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500篇 |
地球物理 | 2篇 |
地质学 | 13篇 |
海洋学 | 7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临沂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天气的预警参数和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是临沂冰雹高发期,90年代后明显减少,下降趋势十分明显。5-6月是临沂降雹最集中的时段。山地和丘陵地区降雹频次明显比平原地区的高。发生冰雹天气与环境参数有密切关系,出现大冰雹过程要求更为适宜的0℃层高度,在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出现大冰雹的可能性更大。大部分地面开始降雹都是在C-VIL跃增后2~3个体扫和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快速下降之时,这两个特征在冰雹预报预警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冰雹预警的发布具有10~20 min的时间提前量。强回波中心最大值及其所在高度和有界弱回波区BWER或弱回波区WER的范围等都是判断降雹潜势的关键指标。季节性的预警指标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冰雹预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利用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DEM)和1970—2014年四川省143个气象站点45年冰雹资料,使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地形分析和分区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经纬度、地形起伏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地形高程、经度、地形起伏度及西北偏西坡向等地形因子是四川省冰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冰雹与主要地形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模拟四川省冰雹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际值分布趋势一致,但模拟数据整体偏小。 相似文献
17.
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冰雹探测算法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详细介绍了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冰雹探测算法的设计,使用,并进一步分析该算法存在的优点和不中,最后,指出业务运行中改进的使用步骤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预报冰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降雹前大气层结稳定状态下的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983年9月4日巴盟地区降有大气层结稳定的降雹过程,通过对降雹前后高空槽的变化、能量条件、触发机制以及环境风垂直切变等物理量的分析,揭示了此类降雹的大气环境场地特征。同时指出在特定的环流背景下大气层结随时间的变化可能会由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卫星、雷达和闪电及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4月1 7日出现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的背景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次强对流过程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具有风力强、中尺度强风暴系统明显、局地性强和灾情严重等特点。分析表明,地面锋面抬升是本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珠三角地区的地形平坦、广东中层的干急流以及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可能是强风暴系统发展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也分析了当时的主观预报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王荣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2,6(5):20-24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 2011年 8月 11 日在喀什发生的一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0 ℃层和 -20 ℃层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70 dBZ 强回波区和悬垂结构及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VIL) 增加等都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指示意义,对今后的防雹减灾工作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