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304篇
地质学   1519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282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731.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湖构造带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应用流体包裹体及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了构造带内的油气运聚特征,并与凹陷内的另一个主要油气聚集带-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运聚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平湖构造带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1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2期主要充注气态烃,充注时间相对较晚,且第1期古地温低于第2期;构造带内油气运移以侧向运移为主,该区是有利于的油气运移指向区。  相似文献   
732.
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旨在查明潮间带大型海藻对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的适应性.实验共设5个盐度日节律变化处理(30±3,30±6,30±9,30±12和30±15)和1个恒盐(30±0)对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能够耐受较大范围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不利,但是仍然能够使孔石莼的相对生长率保持在12%以上;盐度变化幅度±3~±15与恒盐对照相比明显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盐度变化幅度越大,孔石莼生长越缓慢.同恒盐处理相比,盐度日节律连续变化对孔石莼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都有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使孔石莼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并且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蛋白质增加的速度比可溶性糖增加的速度要快.同时,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含量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缓和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30±3)孔石莼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却显著小于恒盐对照组(P<0.05).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同恒定盐度相比,虽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却促进了孔石莼生化产物的合成,是海藻干露时品质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3.
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广东省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用Shan 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种类均匀度(J)、种类丰度(D)、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I)4个测定红树林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生物种类共有68科165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主。红树林滩涂全年平均生物量为223.2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lO.97个/m^2。H′甚高,2个季度平均为2.2633~2.7411,J平均为0.6407~0.6411,D平均达到1.4910~2.6232。全年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主要经济种类有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r Mactra) veneriformis)、青蛤(Cyclinasinensis)等20多种。  相似文献   
734.
本文以耳石作依据对大亚湾丽叶鲹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报道了其年轮特征、年龄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分布;给出了丽叶鲹的体长与体重、体长与耳石长的关系和生长方程;采用重量法求得了180尾雌鱼的怀卵量,并计算了其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及其与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分析了卵径分布、性成熟系数的月变化及幼鱼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735.
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根据2003年10月-2004年5月逐月采集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作业的定置网和底拖网具渔获物的分析与测定,记述了该海区出现的106种渔业生物,并进行了定置网和底拖网的渔获物组成的比较,分析了种类组成特点及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调查区域渔获物以小型低值鱼类、经济无脊椎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据此提出了保护近海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的一些建议。本次调查还首次记录了我国黄海沿岸罕见的蛇鳗科鱼类一长吻沙蛇鳗Ophisurusmacrorhynchus,为青岛近海的渔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36.
报道1989~1990年山东省大中型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百分数和生物量、种类频级和主要种类,提出代表性水库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组成、优势类群或优势种以及它们与各水库总浮游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7.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1992年10月到1998年12月连续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波高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月份,频数密度峰值对应的波高成份因子为1.4,以赤道太平洋海域最高为1.6,南北太平洋海域为1.2左右。7、8、9、10月份太平洋涌浪成份占频数密度累积率的比例大于95%,其余各月占90%左右,表明太平洋海域波高成份以涌浪为主。  相似文献   
738.
INTRODUCTIONDuringtheperiodofearly 1 980stomid 1 990s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xplorationtotheseafloorhydrothermalactivities ,thesulfurisotopiccompositionofhydrothermasedimentsaroundtheworldhadbeencarriedouttosomeextent (ZierenbergandShanks ,1 988;BlumandPuchel…  相似文献   
739.
华南沿海重要网箱养殖鱼类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南沿海重要养殖鱼类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黄鳍鲷(Sparus latus)、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沙鲈(Psammoperca waigiensis)、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和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7种海水鱼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7种海水养殖鱼类蛋白质、脂肪、灰分及能量的差异较大,而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在氨基酸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介于59.08%-78.38%、30.06%-40.43%和48.82%-53.38%之间。这7种海水养殖鱼类脂肪酸不饱和度在39.80%-54.50%之间,n-3系列不饷和脂肪酶尤其是EPA和DHA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40.
The prevalence of juvenile salmonids (Oncorhynchus spp.) and marine forage fishes in the diet of Caspian terns (Hydroprogne caspia) nesting in the Columbia River estuary has been established,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 composition, foraging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these bird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We used radio-telemetry and on-colony observations to relate changes in off-colony distribution to patterns of colony attendance, diet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adult terns nesting on East Sand Island during two years of different river and prey conditions. Average distance from the East Sand Island colony (located in the marine zone of the estuary) was 38% (6.6 km) greater in 2000 compared to 2001, associated with lower availability of marine forage fish near East Sand Island and lower prevalence of marine prey in tern diets. Colony attendance was much lower (37.0% vs. 62.5% of daylight hours), average trip duration was 40% longer (38.9 min), and nesting success was much lower (0.57 young fledged pair−1 vs. 1.40 young fledged pair−1) in 2000 compared to 2001. Higher proportions of juvenile salmonids in the diet were associated with relatively high use of the freshwater zone of the estuary by radio-tagged terns, which occurred prior to chick-rearing and when out-migrating salmonid smolts were relatively abundant. Lower availability of marine prey in 2000 apparently limited Caspian tern nesting success by markedly reducing colony attendance and lengthening foraging trips by nesting terns, thereby increasing chick mortality rates from predation, exposure, and sta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