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3篇
  免费   1262篇
  国内免费   1487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121篇
地球物理   1434篇
地质学   4178篇
海洋学   47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63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5 毫秒
451.
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定量计算--以湘西洛塔赵家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湖南洛塔赵家湾表层岩溶系统为例,综合利用水位、降雨量、蒸发量及泉流量等长观资料,分别对不同降雨特征下的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影响表层岩溶带调蓄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丰水期赵家湾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为0 14~0 2 8,明显小于枯水期调蓄系数0 44 ;但丰水期久旱后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接近于枯水期;在丰水期,场雨和连续降雨时的调蓄能力比间歇降雨时的小近1倍。实例计算表明:赵家湾表层岩溶带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其地下迳流滞后于降雨至少3d ,调蓄系数确实可以用来定量评价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452.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变化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流域内近5 0年来地表水出山迳流量、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补给量、泉水溢出量、地下水开采量的历史变化,对不同时期地下水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3.
物元可拓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可以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解决问题的物元可拓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物元可拓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验证。Piper-三线图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HCO3—Na和HCO3—Ca·Na型水,水质本底条件较好。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第三系馆陶组地下水水质显著优于明化镇组,1984~1999年间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的地下水水质均有变坏趋势,前者趋势较为明显。物元可拓法采用综合关联度与可拓指数判断地下水水质级别,不仅能反映其相对性,也能反映绝对性,可延拓连续的特点使其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54.
投影寻踪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分析了常用的水体质量评价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Sequentialquadraticprogramming)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并利用多项式插值的方法进行水质分类,取得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结果。某水源地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用投影寻踪方法可以揭示高维数据的结构特征;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不仅简单、直观和易于理解,而且结果合理。为水源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55.
本文利用钻孔水化学数据和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分析了郑家泉泉域基岩裂隙含水层各钻孔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研究表明泉域北部的基岩裂隙含水层为条带状分布,到南部逐渐混合,郑家泉水的补给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456.
采用翻斗法自动量水技术和时域反射仪,对“岩土二元结构”小流域降雨过程、流域出口地下裂隙潜流以及坡地岩土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小流域坡地特有的岩土二元结构体具有较强的储、透水性能,小流域在前期坡地岩土水分平均为14.48%(埋深100cm范围内)的前提下,发生总降雨量170.25mm,降雨历时31h,平均强度5.5mmh的大暴雨,在小流域出口处未产生地表迳流;地下裂隙潜流对降雨具有明显的响应,起涨和回落过程均较为明显,峰值流量达到810Lh,是降雨前的32.4倍。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岩土二元结构”的水文地质特性对缓解洪峰的形成,降低洪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山区的雨水资源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57.
大型抽水试验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为实例,探讨了大型抽水试验的主要水文地质意义,包括:确定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及方向,抽水影响范围及程度,水源地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及供水保证能力,水源地附近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水源地附近主要断裂构造的水力性质,水源地抽水对下游水源地的影响以及水文地质参数与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相似文献   
458.
地下水超采漏斗是山东省平原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多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简要分析了山东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发展过程、发展演变特征及发展原因,旨在为山东省地下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及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9.
符启基  唐培宣  刘明 《地下水》2007,29(5):78-80
主要介绍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结合环境伦理的宗旨、主流和主张探讨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结果表明,地下水有机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违背环境伦理而造成.为了重新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60.
Syntectonic plutons emplaced in shallow crust often contain intermediate-to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but lack a high-temperature, subsolidus deformation fabric, although the relict magmatic fabric is preserved. The Proterozoic Vellaturu granite emplaced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ern Nallamalai fold belt, south India during the late phase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has a common occurrence of intermediate-to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 fabric, superimposed over magmatic fabric with an internally complex pattern. But high-T subsolidus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fabric are absent in this pluton. The main crystal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luid enhanced reaction softening was concentrat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granite body. Resulting granite mylonites show Y-maximum c-axis fabric in completely recrystallized quartz ribbond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perthites, and myrmekite indicative of fabric development unde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 500–400°C). The weakly-deformed interior shows myrmekite, feldspar microfracturing and limited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 of quartz. The abundance of prism subgrain boundaries is indicative of continuing deformation through low-temperature (∼ 300°C). The relative rates of cooling influenced by advective heat transfer and deformation of the pluton seem to control the overall subsolidus fabr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advective heat transfer from the interio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ubsolidus cooling was followed by slow cooling through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window as a well-developed phyllosilicate rich mylonitic skin around the granite body slowed down conductive heat loss. Low-T crystal plastic deformation of quartz was effected at a late stage of cooling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hallow crustal granite body emplaced within the greenschist facies Nallamlai r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