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7篇
  免费   1457篇
  国内免费   1846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1165篇
地球物理   1201篇
地质学   5371篇
海洋学   764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46篇
自然地理   461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连续滴定量热法测定了四元体系Li_2B_4O_7—Li_2SO_4—LiCl—H_2O及其次级体系Li_2B_4O_7—Li_2SO_4—H_2O和Li_2B_4O_7—LiCl—H_2O 298.15K时的稀释热,并结合Debye-Hückel热焓极限公式研究了该体系的平均表观摩尔热焓。  相似文献   
992.
李春红  王玉华  王建平  任立良 《水文》2011,31(1):31-34,80
对2008年三峡水库入库洪水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场次洪水和连续自动预报两种方式进行预报误差统计,两种方式预报结果都表明2008年实时联机水文预报精度达到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甲级标准,同时发现未来降雨对三峡水库入库预报精度影响较大,部分场次洪水结合(不结合)未来降雨的预报精度差别很大,且随着预见期增长,预报误差也加大。  相似文献   
993.
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特征与储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桂强 《沉积学报》2007,25(6):915-922
根据对东营凹陷油气储层成岩规律的分析,结合层序地层单元的分布构架,发现成岩演化过程所决定的成岩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布有密切相关性。阐述了在层序界面附近和层序体内部成岩作用发生的一般规律,认识到油气储层的储集性受成岩相和成岩层序控制。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近期勘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与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有关。将储层储集特征和成岩层序特征有机结合,合理地解释了凹陷内油气富集规律。说明该区油气勘探工作必须有的放矢,科学布局,循序追踪,才能获得最佳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湾盆地北部主要包括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冀中坳陷和下辽河坳陷,区内奥陶系厚 6 0 0~ 80 0m,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下奥陶统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统缺失。其中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段和上段。早奥陶世冶里期和亮甲山期,本区以局限海环境为主,其内散布着一些潮坪和滩。中奥陶世,本区岩相古地理面貌变化旋回极为明显,下马家沟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以局限海为主;上马家沟期早期又是潮坪广布,晚期以开阔海为主;峰峰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又以开阔海为主。在奥陶纪,本区经历了 4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其中上马家沟期晚期是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多年海表温度和中国测站近地面温度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东亚地区经向热力差异的年际变化与华南夏季降水及华南夏季风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地表气温偏高(低),华南偏低(高),则华南降水偏多(少),而江黄流域降水偏少(多)。在东亚地区夏季经向热力差异指数偏强年,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夏季西南季风偏强,华南夏季降水偏多;弱指数年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996.
高原地表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在亚洲季风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高原地域辽阔,且自然环境较严酷,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地面观测系统。因此,卫星遥感观测就成为测算高原整体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有效工具。地面场地的观测结果作为地表通量的真实值,对于卫星遥感测算是非常重要的。它也为构建陆面—大气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卫星资料的资料同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场地热量通量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利用有效的观测和试验的参数,可以给出稳定连续的估计。愈精确的Bowen比或者廓线的观测能给出愈精确的信息。综合了湍流测量及辐射测量、土壤热通量的观测结果的估计对陆面—大气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适应模式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这些方法联合应用到青藏高原;场地通量观测方面的成果以及目前对其理解将在本文中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新密煤田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煤系岩石的放射性特征、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气体成分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形成新密煤田地热资源的热源是来自硫化矿物生热、岩浆余热以及煤系地层岩石放射性物质产热的学说证据不足;而新密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为该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条件,故而在该区形成了水热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998.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ten-day mean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TMLH) have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NCEP from January of 1979 to December of 1995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monsoon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maximum centers ofTMLH standard deviation in the northwest Indochina and the Indian Peninsula as well as thewestern Pacific, SCS,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ir locations and strengths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period of SCS monsoon onset. A positive zonal deviation of TMLHoccurs first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pparently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Indian Peninsula. Theappearance of maximum positive zonal deviations of TMLH approximately coincides with the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the Indochina and Indian Peninsulas, the TMLH increases graduallywith a small amplitude of variation before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and the rate of increase is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the onset of the monsoon; whereas over the ocean, TMLH decreasesbefore the monsoon onset, varies little during the period of monsoon and increases gradually afterthe ending of monsoon.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ummer monsoon, and its variation is an phenomenon accompanying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999.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多时间尺度NCEP/NCAR再分析资料、TBB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动力诊断、理论探讨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华南暴雨发生时副热带高压的短期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华南暴雨发生前副热带高压有一西伸一东撤的过程,而华南暴雨发生在副高东撤到接近最东时。利用L9R15谱模式模拟了孟加拉湾异常热源对副热带高压西仲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孟加拉湾异常热源可能是副热带高压西伸的可能机制。而正的涡度的局地变化可能是副高东撤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