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超大型矿床数量有限,只占世界矿床总数的一小部分,但储量和开采量对于全世界的总储量和总开采量来说占有十分显赫的位置。它展示的某些地质特征是中小型矿床不具备的。世界上大部分金属主要含于大型、超大型矿床中,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寻找超大型矿床已是刻不容缓,对超在型矿床的分布、特征、成因各方面的研究则是找矿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2.
在18℃的低温条件下,从不同菌源中富集、驯化、筛选得到两株高效苯酚降解菌株A4和B14,在转速为150r·min-1、温度为18℃、pH为6~9的条件下,两株菌对苯酚起始浓度为300mg/L的苯酚降解率分别为90.43%和99.02%.在中性条件下,对苯酚起始浓度小于300mg/L的苯酚降解率均保持在98%以上.经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A4为微球菌属,B14为假单胞菌属.对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两株菌最适生长的pH值为6~9,A4菌株比B14菌株具有更广泛的pH适应性;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随着生物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投菌量大于5mL·100 mL-1时,苯酚降解率接近100%;两株菌在通气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对苯酚的降解率及其生长情况明显优于缺氧条件.通过对比实验,A4菌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强于B14,而后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3.
关于印度板块俯冲的探讨———据 INDEPTH-MT 研究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  西藏高原的隆升与印度板块俯冲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关于板块俯冲的研究一直成为 国际地学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回顾了这一地学前缘课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 IN- DEPTH-MT 所提供的西藏中、南部全新的地壳电性结构特点;结合地质及深地震探测结果提 出了对印度地壳俯冲过程的推测。认为‚由于熔融及底熔现象可能使俯冲的地壳逐渐消减‚ 并向北迅速减薄‚所以估计印度板块俯冲的前沿不会超过当雄。  相似文献   
94.
全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三轴和直剪试验得到的土抗剪强度结果对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很少。本文通过对采自香港两处边坡顶部 3个探坑中 1 1组全风化花岗岩样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和慢剪试验 ,得到了它们的有效抗剪强度值。孔隙度小的中细粒kt样品抗剪强度值总体大于孔隙度大的中粗粒skm样品。对同一组样品两种试验得出的有效抗剪强度值对比发现 :三轴试验结果大于直剪试验结果。两者相差有效内聚力c' =- 6 0~ 6 0kPa ,有效内摩擦角 '=- 2~ 1 8;两者的c'呈正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R =0 .84 9) ,两者的 '正对数相关 (R =0 .6 86 )。两种实验的c'差值和 '差值呈弱负线性相关 (R =0 .377)。这些差别主要归因于样品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 (如粘粒、石英和粘土矿物含量等 )不同。其中 ,粘粒含量和c'值负相关 ,而与c'值差值呈正对数相关 (R =0 .776 ) ,即随着粘粒含量增加 ,三轴和直剪的有效内聚力c'差别也变大 ;粘粒和粘土矿物含量都和 '值及差值负对数相关。而含量较高的石英与有效内聚力c'值和差值都呈正相关。本文结果表明 ,在分析对比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差别时 ,要特别注意分析粘粒、粘土矿物和石英含量变化 ,其次是天然密度和游离Fe2 O3 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The use of lead, some of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ly radiogenic signature, sharply distinguishes Bronze Age China from the rest of Eurasia. Scholars have long hypothesized that silver can offer an independent proxy to characterize lead minerals. The summary of silver distribution associated with Shang and Western Zhou bronzes in this paper reveal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th(Sanxingdui, Hanzhong, Jinsha, Panlongcheng, Xin’gan) and the Central Plains. Correlating silver with ...  相似文献   
96.
The Cuobuzha high-Cr chromitites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of Tibet are mainly hosted in the harzburgites as massive type,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 ranging from 380 to 577 ppb, and low Pd/Ir ratios(<0.1). In mid-ocean ridge basalts(MORB)-normalized spidergrams, chromites of the Cuobuzha chromitites are depleted in Al, Ga, V, Mg and Zn, and enriched in Mn and Cr, sharing similar patterns with those of ophiolitic b...  相似文献   
97.
察哈乌苏岩体位于新疆西天山阿拉套山南缘的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属阿拉套山南缘泥盆纪—石炭纪弧后盆地,岩体主要由灰白色中粒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中SiO2、Al2O3、碱含量较高,A/CNK=1.08~1.14,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系列;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缓右倾型,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Hf,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Ba、Nb、Ta、Sr、P、Ti;岩石具有较低的ISr值(0.701 5~0.702 6)。综合研究,表明察哈乌苏二长花岗岩为低Sr高分异S型花岗岩,兼具A型花岗岩的特征,是长石分离结晶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正εNd (t)值(+0.37~+1.18);高的Th、Ta含量及Th/Ta值(6.12~8.54)指示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但受到古老地壳物质同化混染的影响。构造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和同碰撞花岗岩的交界部位,更靠近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察哈乌苏岩体的侵位时代为313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笔者认为伊犁微板块在310 Ma前已与准噶尔微板块碰合,北天山洋盆闭合时限早于晚石炭世末,310 Ma以后,阿拉套山地区逐渐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因此,察哈乌苏二长花岗岩应为后碰撞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转换过渡阶段的张性环境,是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发生ACF作用的结果,其构造背景可能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8.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与数据挖掘的原理与方法,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以下简称“四地”或四刊)创刊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数据,选取各刊被引量前500位的论文,从时间特征、位次特征、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所属地区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地理研究的特点与态势。结果表明:①四刊论文贡献量的时间分布存在差异,但高被引论文年代区间集聚特征明显;②高被引论文同位次被引量变化曲线是比较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较好方法,四刊曲线均呈现负幂函数曲线衰减态势;③四刊论文作者个数及关键词个数变化整体上较为同步,论文数量随着作者数的增加而呈现“倒勺”变化,关键词个数总体上呈现“趋多避少”的态势;④关键词大类统计反映了四刊的关注重点与差异,核心词根统计揭示了研究焦点与学术支点,空间、城市、土地、变化、生态、中国、区域、旅游、环境、发展等词根出现频次最高;⑤入围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大多从事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一批领军人物和活跃研究者贡献突出且优势明显;⑥《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在各自层面首位度明显。最后,从研究时效及结果解释力、中外研究数据统筹、学术贡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团队评价及中国地理研究均衡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方面指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9.
王崴平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1,30(6):1017-1038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发育角岩,按角岩与成矿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成矿前角岩与成矿期角岩,多属钠长绿帘角岩相,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钠长石+黑云母+石英.成矿前角岩以细晶化为主要特征,大多斑晶矿物没有独立晶形,其岩性主要为原生黑云母角岩(具典型斑点状、条带状构造)、长英质角岩;成矿期角岩的热液斑晶矿物具独立晶形,其岩性主要为硅化...  相似文献   
100.
An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 in cement-grouted soil nailed structures is the shear strength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grouted nail and the surrounding soil. Both field and laboratory pull-out tests are normal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is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However, these tests have some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direct shear box tests a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behaviour between a completely decomposed granite (CDG) soil and a cement grout plat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large direct shear test apparatus over a range of constant normal stress,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cement grout interface surface waviness. The laboratory test procedur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main test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shear behaviour of the soil–cement grout interface. The interface shear behaviour is compared with the shear strength behaviour of the same soil tested under comparable condi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shear stress–displacement behaviour of the soil–cement grout interfa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oil alone.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of the CDG and cement grout material depends on the normal stress level,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interface surface wavi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