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0篇
  免费   1488篇
  国内免费   1838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1165篇
地球物理   1201篇
地质学   5367篇
海洋学   764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46篇
自然地理   46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Semi-Analytic Modelling of Subside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a forward model for subsidence prediction caused by extraction of hydrocarbons. The model uses combinations of analytic solutions to the visco-elastic equations, which approximat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ere are only a few unknown parameters to be estimated, and, consequently, calculations are very fast. The semi-analytic model is applicable to a uniform and layer-cake stratigraphy, with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changing per layer, and an arbitrary depletion pattern. By its capabilities to handle a multi-layered visco-elastic subsurface, the semi-analytic model fills the gap between the analytic single-layered elastic models available to date and the more elaborate numerical, e.g. finite element, models.  相似文献   
73.
针对数据备份服务器备份性能优化问题,分别对实时数据存储与历史数据备份之间的关系、数据备份服务器所备份的数据类型非唯一性、客户数量对备份服务器备份效率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分析,提出了通过优化数据块的选取、优化数据采集方式、优化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服务器备份效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4.
地震属性分析中水平切片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震数据体中含有的丰富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层拉平水平切片地层学解释方法是先将地震剖面目的层段做层拉平处理,然后对切片顺地层层面追踪,勾绘出各种地层现象,并以地层学的观点加以解释。该方法在吉林探区扶新南部地区的应用中,对于识别河道的展布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发现了多期叠置的扇型沉积体。另外,还可指导反演数据体的解释,做到对岩性体从定性到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75.
在系统研究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物性分布规律以及压实程度特征,建立孔隙度一深度趋势法和压实减孔量法预测砂岩孔隙度.认为中侏罗统储层压实减孔量整体比较高,表现出“北高南低,生油凹陷内高、周边低”的特征.结合探井试油资料,确定侏罗系储集层有效下限的孔隙度值为9%,压实减孔量为34%,各构造带侏罗系储层深度有效下限总体上表现出“南深北浅、西深东浅”的特征.指出台北凹陷侏罗系储集层在有效下限以下勘探具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76.
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沉积岩及花岗岩在深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新密煤田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煤系岩石的放射性特征、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气体成分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形成新密煤田地热资源的热源是来自硫化矿物生热、岩浆余热以及煤系地层岩石放射性物质产热的学说证据不足;而新密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为该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条件,故而在该区形成了水热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78.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2牟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9.
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热岛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为了精确细致地描述其时空分布,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城市热岛现象,主要归纳为:气象站法、定点观测法、运动样带法、遥感测定法以及模拟预测等.最后,认为各种测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多种测定方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0.
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现状作观测研究,得到北京城市地面的温度分布特点。使用北京大学城市边界层模式从气象观点就“楔形绿地”规划对北京城市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模式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进行细致描述,建立了一个细致模拟城市特点的城市边界层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做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一个最小分辨率为500 m的城市边界层模式系统,来研究城市边界层在中尺度背景场作用下的精细结构。通过个例模拟,模式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城市边界层的风温场分布情况,可以用来对楔形绿地规划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规划后的气象场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建造大型的楔形绿地后,绿地区域及绿地周围约1 km以内的地区温度有所降低,降低的程度由规划前后的地表类型改变的剧烈程度、风速大小及与绿地的距离决定,但是这种规划方案却会因城市的下风方向的风速减小而导致通风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