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88篇 |
免费 | 2957篇 |
国内免费 | 41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19篇 |
大气科学 | 1596篇 |
地球物理 | 4539篇 |
地质学 | 9126篇 |
海洋学 | 2069篇 |
天文学 | 235篇 |
综合类 | 1078篇 |
自然地理 | 12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259篇 |
2022年 | 440篇 |
2021年 | 595篇 |
2020年 | 627篇 |
2019年 | 801篇 |
2018年 | 631篇 |
2017年 | 735篇 |
2016年 | 767篇 |
2015年 | 864篇 |
2014年 | 1057篇 |
2013年 | 939篇 |
2012年 | 1032篇 |
2011年 | 1062篇 |
2010年 | 972篇 |
2009年 | 1001篇 |
2008年 | 943篇 |
2007年 | 1044篇 |
2006年 | 1020篇 |
2005年 | 858篇 |
2004年 | 812篇 |
2003年 | 676篇 |
2002年 | 548篇 |
2001年 | 464篇 |
2000年 | 461篇 |
1999年 | 427篇 |
1998年 | 415篇 |
1997年 | 354篇 |
1996年 | 301篇 |
1995年 | 257篇 |
1994年 | 252篇 |
1993年 | 185篇 |
1992年 | 180篇 |
1991年 | 115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利用高阶边界元法研究了规则波在三维局部渗透海床上的传播。根据Darcy渗透定律推导出渗透海床的控制方程,利用渗透海床顶部和海底处法向速度和压强连续条件得到渗透海床顶部满足的边界条件。根据绕射理论,利用满足自由水面条件的格林函数建立了求解渗透海床绕射势的边界积分方程,采用高阶边界元方法求解边界积分方程进而得到自由水面的绕射势和波浪在局部渗透海床上传播过程中幅值的变化情况。通过与已发表的波浪对圆柱形暗礁的时域全绕射结果对比,证明了本文建立的频域方法计算波幅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了三维矩形渗透海床区域上波浪的传播特性,并分析了入射波波长、海床渗透特性系数等参数对波浪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鸡西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勘探的重要目标区之一。早白垩世发育有多套煤系地层, 且分布面积广, 储量丰富, 是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在研究鸡西盆地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恢复了鸡D1井区沉降史。沉降史曲线反映出该盆地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断陷沉降, 但其间发生过三次短期抬升与剥蚀。从下白垩统上部猴石沟组沉积开始, 盆地进入了相对稳定沉降时期。海浪组沉积之后, 本地区发生了较长时间(约28 Ma) 的抬升与剥蚀, 而这一时期是鸡西盆地演化史上一次主要的构造变动期, 是盆地基本构造格局的形成期。根据早期的强烈快速断陷阶段形成的煤系相关参数并运用蒙特卡罗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量在0.1、0.5、0.9的概率下分别为81.7 ×1011 m3、5.36 ×1011 m3、2.41 ×1011 m3。 相似文献
963.
多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求解多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引入裂纹交叉汇合加强函数以分析多裂纹交叉汇合过程;在裂纹附近区域使用广义形函数,并引入线增函数消除混合单元,可有效地提高裂纹附近的精度;用砂浆法(线段-线段接触法)结合增广型Lagrange乘子法处理裂纹段的接触条件,可以精确地模拟裂纹面约束,并方便地求解控制方程。算例分析了两方面内容:(1)计算交叉裂纹体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精度高;(2)模拟多裂纹扩展及交叉汇合过程,模拟的裂纹扩展路径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4.
构建早稻雨洗花灾害指标及适于早稻产量估算的灾损评估模型,对开展早稻雨洗花灾害监测、损失评估、灾害保险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江西省早稻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2015年14个水稻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筛选出基于早稻抽穗扬花期间过程降水量、最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实际产量的雨洗花灾害样本78个,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正态分布以及主成分回归法,建立了雨洗花灾害指标和灾损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抽穗扬花期降水对雨洗花灾害形成有显著影响,其主要影响时段为抽穗扬花普遍期前后5 d内,关键时段为抽穗扬花普遍期前后3 d内。日降水量40 mm可作为早稻抽穗扬花期雨洗花灾害临界指标。以该指标为基础,统计日降水量不低于40 mm的降水日数及其对应的累积降水量,当累积降水量为40~170 mm时,为轻度雨洗花灾害,早稻一般减产小于15%,平均减产10%;当累积降水量不小于170 mm时,为重度雨洗花灾害,早稻一般减产不低于15%,平均减产22%。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实际灾害发生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雨洗花灾损评估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雨洗花年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模拟误差为4.3%,78.0%的资料相对误差在5%以内,可利用该模型对雨洗花年的早稻减产率进行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965.
This paper presents a dynamic fully coupled formulation for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soils that undergo large deformations based on material point method.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applied to porous material while considering it as a continuum in which the pores of the solid skeleton are filled with water and air. The accuracy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tested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The developed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failure and post‐failure behaviour of rapid landslides in unsaturated slopes subjected to rainfall infiltration using two different bedrock geometries that lie below the top soil. The models show different failure and post‐failure mechanisms depending on the bedrock geometry and highligh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ontinuous rain infiltration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66.
967.
桩基础在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一直是工程界的一个研究难点,近年来随着建筑、桥梁桩基础的规模大幅增加,基于小规模、小比例尺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试验得出来的结论和计算方法可能会不适应新的计算要求,相关的认识和计算方法需要重新论证和更新。本文针对大规模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的计算问题,首先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调研,发现现有的规范计算方法可能会高估群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针对这些问题,对大规模群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探讨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的规律,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并与规范计算方法结果进行对比。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相应的工程设计问题提供依据,结果的适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968.
969.
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SD法即语义差别法获取人们对台州地区9个城市的整体感知,并研究这些感知与代表城市特征的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台州城市群总体特点较为中庸,但各城市特点各异,基本能分为三组;城市的感知和城市的客观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与客观指标预期相关的感知和实际相关的感知存在一定出入;各种指标对感知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指标、规模指标、区位指标和建设指标;经济总量对感知的作用大于人均经济量的作用;受到客观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感知依次是:城市现代化的感知、城市规模和繁华度的感知、城市有序度和城市心理距离的感知、城市尺度的感知;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最后得到了特定感知量级下对应的城市客观指标值。 相似文献
970.
V. A. Lebedev S. N. Bubnov O. Z. Dudauri G. T. Vashakidze 《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al Correlation》2008,16(2):204-224
Isotopic-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Pliocene magmatic activity in western part of the Dzhavakheti Highland (northwestern region of the Lesser Caucasu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btained imply that the Pliocene magmatic activity lasted in this part of the highland approximately 2 million years from 3.75 to 1.75–1.55 Ma. As is established, the studied volcanic rocks correspond in composition mostly to K-Na subalkaline and more abundant normal basalts. Time constraints of main phases in development of basic volcanism within the study region are figured out. We assume that individual pulses of silicic to moderately silicic volcanism presumably took place in the Dzhavakheti Highland about 3.2 and 2.5 Ma ag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