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2篇
  免费   1738篇
  国内免费   2534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795篇
地球物理   1927篇
地质学   8325篇
海洋学   25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92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402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土壤热异常影响地表能量平衡的个例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thermal anomaly and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typical case study. Furthermore,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relationship are revealed through using an off-line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a reasonable soil thermal forc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given heat flux is 5 W m-2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 (in depth of 6.3 m)for 3 months, while only a positive ground temperature anomaly of 0.06℃ can be foun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run. The anomaly, however, could reach 0.65℃ if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It could be even as large as 0.81℃ assuming the heat flux at bottom is 10 W m-2. Meanwhile, an increase of about 10 W m-2 was detected both for heat flux in soil and sensible heat on land surface, which is not neglectable to the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able response in land surface energy budget could be expected when the soil thermal forcing reaches a certain spatial-tem poral scale. Therefore, land surface models should not ignore the upward heat flux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il layer. Moreover, integration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and coupled land-atmosphere model are also necessary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82.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50-661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的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SVD),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或偏弱),极涡偏弱(或偏强),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或纬向环流),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或负距平)明显时,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或偏弱),但位置偏西(或偏东)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且极涡较弱(较强)时,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或较弱),西太平洋副高减弱(或加强),并向南和向东移动(或移动较慢),极涡向南扩散(或扩散减弱),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或减慢)。另外,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84.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热液矿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什么有些热液矿床矿体周围蚀变岩中出现明显的成矿元素负异常,而有些热液矿床矿体周围蚀变岩中出现明显的成矿元素正异常?以湘中地区锑(金)矿床为例,探讨了热液矿床成矿元素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是导致成矿元素正异常或负异常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6.
云南北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北衙金矿床是滇西北地区与喜山期富碱岩类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成矿与区内富碱岩体(脉)形成与分布具有空间上形影相随,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的联系,研究表明,北衙金矿化类型多样,特别是于近期发现的具有特大远景的红土型矿化体,更成为该矿区的一大特色,矿石中金属矿物复杂,蚀变强烈且分带明显,对矿床和相关的富碱岩体(脉)开展的金丰度值,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富碱岩体本身并不是矿质的源地,成矿流体和主要矿质均源于地球深部,文章初步讨论了岩浆成岩与流体成矿之间的关系,指出岩浆的形成,演化与侵位过程实际上是深部流体上升的载体以及矿质在流体中得以集中并成矿的热机。  相似文献   
87.
甘肃东海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东海金矿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指出了矿体受控于构造和华力西中晚期酸性侵入岩,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认为该矿床具有多因复成矿床之“五多”之特点。  相似文献   
88.
桃花-石门金矿带位于秦岭地槽区北秦岭纬向褶皱带的北端黑沟和瓦穴子断裂所夹持的前加里东褶皱带中。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石英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于瓦穴子断裂北侧。矿脉的产出受地层、构造控制、成矿与岩性、构造、岩浆活动,温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9.
王兴国 《福建地质》2002,21(2):119-121
采用基准和基准转换模型的不同会导致GPS观测边长与坐标计算边长不一致。因此由GPS测量的WGS-84坐标系向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转换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参考点作对比分析。若满足精度要求,可采用全国精密参数作转换计算,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或达不到实测点的定位精度,可先将边长作高程异常改正,再对起算点作方位改正。  相似文献   
90.
湘西金矿床构造成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西金矿的大地构造、中、小构造、显微构造成矿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作了构造成矿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