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500篇 |
地球物理 | 2篇 |
地质学 | 13篇 |
海洋学 | 7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利用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22日和2006年4月23日发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两例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例强冰雹天气都具备了强而厚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强的风垂直切变,但天气形势0℃和-20℃层的高度和厚度、高低空急流的强度以及雷达回波的强度和尺度等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2.
张磊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3,7(4):26-30
应用阿克苏CINRAD/CC型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7月27日发生在乌什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强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受中低层切变线和辐合线的共同影响;(2)雹云内存在较强的气流辐合和垂直风切变,径向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区等中尺度强降水特征出现;(3)强雹云的反射率因子可达60 dBz以上,在VCS剖面中前悬回波、回波墙、穹窿等雹云的特征回波明显;(4)VIL、VWP产品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云体发展情况,是判别降雹潜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用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资料预测冰雹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大小和面积与对流性天气的关系。并且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4.
35.
36.
网络数字雹雨分测仪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数字雹雨分测仪的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浮力定律,翻斗计量,微机记录,网络传输等工作原理,模拟实验了理论数值和实验数值间的计量误差,探讨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野外观测调节技术和蒸发补偿订正等.经试验表明,各种部件结构科学、稳定、误差小、整体性能良好.野外观测资料表明,网络雹雨分测仪所测雨量与自动站观测的雨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由于能同时进行雹雨分测,对极端冰雹天气具有实时监测优势,在野外林果和农作物雹灾危害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具有与遥测雨量计和其他遥测气象要素仪器一样的现代化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灾害野外监测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37.
38.
利用1980 —2009 年北京地区降雹及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据、土地类型、人口密度资料,选取降雹频次和地形高程标准差分别作为灾害危险性和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因子,以种植面积和车辆保有量作为冰雹灾害承灾体的典型代表特征,结合人工防雹减灾能力及灾害损失等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北京地区冰雹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由此得到风险区划。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冰雹灾害风险以中、低度风险区为主,高、极高风险区主要出现在山区,极高风险区集中出现在延庆北部;城市中心区以中度风险为主,也有高风险点存在。 相似文献
39.
以四川烤烟主产区冰雹灾害为研究对象,将烤烟气候适应性特征和自然灾害系统论相结合,利用冰雹频率、DEM高程数据、下垫面类型以及农业经济数据等资料,构建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建立四川烤烟主产区冰雹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估模型并计算风险分布指数,借此将攀西烟区划分为由高至低的5个风险区域和1个不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安宁河源头河谷地区、雅砻江下游流域以及攀西地区南部的河谷低山区和丘陵区冰雹灾害风险处于较高水平。评估结果为区域烤烟种植结构调整及冰雹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0.
一次长寿命风暴的CINRAD/SA雷达反射率及中气旋产品特征与流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利用济南观测站的探空、涡度、地面资料和CINRAD/SA雷达产品,对2004年6月24日发生在山东西部地区的强风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暴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现象,风暴前侧的入流依靠后部低层冷空气池的向前推进而得到支撑,产生逆环境风切变方向的主上升气流区;中层为双涡旋结构,这种深厚的内部涡旋结构可与环境风相持,形成近似刚体的风暴柱,环境风绕风暴而过,不会吹穿风暴,有利于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成熟阶段表现为超级单体结构特征并伴有中气旋;三体散射(TBSS)出现在中高层,TBSS出现10~15 min后地面出现大冰雹,TBSS消失后维持10~20 min的降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