778 ng/g.自1970年开始,PAHs含量持续增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中后期PAHs含量略有降低;在2000年后,沉积柱中的PAHs含量呈急剧增加之势态.多环芳烃在大气迁移过程中发生了组成分异,沉积物中相对富集轻组分(低环数)PAHs,与颗粒物结合的大气干湿沉降是PAHs向偏远山地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