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41.
白令海峡治理的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北极冰盖的融化,北极通航已成为可能,而白令海峡作为北极航道重要的出口/入口,其战略地位也将逐步显现并被各国关注。在讨论白令海峡的治理与合作时,首先要明确白令海峡是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而作为海峡沿岸国的美国和俄罗斯对于白令海峡的管控与合作将成为影响未来北极航行的重要因素。为同时保障海峡沿岸国与使用国的利益,可借鉴马六甲海峡的治理经验,在现有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海峡沿岸国与海峡使用国的合作机制。中国作为海峡使用国也有必要积极参与白令海峡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42.
采用Autolisp[1]及VC++[2]语言编程,按照测量平差[3]的传统模式,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制控制网草图,用类似于在草图上标注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形式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平差计算。程序的使用直观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程序能对各种类型的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及方差分量估计,并输出平差后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43.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一般理论,在黑油多相渗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非混溶饱和两相渗流与变形孔隙介质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方程,并对流固耦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4.
本文由射线理论出发,简要地阐述了浅层折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pH 和总钼酸根浓度对海水中钼酸根在针铁矿上吸附的影响。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假设海水中钼酸根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是在双电层的内Helmholt 层中的能量相等的不同位置上进行的,并考虑到吸附的钼酸根之间存在着横向相互作用,由此推导得到的吸附等温式可描述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S型吸附等温线,并计算得到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最大吸附量为4 .76 ×10- 5mol/g。钼酸根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受溶液pH影响,吸附密度随pH 的增加而降低。加入到海水中的钼约有20 % 可被水合氧化铁的清除作用所转移。  相似文献   
146.
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主要取决于由地震波传播产生的土体变形与土结相互作用。剪切波传播过程中将会引起隧道衬砌的椭圆化变形,进而降低衬砌有效承载力。剪切波作用下的深埋圆形隧道可认为处于均质的纯剪状态,基于相对刚度法的拟静力解析解可充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对隧道结构内力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获得的自由场地地基变形引入不滑移状态下深埋圆形隧道内力求解公式,并结合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途径,将动力分析结果与解析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各种解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数值途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7.
Lacust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LGD) can substantially impact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Fibre optic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FO‐DTS)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locate groundwater discharge into lakes and rivers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but locating groundwater discharge would be easier if it could be detected from the more accessible water surface. So far, it is not clear if how and under which conditions the LGD signal propagates through the water column to the water surface–atmosphere interface, and what perturbations and signal losses occur along this pathway. In the present study, LGD was simulated in a mesocosm experiment. Under winter conditions, water with temperatures of 14 to 16 °C was discharged at the bottom of a 10 × 2.8‐m mesocosm. Water within this mesocosm ranged from 4.0 to 7.4 °C. Four layers (20, 40, 60, and 80 cm above the sediment) of the 82 cm deep mesocosm were equipped with FO‐DTS for tracing thermal patterns in the mesocosm. Aims are (a) to test whether the positive buoyancy of relatively warm groundwater imported by LGD into shallow water bodies allows detection of LGD at the lake's water surface–atmosphere interface by FO‐DTS, (b) to analyse the propag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ignal from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through the water column, and (c) to learn more about detectability of the signal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rates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s supported the benchmarking of scale dependencies and robustness of FO‐DTS applications for measuring upwelling into aquatic environments and revealed that weather conditions can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detection of upwelling at water surface–atmosphere interfaces at larger scales.  相似文献   
148.
谢弘臻  王九洋 《中国地震》2018,34(4):704-712
对不同震中距台站的记录采用入射角法、s PL-Pg等震相到时差,对辽宁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单纯形法研究了辽阳灯塔5.1级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该地震震源深度应为14km,略大于目录给出的10km。利用四川松潘台、青海湟源台的远台记录也得到同样的结果。通过对辽宁1970年以来5.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发现,辽宁地震的震源分布存在东西两侧偏深、中部偏浅、中部地区南浅北深的统计规律,灯塔地震震源深度符合该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149.
组合震源技术通过调节延迟激发时间和震源埋藏深度能够实现地震波场的定向传播,提高地震波的照明能量和地震数据信噪比.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基于特定目标的组合震源最佳聚焦方向的选取以及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定向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聚焦方向选取方面,目前基本是利用多种不同延时参数的组合震源分别进行试验,从而确定较好的组合震源延时参数.本文则利用爆炸反射面原理,在目的层界面上均匀布置震源同时激发地震波,能够产生垂直于地层界面传播的平面波,当初至波传播至地表时进行地表方向统计.根据互易性原理,以初至波传播方向的反方向为聚焦方向,激发产生的地震波主波束方向将垂直入射到目的层界面上,从而精确的计算出组合震源的最佳聚焦方向.在组合震源定向方面,目前主要是利用组合震源方向因子公式进行计算,但该方法要求震源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不能满足起伏地表的应用要求.本文以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通过炮点向量在聚焦方向上的投影来确定组合震源传播至虚拟波前的走时,从而确定任意起伏地表组合震源的延迟激发时间.该方法不仅能够计算出沿给定地质模型的目的层界面垂直入射的组合震源聚焦方向,也能够确定任意起伏地表情况下形成沿该聚焦方向定向传播地震波场的组合震源延迟激发时间.因此,本文提出的面向目标的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延时参数计算方法对组合震源数据采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海岸带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海岸带海水入侵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占较大比重。海水入侵的方式因地而异,孔隙水含水层海水入侵较为严重。在研究中突变界面模型和过渡带模型各有其实用性。其中过渡带模型更具有适用价值,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概述了海岸带海水入侵问题现状,系统地总结了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近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