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39篇
地质学   1712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循环荷载下黏弹性饱和土层的一维固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单层黏弹性地基Merchant模型,运用Laplace变换,求得频域内单层黏弹性地基的一维固结解。通过Laplace逆变换,计算了单层黏弹性地基在任意循环荷载下的有效应力及平均固结度。此外,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Merchant模型各参数对循环荷载下黏弹性地基固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黏弹性地基的固结过程中,有效应力和沉降的发展速率是不一致的,黏壶的存在使地基固结初期的有效应力增长加快,而使固结后期的有效应力增长减慢,同时使变形的发展滞后于有效应力的发展。研究结果亦表明,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固结对独立弹簧模量的变化要比Kelvin体中弹簧模量的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882.
竖向排水体包括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已广泛应用于加速软黏土地基的固结。不同形式的轴对称条件下含竖向排水体均质各向同性地基的固结解析解答也相继被提出,而各种解答均假定地基中附加应力在竖向排水体的深度范围内是均匀分布的。显然,当竖向排水体深度与地面堆载区宽度的比值相对较高,或竖向排水体的影响区域靠近地面堆载区的边缘时,这个假定并不适用。为此,在现有径竖向耦合固结等应变解的基础上,提出任意分布的地基附加应力条件下的解答,并分析附加应力分布形式和线性加载速率对地基固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分布的附加应力条件下的解答低估了地基的固结速率,而瞬时加载条件下的解答则高估了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883.
软岩旁压试验与单轴抗压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柏兴  王星华 《岩土力学》2006,27(3):451-454
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白垩系至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是一种软质岩石,具有较大的地基潜力。按现行规范确定的承载力值往往偏低。在大量试验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旁压试验特征参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相关方程,并同岩基载荷试验进行对比。实践证明,旁压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对确定同类地区软岩地基的承载力具有推荐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4.
层状土中单桩竖向简谐动力响应的简化解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原理,基于改进的Winkler地基梁模型,同时考虑桩周土的弱化效应和地基的成层非均质性,采用数理方程方法分别求解土与桩的振动微分方程,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简谐动力响应分析的计算力学模型和方法,并将所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建议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对影响单桩竖向简谐动力响应的各相关参数进行变动参数比较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参数对单桩竖向简谐动力响应特性的一般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85.
水工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苏凯  伍鹤皋 《岩土力学》2005,26(9):1485-1490
在已有岩土程序的基础上,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开裂特性,增加了钢筋和混凝土开裂的模拟功能,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实现了塑性迭代和开裂迭代计算的耦合。结合某水电站导流隧洞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运行和封堵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过程显示:本算法迭代计算稳定,收敛性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混凝土衬砌的开裂范围、裂缝宽度和相应的钢筋应力随着衬砌与围岩之间初始缝隙值的增大而增大;封堵期,围岩塑性区随着外水位的增加而增大,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证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886.
块裂结构岩质边坡水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块裂结构岩质边坡看作拟连续介质与块裂介质广义双重介质,运用现代分形理论,建立了1-2级主干裂隙分形网络,并根据两类介质接触处水头相等及节点流量相等建立了合理的块裂结构边坡三维水力学模型,给出了有限元解法,模拟了三峡工程的蓄水位至175 m时边坡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在应用上有较好的可靠性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887.
岩石裂纹水力劈裂分析与临界水压计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力劈裂是深埋隧洞施工涌水或高压隧洞洞周岩体开裂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破坏机理研究是岩土工程界的热点课题。根据裂纹面的应力状态,从断裂力学角度将岩体的裂纹扩展分为拉剪复合断裂及压剪复合断裂。应用工程近似裂纹失稳准则,分别推导出两种破坏模式的临界水压计算公式,并对其随裂纹方向及地应力侧压系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侧压力系数等于1.0时,临界水压并不随裂纹的方向而变化;在拉剪复合断裂模式下,裂纹与主应力方向平行时最易发生水力劈裂;在压剪复合断裂模式下,当压剪断裂参数与裂纹面间摩擦系数之差大于零时,其规律性与拉剪复合断裂模式基本一致;但当其差值小于零时,裂纹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呈45°及135°时最易发生水力劈裂。  相似文献   
888.
随着治江与海堤建设历史的发展,钱塘江两岸形成许多二线海堤,研究二线堤在临江海堤失效后的作用及其是否保留的必要性对于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以钱塘江下沙三号大堤为实例,通过比较选择合理的水力计算方法,分析讨论在二线海堤存在与否的不同条件下保护区的受灾水情及二线堤的失效概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889.
新疆西部地应力测量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随着西部地区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地应力测量与研究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在新疆西部拟建精伊霍铁路北天山越岭隧道(最大埋深约1100m)工程区进行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北天山地区应力场的主应力值及其方向.本文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对工程区应力场的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0.
Testing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s of the single ring pressure infiltrometer (PI) and simplified falling head (SFH)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field saturated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fs, at the near point scale may help to better establish the usability of these techniques for interpreting and simulat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 sampling of 10 Sicilian site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d Kfs was generally higher with the SFH technique than the PI on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a factor varying from 3 to 192, depending on the site. A short experiment with the SFH technique yielded higher Kfs values because a longer experiment with the PI probably promoted short‐term swelling phenomena reducing macroporosity. Moreover, the PI device likely altered the infiltration surfa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un, particularly in the less stable soils, where soil particle arrangement may be expected to vary upon wetting. This interpretation was supported by a soil structure stability index, SSI, and also by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ata obtained with the tension infiltrometer, i.e. with a practically negligible disturbance of the sampled soil surface. In particular,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relationship with SSI and an unsaturated conductivity greater than the saturated one were only detected for the Kfs data obtained with the PI. The SFH and PI techniques should be expected to yield more similar results in relatively rigid porous media (low percentages of fine particles and structurally stable soils) than in soils that modify appreciably their particle arrangement upon wett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he two techniques may allow to improve Kfs determination in soils that change their hydrodynamic behaviour during a runoff producing rainfall event.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