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554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774篇
地质学   2215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者在本文中讨论了小波神经网络概念和油水测井曲线段的频率特性。以小波分析为数据预处理工具,首先用小波分解高频成分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段,然后应用小波分析提取出测井段的分频能量特征向量,以此向量代表井段的信息,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神经网络的测井解释,实现了小波神经网络的测井分段油水解释。  相似文献   
992.
攀枝花川-05井LN-3型数字水位仪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所观测到的动水位值仍然出现了干扰。通过对台站附近环境条件以及其它3套数字仪器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干扰源,成功排除了干扰。  相似文献   
993.
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与震源成核过程关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水位前驱波现象的成因可能与震源过程有关,是大地震断层大破裂之前的慢破裂产生的,因此对前驱波现象的研究、震源过程与前驱波现象的对比分析、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响应的理论分析和前驱波生成机理的研究是认识震源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区分源兆、场兆和远兆,努力寻求3种前兆的信息特征,是震情综合分析所必须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详细介绍了抚顺地震台山龙峪井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构造形变与蕴震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近30年的精密水准网、跨断层形变测量网复测资料,以及近年来GPS观测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初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构造形变与强震蕴育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区现今构造形变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边界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远离则衰减.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状态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与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② 印度板块的北推碰撞引起的青藏块体持续NE 向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是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构造形变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③ 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垂直形变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以及显著地断层形变异常,是块体运动受阻、构造应力场强化而蕴育强震的一个标志,往往伴随有6级左右及以上强震活动,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往往是应变能积累、强震蕴育发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996.
周至深井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技术改造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周至深井数字化观测技术改造的方案设计及工程实施情况,通过对考核运行结果的具体分析,对该井地下流体的观测铲能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今后地下流体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7.
Although incorporating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into the atmospheric governing equations is apart of the dynamics of a model,it is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consideration originally,which isto overcome the nonlinear aliasing or computational instability and smooth the physical fields at thesame time.The generally used forms of the fourth-order diffusion,either linear or nonlinear,however,can not properly describe the real physical diffusion processes and thus affect theaccuracy of forecasting and modeling.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diffusion.the scheme of horizontal diffusion of the MM5 Version 3 i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law ofthermodynamics which controls the irreversable evolutionary direction of a many-body system and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 scheme in modeling accuracy is revealed byintroducing the technique suggested in this paper,via a theoretical case and the computational caseof the hurricane Andrew that landed on Florida in 1992.  相似文献   
998.
东河储层敏感性参数与测井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塔中“东河砂岩”储层的11个主要敏感性参数,同时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的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和物性参数等敏感性参数。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资料的解释模型。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合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北部地区深层热水开发对浅层冷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北部有小汤山和沙河2个地热田,呈三角形展布,东部边界为黄庄-高丽营断裂,西部边界为南口-孙河断裂.北部边界为阿苏卫-小汤山断裂。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热储盖层为青白口系页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和侏罗系火山岩隔水层。该区雨水、浅层基岩冷水和深层基岩热水的H、O同位素组成基本上都落在克雷格降水线上,表明区内冷水与热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水的^3H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说明热水与冷水一样自北向南流动。重点分析了深层热水开采对浅层地震观测井中冷水动态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离开采井不同距离和不同测项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北部深层热水开采对浅层冷水动态的影响距离约为5km.对位于导水断裂带附近的观测井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大青山深层次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大青山高级变质杂岩区发育多条近东西向、平行相阃排列的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其主要位于不同岩性的边界,以发育各种条带构造及S-C组构为特征.韧性剪切带与其间弱变形域的应变强弱相间,连续变化的特点可用变形分解理论合理解释.剪切带中的构造岩具有明显不同于中浅层次糜棱岩的微观组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残斑基质之分,广泛发育复晶石英条带,长石多呈三边平衡结构等,反映了地壳深层次的变形主要受扩散蠕变及熔体强化的颗粒流动机制控制.同构造矿物组合与石榴石-黑云母矿物时温压计(710℃,0.6 GPa)显示变形环境为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同构造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同住素年龄在1900 Ma~2200 Ma之间,推测剪切带大致形成于早元古代.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形迹暗示其形成于斜向挤压(NNE-SSW)的构造环境,结合年代学资料及当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认为其是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斜向(NNE-SSW)水平会聚导致应变分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