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59篇 |
免费 | 2427篇 |
国内免费 | 39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61篇 |
大气科学 | 2845篇 |
地球物理 | 3468篇 |
地质学 | 6262篇 |
海洋学 | 2021篇 |
天文学 | 340篇 |
综合类 | 842篇 |
自然地理 | 14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264篇 |
2022年 | 459篇 |
2021年 | 618篇 |
2020年 | 685篇 |
2019年 | 717篇 |
2018年 | 606篇 |
2017年 | 596篇 |
2016年 | 690篇 |
2015年 | 772篇 |
2014年 | 879篇 |
2013年 | 868篇 |
2012年 | 887篇 |
2011年 | 910篇 |
2010年 | 815篇 |
2009年 | 866篇 |
2008年 | 780篇 |
2007年 | 826篇 |
2006年 | 862篇 |
2005年 | 734篇 |
2004年 | 683篇 |
2003年 | 565篇 |
2002年 | 499篇 |
2001年 | 433篇 |
2000年 | 376篇 |
1999年 | 340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56篇 |
1995年 | 183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71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温差对泉州四至井水氡测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变化是影响水氡观测值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1986-2009年泉州台四至井观测数据资料的分析,说明:调整观测室室内温度使其超过采集水样的原始温度,在运输水样过程中对水样采取保温措施,减小取样水温和鼓泡后水温的温差,能够得到更真实、准确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32.
高应变法检测是基桩检测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该方法检测承载力存在误差,因此受到许多争议。本文以广东惠州地区两项工程的检测实践为例,分别采用前后两组不同拟合参数,对检测数据进行了承载力拟合计算,分别得出了前后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并通过动、静两种方法的对比检测,分析了高应变法检测承载力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粗略探讨了对高应变法检测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3.
随气候条件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数值分析的一个难题。介绍了农业学中的土与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中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和微气候能量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气界面的边界状态,分析了法国鲁昂试验路堤的路堤填土与大气在2005年1月的能量交换,以及在此期间填土内的温度、含水率和吸力的变化,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学中所采用的能量平衡以及能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非饱和土的数值分析中,解决随气候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34.
元胞自动机具有能模拟复杂动态系统的强大能力,本文采用了多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广东佛山市2000年、2006年和2012年建设用地的变化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高程、坡度、人口密度、道路交通、水系等对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诸多因子,利用马尔科夫概率矩阵计算2000年~2006年建设用地变化,推算建设用地转移总量。结合Logistic-CA模型和决策树-CA模型,预测模拟了2012年的建设用地分布并与实际相比较,分析其整体精度和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基于CA模型的建设用地动态发展模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演变提供虚拟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在隧道开挖、矿山开采等基础工程建设中,岩石爆破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离子体碎岩技术具有无污染,破碎过程中无飞石、无有害气体的产生,使用方便,作业效率高,是替代炸药碎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研究了水中丝爆产生等离子体破碎岩石的机理,分析了高电压脉冲放电过程中的铜丝融化过程,建立了铜丝在各阶段变化的电阻模型,利用MATLAB对不同阶段放电电路的电流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实验得到的电流波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电流波形,上升沿时间越短,脉冲放电效果越好。铜丝变化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具有一定的电阻性。实验数据结果与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6.
为了准确预测分析宁波市地下水位动态与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宁波市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孔隙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和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2009年底到2020年底的逐月地下水位动态和逐年地面沉降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2013年起,除山区沟谷孔隙潜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逐渐扩大外,其余孔隙水的地下水流场基本趋于稳定,地下水位年际变化很小,年地面沉降量也逐渐变小,由2012年的5.62 mm/a逐渐下降到2020年的5.54 mm/a,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7.
Optimu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on‐traditional tuned mass damper toward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with experimental test verifica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variant type of tuned mass damper (TMD) termed as ‘non‐traditional TMD (NTTMD)’ is recently proposed. Mainly focusing on the employment of TMD for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especially for base‐isolated or high‐rise structures, this paper aims to derive design formulae of NTTMDs based on two methodologies with different targets. One is the fixed points theory with the performance index set as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of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primary struc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the other is the stability maximization criterion (SMC) to make the free vibration of the primary structure decay in the minimum duration. Such optimally designed NTTMDs a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MDs by conducting 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he optimum‐designed NTTMDs are demonstrate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ptimum‐designed traditional TMDs, with smaller stroke length required.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MDs combined with a base‐isolated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by small‐scale model experimental tests subjected to a time scaled long period impulsive excitation, an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MC‐based NTTMD can suppress structural free vibration responses in the minimum duration and requires much smaller accommodation space. Additionally, a small‐scale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 on a high‐rise bending model attached with a SMC‐based NTTMD is conducted.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NTTMD has a high potential to apply to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r retrofit of structures such as base‐isolated or central column‐integrated high‐rise structures even if only a limited space is available for accommodating TMD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8.
Abstract Laboratory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compacted marine sediment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alt concentration of permeating fluid on its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Deep sea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water depths varying from 3700 to 4500 m off Mauritius coast. Liquid limit and plasticity index varied widely from 45 to 75 and 10 to 35, respectively. Permeability was found at different void ratios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0.2, 0.4, and 0.8 N NaCl solutions as permeating fluid. It was found that permeability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salt concentration for a given void ratio. This is explained by diffused double layer theory. Also, the rate of increase in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salt concentration. The effect of salt concentration seemed to be less at higher void ratios.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