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650km,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拉鸡山进行大地构造学、岩石学研究。作者曾在拉鸡山从事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研究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在大地构造演化方面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而为后期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2.
High-resolution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ver the last 2249 ka (MIS 1–86)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cores of the upper section (105.08 m) at ODP Site 1143 (water depth of 2772 m) drilled in the Nansha area,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sampling resolution is at about 2 ka intervals, resulting in one of the best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ver the global ocean. The oxygen isotope curves, displaying details in the Pleistocene glacial cycles, have revealed a nearly 300 ka long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a predominant 40 ka to 100 ka periodicity. Therefore, the “Mid-Pleistocene Revol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transition rather than an abrupt change. Within the 100 ka glacial cycles, the changes in tropical sea surface water were found to lead those in high-latitude ice sheet. Our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ice sheet expansion and the glacial stage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th the 100 ka cycles must have been driven not by ice sheet itself, but by processes outside the 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23.
Evolution of 3D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fault movement in North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The research on stress field interior the Earth is an either relative old or young branch of geoscience.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in order to learn the state of inner stress field, a few scholars had used simple ideal model to analyze big scale tectonic conformations and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ide, gravity, rotation and inner thermal materials. So far, lots of problems on the state of the Earth stress field have not been solved completely yet. The origin of stress field, the d…  相似文献   
24.
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振胜  张理刚 《地质学报》1992,66(2):158-169
探讨了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与水/岩交换同位素分馏的内在关系。有效W/R值是除温度条件外,另一控制蚀变岩石和热液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因素。此外还根据数个矿区成矿热液水和蚀变岩石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对水/岩交换和W/R值的应用及地质意义展开讨论。最后提出热液体系中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液水氢、氧同位素组成演化模式简图。  相似文献   
25.
中亚独联体五国铀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独联体五国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中亚大陆地壳构造单元 ,其中分布着大批砂岩型铀矿床和碱交代岩型、含铀煤岩型、含鱼残骸泥岩型和碳酸盐岩型铀矿床 ,计百余个。这些矿床的铀储量约占全球总工业铀储量的30 %。文中划分出8个铀矿域 ,编制了各铀矿域的成矿大地构造剖面 ,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上述五种主要铀矿床类型的成矿学特征作了概述 ;归纳出四种铀成矿大地构造模式 ,指出除地台型模式外 ,其余的地槽 +地洼型、地台 +地洼型、地洼型等三种模式均与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密切相关 ,甚至是形成工业铀矿床最至关重要的背景因素。文中最后还对中亚型和华夏型地洼铀成矿学的异同特点 ,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6.
四川理塘毛垭温泉地质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塘毛垭温泉现场实地考察,对毛垭温泉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泉华层堆积层的组成、成因和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毛垭温泉属于义敦—理塘、理塘—德巫活动断裂带上出露的构造上升泉,断裂带构造裂隙为温泉水通道;温泉水的来源是中深层循环热水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冷水混合体;其水温水量的变化受区域构造应力的控制,它的变化能反映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27.
28.
老挝岩浆岩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延浙  吴军  严城民 《云南地质》2007,26(2):189-196
老挝的岩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古元古代—早石炭世,中期晚石炭世—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第四纪。早期以中酸性及中基性侵入岩、火山岩为主,中期从超基性—酸性均有出露,晚期则为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及玄武岩。反映不同构造位置及成因。  相似文献   
29.
内蒙古绥和查干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热液矿床,处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内蒙古二连-东乌旗铁铜钼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该文对矿床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矿床划分为2个成矿期次:早阶段属中高温(320~380℃);晚阶段属中低温(140~160℃)。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也存在2个高峰期,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盐度也存在2个高峰范围,第一个高峰范围在0~4%之间;第二个高峰范围在5%~9.6%之间。流体压力范围介于22.6~101.4 MPa,均值为59.9 MPa,成矿的平均深度为当时地表以下1.95 km,属中深成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至中—低盐度性质。2个成矿期次和矿区的2次构造运动相对应,矿体定位受断裂构造控制,属于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30.
张允平  李景春 《中国地质》2010,37(4):916-930
从全球尺度对原大西洋与古亚洲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旋回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巨型构造域内的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性。建立古大陆构造单元属性"动态行为"的理念,将复合造山区与毗邻大地构造单元进行关联分析,揭示出华北前陆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毗邻复合造山区的构造演化进程密切相关。华北及其以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格架的主体特点是:1)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发育石炭纪—二叠纪陆表海盆地、裂陷槽和上叠盆地,及三叠纪的山间盆地;2)华北前陆盆地与复合造山区构造演化进程同步,在古陆上形成石炭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中三叠世的陆相沉积,以发育红层和局部形成膏盐为特点;3)原华北古陆北缘"构造岩浆活化带"属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最南端的构造单元,具有构造前锋带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