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0篇 |
免费 | 812篇 |
国内免费 | 2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39篇 |
大气科学 | 94篇 |
地球物理 | 830篇 |
地质学 | 1844篇 |
海洋学 | 206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255篇 |
自然地理 | 4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232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170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307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276篇 |
2007年 | 261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209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高原湖泊的动态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剧烈扩张趋势。为揭示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半自动湖泊提取算法,结合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和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对青藏高原内流流域中面积大于50 km2的127个湖泊进行了连续6年的动态监测,并分析了该区域2009-2014年湖泊面积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湖泊整体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年均变化速率为231.89 km2yr-1(0.87 %yr-1),6年间湖泊面积扩张速率有所减缓。其中,扩张湖泊有104个,收缩湖泊有23个,变化速率分别为271.08 km2yr-1(1.02 % yr-1)和-39.19 km2yr-1(-0.15 %yr-1)。不同区域湖泊面积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及北部大部分区域湖泊扩张,南部地区大部分湖泊面积稳定,萎缩湖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四周。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冰川融水补给对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发现存在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变化率远大于不存在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由此可见,近年来冰川融水的增加是促进青藏高原内流流域湖泊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42.
区域性与国家性的地球化学填图已取得进展,如何在可期待的未来以极低密度采样获得周期表内大多数元素在全球的分布,有赖于对填图理念的更新及采样介质、采样部署与采样方法研究的进展。英国Webb等发现在数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汇水盆地之河口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其分析结果可大致逼近其上游汇水盆地内土壤中元素之平均值。挪威及中国的研究工作表明在更大河流(其汇水盆地达数百、数千以至数万平方千米)的河口采样,这一规律依旧适用。看来,这种分形规律还可进一步延展至世界上一些汇水盆地达数十万至百万以上平方千米的主要入海河口,但这方面尚需作更多的研究。在这种新的填图理念指导下,提出了为实现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短期研究与试点计划和长期全面实现之规划。 相似文献
943.
西藏昌都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昌都镇位于澜沧江上游“三河一江”地带(即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气候较恶劣,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植被稀疏,地质灾害发育。该区是藏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研究显示昌都镇发育地质灾害33处,其中崩塌16处,占灾害点总数48.5%,主要发育于路堑边坡和河流下切侧蚀形成的自然边坡;滑坡13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9.4%,且90%为土质滑坡,多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泥石流4处,占灾害点总数的12.1%,以中小型为主。文章总结了昌都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空间位置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昌都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昌都镇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策略———治灾、设防、治水、治坡、生态建设和加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44.
尝试应用机载LiDAR技术测绘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3D(DLG、DEM、DOM)产品,给出了机载LiDAR测绘3D产品的技术流程,并选择荒漠地区作为试验区,验证了此种技术方法在荒漠地区测绘3D产品的可行性,分析了成果精度。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荒漠区域的1:10 000比例尺3D基础数据生产要求,且具有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成图快、高程精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同时也总结了该方法中有待完善之处。该方法为荒漠地区3D基础测绘数据获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45.
A simplified approach fo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moderate-to-low seismic hazard regions: application to Grenoble (France)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Philippe Guéguen Clotaire Michel Laele LeCorre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7,5(3):467-490
Due to the moderate seismic risks in France, the building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developed for high seismic risk
countries could not easily be used here because of their cost and the low-risk perception among the public and officials.
A ligh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is proposed and tested in Grenoble (France), based on classes and scores provided
in the GNDT method but simplified in terms of visual screening and number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used. Compared to the RiskUE
method, the damage obtained by our approach shows that 90% of buildings have residuals smaller than 0.2, i.e. one grade of
the EMS98 damage scale. A large scale survey is devised and conducted among the inhabitants of Grenoble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m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to the historical urbanization of Grenoble and to
expert surveys performed in two urban districts, the information useful for the light method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can
be rapidly collected by non-experts reducing substantially the estimate cost. The average damage is then computed using the
GNDT formula considering the probable intensities which could be observed in Grenoble (VII and VIII). The average damage reaches
0.4 in the oldest part of Grenoble mainly made of masonry buildings and 0.2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uburbs where reinforced
concrete predominates. The results are a relativ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hat provides useful initial information for the
urban zones of Grenoble where the vulnerability is higher.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classify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in
wide seismic-prone regions to a fair degree of accuracy and at low cost. 相似文献
946.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pulia region, in southern Italy, has been generally considered practically free from significant level of seismicity, but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 geological indicators and recent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activity of local minor tectonic structures could have been masked (and partly also induced) by that of major seismogenic structures located in the neighbouring regions. A revision of the central Apulia 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was conducted considering its space and time distribution, energy release rate and focal mechanisms, in view of possible hazard implications.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seismicity rates inferable from the set of available historical data,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declustering of a catalogue of low energy events (magnitude < 3.5) instrumentally detected in about 20 years: a new declustering procedure, useful for cases like to the one at hand, was purposely devi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eculiarity of local 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vailable database.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combining instrumental and historical data show that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a rather sporadic seismicity, likely associated to a general tensional regime and possibly stimulated by the interaction with Apenninic and northern Apulia seismogenic activity. Even though less energetic, the local seismicity contributes to increase the moderately damaging shaking probability due to the activity of seismic sources located in the near areas, so to justify the adoption of at least a minimum level of caution in relation to the local definition of seismic protec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947.
面域拓扑图是一种利用区域面积大小定量表达区域属性信息的可视化方法。由于其区域面积本身已经表示某一变量,因此这更有利于双/多变量的制图表达。针对目前基于面域拓扑图的双/多变量表达方法中存在的难以表达相邻区域之间基本状况和不利于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差异表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双/多变量的连续面域拓扑图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格网密度补偿和积分步长逐步试探的方法对基于扩散模型的连续面域拓扑图生成算法进行部分优化,完成基本变量的表达,然后分别通过空间内插和符号扩展完成第2和第3变量在连续面域拓扑图中的表达。最后以慕尼黑市人口密度和银行/ATM分布(双变量)数据以及奥格斯堡市人口密度数据、幼儿园分布以及规模数据(多变量)为试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8.
根据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1973年以来,在东海及长江口海域进行的大量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解其他单位所做成果,对长江口海域的地质灾害开展专项研究,结合海域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和查明海域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为海域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提出对策,为长江口海域、上海浦东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49.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在活动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高效率、高精度地获取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定量参数, 引入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十分必要.在川西地势陡峻的鲜水河断裂带上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探讨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总结了工作流程与操作方法.利用空间信息增强的正射纠正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获得康定南团结乡附近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断层迹线的空间分布, 量测得到该断裂在T1洪积扇形成以来左旋水平位移量为43 m, 垂直位移量为5.8 m.结果表明, 利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进行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水平累积位移量、垂直累积位移量、断层长度等定量参数的测量以及构造几何学精细解析与构造地貌成图完全能满足精度要求, 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 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50.
刘传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30(3):1-5
在回顾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建设的历程基础上,明确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业规则和对话语言规范行业科学技术行为。标准化建设要遵循科学、实用、严谨、简明、完整和先进等基本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建设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勘查评价、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工程监理、信息系统、经费预算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基于科学实用的原则,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设计、监测和应急等标准按灾害类型编写为宜,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施工、监理和经费预算(定额)等按工程类型编写为宜,如排水沟,挡土墙、抗滑桩和锚固工程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