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6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744篇
测绘学   417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794篇
地质学   1677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1537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103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尽管某些研究者认为黄铁矿中确实存在有晶格金,但以前的研究都没有取得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为此,作者做了晶格金的萃取实验,使黄铁矿中的晶格金(离子金)形成[AuCl_4]-络合物,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AuCl_4]-的存在,从而取得了晶格金存在较为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作者认为,象黄铁矿中Fe~(2+)与Au~(+)的取代关系的理论解释不应局限于类质同象的传统理论上,而应用现代的配位场理论解释之。计算表明,只要温度足够高,Au~(+)是可以取代Fe~(2+)形成晶格金的。本文还通过穆斯鲍尔谱的研究,探讨了晶格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2.
雷达VIL在局地强对流天气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兰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其物理量产品中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 iqu id W ater Content,)的理论计算模式,从雷达观测距离对VIL计算的影响、VIL理论模式中的反射率强度和探测高度对VIL计算的影响及VIL在强对流天气识别中受季节变化的影响3方面提出了思考,以期为今后应用VIL识别强对流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被动微波遥感中大尺度像元内植被种类多种多样并且分布不均匀,较低频率下像元尺度内的植被影响可以根据单个散射体的散射与衰减特性获得。本文讨论了任意朝向的各类植被散射体的计算问题。其中叶片和针叶的散射采用了一般化Rayleigh-Gans计算;杆的散射采用了无限长近似理论。关于各类散射体的衰减,本文比较了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和,与前向散射定理的结果,并对前向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地图概括中空间目标几何信息传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概括是实现多比例尺地图生产和更新的一种重要理论方法。目前,国际国内制图学界对地图概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地图概括算法方面,在地图概括的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以地图概括中空间目标几何信息的传递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相应空间目标几何信息的传递效率来度量地图概括中单个空间目标的概括质量。首先,建立了地图概括的空间信息传递模型,描述不同比例尺地图之间空间信息的传递过程。进而提出了地图概括过程中空间目标(即:线和面目标)几何信息的传递模型,并且对地图概括中空间目标几何信息的传递状况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地图概括中空间目标几何信息传递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王康宇  庄妍  耿雪玉 《岩土力学》2020,41(6):1865-1873
粗粒土填料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基床填料中,直接承受轨道结构传递的列车动循环荷载的长期作用,研究其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行为特征及塑性变形特性可为路基状态评估、沉降控制提供思路。采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对铁路基床表层的粗粒土填料动力响应开展研究,通过引入塑性应变率和安定理论,将不同频率、围压、循环动应力比等条件下路基填料的轴向塑性应变的发展规律划分为塑性安定、塑性蠕变和增量塑性破坏3种类型,并确定了塑性安定和塑性蠕变状态的临界动应力水平。研究表明:粗粒土填料的临界循环应力比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分析,提出了以围压为变量的临界动应力经验公式,为合理评估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任意深度的动力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煤与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量化理论Ⅲ为运算工具,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研究的方法原理,实现了瓦斯突出地质指标研究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化,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了便利。以焦作中马村矿为例,对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封闭性李庄断层、煤层分岔、砂岩顶板是该矿瓦斯突出的敏感地质指标。  相似文献   
67.
综放开采顶煤裂隙及其对渗透性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综放工作面的煤样进行微观研究基础上,首次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顶煤裂隙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将顶煤裂隙不均匀系数运用于渗透系数研究中,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表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可为研究顶煤节理裂隙及其渗透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建立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抗原(PSA)相关衍生物的Logistic模型对PSA灰区(4~10ng/mL)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9例前列腺癌(PCa)和118例非癌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tPSA、fPSA、PI-RADS v2.1评分、PSAD、fPSA/tPSA。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a独立预测指标,并分别联合PI-RADS v2.1评分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①年龄、tPSA、fPSA在PCa与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PSA/tPSA、PSAD、PI-RADS v2.1评分有统计学差异。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PSAD、fPSA/tPSA为PCa独立预测因子;拟建立预测模型,A模型:Logit(P)=-10.82+2.32×PI-RADS v2.1+11.89×PSAD;B模型:Logit(P)=-6.13+2.19×PI-RADS v2.1-12.02×fPSA/tPSA。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和0.893,均高于单独使用PI-RADS v2.1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模型敏感度0.843、特异度0.829,较单独使用PI-RADS v2.1评分(敏感度0.767、特异度0.801)诊断效能最佳。结论:PI-RADS v2.1评分联合PSA相关指标建立的Logistic模型在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独运用PI-RADS v2.1评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对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We investigate the elastic behavior of weakly cemented contact. We show that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stresses and the stiffnesses of a cemented contact are governed by the ratio a/RΛ, where R, a, and Λ are, respectively, the grain radius, the contact size, and the ratio of the elastic moduli of cement and grains. Moreover, we show that a cemented contact is always less stiff than a Hertzian contact having a similar size. Finally, we propose accurate approximate expressions of the contact stiffness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selected plasticity and damage‐plasticity models for describing the 3D material behavior of concrete. In particular, a plasticity model and a damage‐plasticity model a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enhancements are proposed,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material behavior and aiming at implementing a robust and efficient stress update algorithm in a finite element program for performing large‐scale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concrete models are demonstrated by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benchmark tests with combined bending and torsional loading and combined compression and shear loading and by a large‐scale 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model test of a concrete arch dam.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