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554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774篇
地质学   2215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冀西北水晶屯金矿金及其指示元素的水平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浩 《黄金地质》1995,1(1):51-54
对水晶屯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选择了对找金具有指示意义的8种元素,Au,As,Sb,Hg,Ag,Pb,Mo,Bi。详细讨论了金及其指示元素泊水平分带特征,这对评价该矿床的剥蚀程度,深部含矿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2.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了三大陆块群,特别是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作为独立大陆群存在的统一性。指出泛华夏大陆群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表现在:①早古生代末,扬子、华夏(包括黄海一东海一南海古陆)、中朝、柴达木、塔里木、昆仑一北羌塘一昌都一印支等陆块曾一度拼贴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陆;②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独立的华夏植物群区系;③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泛华夏大陆群主体部分的扬子一华夏和中朝陆块向西运移楔入,导致其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的同步消亡和全球泛大陆的最终形成。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历经了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各陆块的裂离、割据;早古生代末的拼贴、统一;晚古生代的再次分裂和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与南北大陆群拼贴4个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在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古特提斯既表现出对原特提斯的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中特提斯不是古特提斯的延续和发展,它是标志泛大陆裂一聚巨旋回演化中另一旋回的开始。最后讨论了显生宙地球上大陆由南聚北散到北聚南散,陆块在总体上向北漂移中旋转、裂、聚和泛大陆重组和立即又解体的可能的动力学机制,即地球内部物质向南半球运移,南半球膨胀,促使泛大陆解体。地球内部物质的南移又迫使软流层物质向北运动,驱动大陆碎块北上。蠕动的软流层中,除具有垂向环流的对流环外,还具有大小不等的水平涡旋运动。正是巨大的水平涡旋运动导致了陆块的旋转、会聚(泛大陆形成)和很快脱离涡旋体面离散(泛大陆解体)。  相似文献   
94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皖南地区晚二叠世地层沉积层序特征的综合分析。可知该区晚二叠世存在两次海水进退过程,发育两个层序,两层序之界面即为龙潭阶和长兴阶的分界,该界线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上有较明显的反映,据此可方便地进行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944.
赵向军  丁治英  李莹  高松 《气象科学》2020,40(2):209-219
在流体的不可压缩条件下,本文通过连续方程给出了一种新的垂直速度计算方法,称为z方法。通过实验得出:z方法下同样可以得出水平涡度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即水平涡度矢量逆时针旋转时,对应上升运动,顺时针旋转时对应下沉运动。通过有效性验证得出:本文的方法在高层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在低层可靠性比高层稍弱,在中层则不甚理想。通过与p方法求解出的垂直速度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p方法略好于z方法。  相似文献   
945.
本文利用法方程系数阵的稀疏性,将Banker算法和RCM算法应用于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实现网点自动优化排序,压缩了法方程系数阵的存贮空间。借助于各类平面网平差模型对Banker 算法和RCM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优化排序算法不仅能扩大微机的解算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解算速度,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且适用于任意平面网、高程网,GPS网的自动化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946.
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1993,(4):8-15
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降雨对深井水位动态影响状况的普查与在北京、福建汤坑与黑龙江尚志等三个典型地区的现场观测试验的结果,讨论了降雨对深井水位年动态影响的类型、特征与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机理等,并依此探讨了我国震例中与降雨有关的三种异常的判据与信度问题。  相似文献   
947.
张春芝 《地震研究》1993,16(3):272-280
本文通过对皖23井记录到的59幅水震波图的主要参数的分析,发现该井记录水震波与地震发生的区域有关,存在明显分区记震特征。在分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水位振荡幅度与震级、震中距的关系如下:Ⅰ区:logA=-5.0569+0.8906Ms-0.2730log△Ⅱ区:logA=-4.0201+0.8614Ms-0.5855log△Ⅲ区:logA=-3.5998+0.8290Ms-1.0162log△水位振荡持续时间与震级间的关系式如下:Ⅰ区:logT=-6.1248+1.0181MsⅡ区:logT=-4.0189+0.7556MsⅢ区:logT=-5.4129+0.9178Ms文章还对其记震能力作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衡量水井记震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48.
把消除掉气压、固体潮效应后的西影井水位值与临潼——长安断裂带上的垂直形变值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看出,西影深井水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井位附近的断层活动。最后作者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9.
沿海地区应用基础井点降水技术,较好地疏于施工场区内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开挖和基础施工中的具体困难。文中结合沿海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概略地介绍了基础井点降水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50.
结合天津市地面下沉情况,介绍了用于控制沉降的工程地质钻探的主要工作及回灌井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