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6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3800篇
海洋学   471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半球500hPa闭合低压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忠  康玲  孟亚里 《气象学报》1997,55(1):124-128
通过分析500hPa东半球闭合低压系统,研究其气候规律。低压活动次数有年际、月际、季际变化。低压活动于中高纬度带,主要集中于两大地区,第一区是西太平洋及大陆东岸,第二区是东欧地区。第一区中心夏季向西移到大陆上,强度增大,对中国气候有重要作用。低压中心高度值的频数分布是双峰型。低压生命期比阻塞高压还长些。强低压主要出现在大陆高纬地带和西太平洋。强发展的低压多数出现在西太平洋。亚洲低压移动路径有两条,一条从西西伯利亚北部到库页岛,一条从咸海东移到库页岛  相似文献   
22.
浅析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在其短短30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及环境地球化学与全球环境变化3个阶段的研究.由于它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目前还存在着学科交叉深度与广度的不够、化学物质动态监测不及时、与GIS的结合还不够等一些问题.但是,凭借其良好的发展势头,环境地球化学为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入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The detailed surface rainfal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landfalling typhoon Kaemi(2006)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hourly data from a two-dimensional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 The model is integrated for 6 days with imposed large-scale vertical velocity, zonal wi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and vapor advection from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 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GDAS) data. The simulation data are validated with observations in terms of surface rain rate. The Root-Mean-Squared (RMS) difference in surface rain rate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the gauge observations is 0.660 mm h-1, which is smaller than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both the simulated rain rate (0.753 mm h-1) and the observed rain rate (0.833 mm h-1). The simulation data are then used to study the physical causes associated with the detailed surface rainfall processes during the landf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me averaged and model domain-mean Ps mainly comes from large-scale convergence (QWVF) and local vapor loss (positive QWVT). Large underestimation (about 15%) of Ps will occur if QWVT and QCM (cloud source/sink) are not considered as contributors to Ps. QWVF accounts for the variation of Ps during most of the integration time, while it is not always a contributor to Ps. Sometimes surface rainfall could occur when divergence is dominant with local vapor loss to be a contributor to Ps. Surface rainfall is a result of multi-timescale interactions. QWVE possesses the longest time scale and the lowest frequency of variation with time and may exert impact on Ps in longer time scales. QWVF possesses the second longest time scale and lowest frequency and can explain most of the variation of Ps. QWVT and QCM possess shorter time scales and higher frequencies, which can explain more detailed variations in Ps. Partitioning analysis shows that stratiform rainfall is dominant from the morning of 26 July till the late night of 27 July. After that, convective rainfall dominates till about 1000 LST 28 July. Before 28 July, the variations of in rainfall-free regions contribute less to that of the domain-mean QWVT while after that they contribute much, which is consist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s in their fractional coverage. The variations of QWVF in rainfall regions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at of the domain-mean QWVF, then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surface rain rate before the afternoon of 28 July.  相似文献   
24.
翟普强  陈红汉 《地球科学》2013,38(4):832-842
泄压带是超压系统内部流体向外运移的通道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对水溶相天然气析离成藏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速度谱、测井、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预测了琼东南盆地超压系统的分布, 将其划分为3种结构类型; 结合粘土分析等资料识别出了4种类型的泄压带, 并讨论了泄压带的分布与可能的天然气聚集区带.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整体发育一个超压系统, 其分布格局主要受陆坡带的形成和莺歌海盆地超压传递的影响, 陆坡区的超压明显强于非陆坡区, 西部的超压整体强于东部并在浅部呈现自西向东传递的趋势.泄压带内的天然气成藏主要取决于压力、温度和溶解气量, 需满足溶解气量足够多和溶解度变化量足够大, 相对而言, Ⅱ型泄压带成藏条件最优, 既有断裂沟通深部水溶气和浅部储层, 又有温压条件的显著变化, 因而流体运移最活跃.Ⅲ型泄压带次之, 但分布最广, 该类型最有利部位分布在陵水低凸起和宝岛凹陷北坡.   相似文献   
25.
新疆额尔齐斯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额尔齐斯金矿带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地质研究表明,发生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金成矿作用在整个额尔齐斯金矿带中广泛发育,明显受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的控制。通过对额尔齐斯构造带及其中发育的21个金矿床(点)尤其是多拉纳萨依、托库孜巴依、萨尔布拉克、科克萨依和马热勒铁等金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作者提出如下新认识: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总体上具有向东收敛、向西散开的基本形式,控矿构造具有向东单一(仅为韧性剪切构造)、向西复杂(脆韧性构造叠加于韧性构造和中酸性岩体上)的特点,由此控制的金成矿作用具有“东浅西深、东弱西强”等6条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EH4深部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指出额尔齐斯金矿带西部哈巴河地区和中部富蕴地区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6.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冻土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冻土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内容 ,重点阐述了 90年代开展的冻土研究的研究成果 ,从冻土工程地质、路基下冻土温度场、冻土环境的影响、冻土工程分类、地理信息系统 5个侧面 ,来反映近年来在青藏公路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为青藏铁路建设中重大冻土工程技术问题和工程设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以GIS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作用探索研究为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GIS技术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功能全面,可以实现全天候工作的优势特点。然后,结合测绘行业方面的相关经验,提出该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作用。最后,对GIS技术的改进做了简单分析。希望可以提高GIS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房产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旗舰性杂志《Political Geography》2005-2015年期间391篇成果的分析,总结出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议题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选举地理,社会和文化政治,其中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社会和文化政治几个方向研究成果占较大比例,而其他三个方向则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国际政治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尤其是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从该杂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机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归纳出:欧美主导的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对世界政治地理学话题的学术霸权与世界南,北差异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作为新兴的地缘政治力量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经世致用之能亟待被展现.因此,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势必将越来越洪亮.  相似文献   
29.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search study of complex limestone karst engineering-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municipality Valaská near Banská Bystrica in Slovakia.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ssibility of spatial identification of cave spaces using surface geophysical methods due to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thick surface layer of anthropogenic fill containing highly heterogeneous anthropogenic material. Its maximum thickness is 3 m. Another specificific condition of the study area is its location in the built-up area, due to which the applicability of geophysical methods was limited. The article contains methodological recommendations to be used in analogous geological conditions with karst structures topped with anthropogenic fill, which complicat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ve spaces. The recommended solution herein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ve system using underground mapping of the karst and its projection onto the surface for which surface geophysical methods have been combined.  相似文献   
30.
GIS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GIS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和工作步骤,认为全面的GIS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战略层次上分析组织环境,在战术层次上全面评估技术、财务、组织与实施方面的可行性,并撰写研究报告、论证报告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产品的成熟程度评估、系统集成方案复杂程度评估和招聘技术人员的难易程度评估;财务可行性分析是识别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类别和细目、估算成本并预期收益、计算财务指标;组织与实施可行性分析是组织对组织变革的适应性、接受程度做出判断。建议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总结国内可行性研究的经验与教训,编制更实用的研究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