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304篇
地质学   1519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282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21.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氮(NO3-或脲氮 (urea))和无机磷(PO43-)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潜在影响。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明显季节变化,秋季种类组成的平面变化最明显。春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高但多样性指数最低。实验结果显示,春季至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翼根管藻模式变型Rhizosolenia alata f. genuin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之间的演替可能受氮、磷条件变化的控制。夏季优势种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之间的演替可能受营养条件外的因素控制。尽管磷被认为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夏季无机氮磷比值较高的实验组中未出现磷限制现象,无机氮磷比值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也没有显著影响,而秋季氮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较明显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22.
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掌握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作者根据2010~2011年间春、秋、冬3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个季节共捕获头足类13种,隶属3目6科6属。各季节的优势种及其生物量比重分别为:春季——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50.07%、秋季——针乌贼(Sepia esculenta)40.88%、冬季——枪乌贼(Loligo spp.)68.20%。各季节头足类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春季4.85 kg/km2、秋季2.52 kg/km2、冬季12.72 kg/km2,春秋两季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冬季与其他两季差异性显著(P0.05)。黄海中南部不同季节头足类的生物量分布变化较大,春季以西南及东北部密度最高,秋季以西南部密度最高,冬季以中部及东北部密度最高。头足类在各水深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无论根据生物量还是丰度,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均以冬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春季与冬季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秋季与其他两个季节的群落结构相似性均较低。与1998~2000年同期相比,头足类种类数增加5种,相对资源密度增长了12%,枪乌贼类的生物量比重仍最高,耳乌贼类的比重提高,太平洋褶柔鱼的比重则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23.
对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北部获取的海水样品进行悬浮体含量及其颗粒组分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白令海陆架海区悬浮体含量大体呈现出表层浓度低而底层浓度高的特点。表层海水悬浮体含量在白令海峡西侧和陆架东侧靠近阿拉斯加沿岸含量较高,而底层海水中悬浮体含量则在白令海峡西侧,以及白令海陆架西南部的圣马修岛西北侧较高。陆架流系对底床物质的再悬浮作用致使白令海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高值区多位于近底层海水中。受白令陆坡流沿陆架坡折带输运作用,研究区西南部悬浮体浓度较高。白令海陆架水以及阿纳德尔流携带悬浮颗粒向北输运,使得底层悬浮体浓度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的模式。圣劳仑斯岛以北靠近楚科奇半岛一侧海域,受高营养盐的阿纳德尔流的影响,悬浮颗粒物以藻类为主;东侧阿拉斯加沿岸流区悬浮颗粒则以陆源的碎屑矿物为主。  相似文献   
924.
以初始体重为48.23±1.25 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胜肽和益生菌对大黄鱼生长性能、体组成的影响.添加胜肽试验组所用饲料为添加500mg/kg胜肽产品配制成软颗粒饲料;添加胜肽-益生菌试验组所用饲料为添加500mg/kg胜肽产品和500mg/kg益生菌产品配置成的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所用饲料为未添加胜肽和益生菌产品而以相同配方配制成的软颗粒饲料.整个养殖试验的周期为12周,并于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胜肽和胜肽-益生菌均显著提高大黄鱼的终末体质重(FW)、特定生长率(SGR)、鱼体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和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胜肽对大黄鱼水分、粗蛋白、灰分、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肥满度(CF)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胜肽-益生菌饲料组VSI显著高于添加胜肽饲料组和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25.
本研究根据2013年5月在山东省广饶县潮间带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数据,对斑块状海草床及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甲壳动物的物种数量最多(16种),多毛类动物(15种)和软体动物(10种)次之。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有7种,包括多毛类3种,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各2种。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为661.33 ind/m~2,最主要的丰度贡献者为光滑河篮蛤和丝异须虫,它们的丰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动物丰度在海草床覆盖海域明显高于非海草覆盖海域。聚类分析、nMDS排序、SIMPER分析和IMS分析结果显示,在沿海草床的距离梯度上,大型底栖动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趋势。因此,斑块状海草床的生态服务功能仍然存在,但相当有限。因此,对功能退化的斑块状海草床的保护势在必行,以期恢复其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26.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丹  孙军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2008,39(6):619-627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12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o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7.
Temporal variations in water mass properti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agami Bay were investigated by monthly observations from June 2002 to May 2004. Eleven pigments were quantifi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from 100%, 20%, and 5% light depths relative to the surface; the class-specific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as then obtained by CHEMTAX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was influenced by the Kuroshio water for most of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mean contribution of diatoms in all samples was relatively low (29%), while that of flagellates, mainly chlorophytes or cryptophytes, was quite high (60%). The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at the three depths was uniform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 period, indicating that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id not develop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A distinct temporal pattern was observed: flagellates dominated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2 and the winters of 2002–2003 and 2003–2004, while diatoms dominated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3. This pattern was associated with water mass changes. The community in the summer of 2003 was influenced by coastal water. While no distinct spring bloom of phytoplankton was observed, a weak increase in chlorophyll a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spring of 2004. Ocean color satellite data showed that fluctuations in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at time scales much shorter than a month occurred during the spring of 2003 and that the elevations in chlorophyll a levels were not continuous. The fluctuations we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rapid flushing by the Kuroshio water, which has low chlorophyll a content.  相似文献   
928.
铬铁矿是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中主要的指示性矿物之一.准确分析出铬铁矿化学组分中FeO、MgO、Cr203、Al203、Ti02含量,不但对铬铁矿定名起决定性作用,对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找矿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利用电子探针波谱技术对铬铁矿主量化学元素分析,通过所测样品微区化学成分含量推测矿物名称.25件单矿物样品微区化...  相似文献   
929.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种项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鱼卵、仔鱼作为海洋生物的被捕食者、捕食者,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常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鱼卵、仔鱼的调查研究,可了解和掌握鱼类产卵场和产卵期,确定中心渔场的位置和寻找产卵鱼群,鱼卵仔鱼尚决定着资源的补充,从而为资源量的估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0.
东海大陆架海域经济蟹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济蟹类主要有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武士蟳Charybdis miles、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和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等。经济蟹类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的62.8%,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年间有二个汛期,一个出现在春夏季,以细点圆趾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光掌蟳、日本蟳等,渔场的主体分布在东海北部近海,渔场范围较小,蟹群集中,是捕捞生产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另一个出现在秋冬季,以三疣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武士蟳、日本蟳、锈斑蟳、红星梭子蟹等。高生物量分布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大沙、舟山渔场20—60m水深海域,是东海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主要渔场,该渔场也是捕捞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在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部海域也有经济蟹类的较高生物量分布区,是武士蟳和锈斑蟳的渔场,该渔场具有范围较大,蟹群较分散的特征,所捕捞的品种往往只能作为兼捕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