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4篇
  免费   2678篇
  国内免费   4049篇
测绘学   257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1071篇
地质学   15570篇
海洋学   664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068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885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774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809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650篇
  2001年   704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615篇
  1998年   547篇
  1997年   513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o clarify the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to nitrogen(N) enrich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whole-plant traits(plant height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leaf morphological(specific leaf area(SLA) and leaf dry mass content(LDMC)) and chemical traits(leaf N concentration(LNC) and leaf phosphorus(P) concentration(LPC)) of Deyeuxia angustifolia and Glyceria spiculosa following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of N addition at four rates(0 g N/(m^2·yr), 6 g N/(m^2·yr), 12 g N/(m^2·yr) and 24 g N/(m^2·yr)) in a freshwater marsh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both D. angustifolia and G. spiculosa, N addition generally increased plant height, leaf, stem and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but did not cause changes in SLA and LDMC. Moreover, increased N availability caused an increase in LNC, and did not affect LPC. Thus, N addition decreased leaf C∶N ratio, but caused an increase in leaf N∶P ratio, and did not affect leaf C∶P rati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mid-term, elevated N loading does not alter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but causes substantial changes in whole-plant traits and leaf chemical traits in temperate freshwater wetlands. These may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N enrichment o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us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in freshwater wetlands.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长垣断陷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跨长垣断陷完成了一条长度49 km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和一条长度7 km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根据获得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区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垣断陷是一个东深、西浅的箕状断陷;黄河断裂为西倾的铲形正断层,其浅部错断了埋深约190 m的第四纪地层,其下部错断了多组反射地层和盆地基底,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长垣断裂浅部错断了新近纪地层的底界,向下延伸至基底之下,属前第四纪断裂。本文研究成果为新乡市及其邻区的活动构造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3.
东秦岭铅锌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一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4.
首先综述了现在对全球油气资源量的估计和对 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发展形势的预测。表明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会枯竭。未来 10 0年 ,不是世界上有没有油气可供开采 ,而是环境允不允许和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以及用多大的成本开采的问题。在所有情况下 ,技术进步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然后从油气勘探角度对技术进步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多分量地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作了评述 ,并结合国家 86 3项目关于海上多波地震技术研究的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5.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 O,属H2 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 w ( NaCl )/%]为1.05%~5.99%。δ18 O值为-1.1‰~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 SV-CDT组成为0.6‰~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6.
黄金可以入药,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但因不溶性金被人体吸收极微,内服有一定毒性,加之其价格昂贵及一些药理学和比较复杂的检测处理与技术加工问题,不能普遍应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都是聚金能手,特别是生长于富金岩石及金矿床风化土壤中的植物含金一般较高,部分动物因以含金植物为食,体内也含一定量的金,并且有些动植物本身就是中药材和食物。据此建议采取一定手段将含金较高、但未达工业品级的岩石,通过生物循环把金聚集至动、植物体内,金与动植物体内蛋白质等有机质结合成金的有机络合物,将此类动植物用于医疗或食疗,既可减小金的毒性,便于人体吸收,又可把未达工业品级的含金岩石利用起来。豫西某构造蚀变岩金矿,其上覆土壤中生长着含金植物,这些植物灰分中含金4×10-9~98×10-9,其中以野苋菜的籽和叶灰分中含金最高(含金75×10-9~98×10-9),看来在本区用野苋菜籽和叶灰分中金含量进行找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7.
该文基于胶东地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资料,通过建立GIS地质数据库,实现对各类地质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地质异常与金矿分布的关系。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金矿成矿与找矿密切相关的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叠加,形成组合地质异常,并运用组合地质异常进行金矿成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8.
贵州晴隆县王家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02,19(1):27-30
根据采矿过程中的地质研究,总结了王家湾金矿成矿特征,对其成因提出了初步认识,这对于区域上找矿及探矿工程布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9.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老牛山岩体与华山岩体所夹持的EW向长廊中,产出于太古界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该矿床已经被确定为中型矿床。西沟钼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展布的多条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钼矿体主要受近EW向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长石-石英脉型、方解石-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为主。应用Re-Os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西沟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年龄为(206.7±2.8)~(214.7±2.8)Ma,等时线年龄为(212.4±2.8)Ma,属于印支晚期;辉钼矿Re质量分数为(306.6~401.0)×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区域成矿条件对比发现,西沟钼矿床与黄龙铺钼矿床在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矿床类型划归为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依据化探异常及初步勘查结果,预测西沟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0.
常规化探异常信息识别通常都是通过对比观测值与某一异常阈值的高低来判定某样品是否为异常样品,很多方法或者建立在经典统计学基础之上,要求数据符合一定的分布形式,或者面向整个研究区计算异常阈值,而无法顾及实际的地质环境。根据常规方法以数值大小计算异常阈值的原则,并且关注化探数据分布特征信息的分析和挖掘,提出了晕状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局部异常及低缓异常。将此方法用于克拉玛依地区对金矿预测具有指示意义的化探数据的异常信息识别工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化探异常信息,这些异常信息与研究区内已知金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晕状特征提取方法在新疆东部的应用案例也显示出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化探异常信息识别方法应用于成矿预测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