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02篇 |
免费 | 2574篇 |
国内免费 | 48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79篇 |
大气科学 | 457篇 |
地球物理 | 886篇 |
地质学 | 15780篇 |
海洋学 | 655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1031篇 |
自然地理 | 4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345篇 |
2022年 | 664篇 |
2021年 | 737篇 |
2020年 | 652篇 |
2019年 | 764篇 |
2018年 | 593篇 |
2017年 | 672篇 |
2016年 | 846篇 |
2015年 | 852篇 |
2014年 | 1095篇 |
2013年 | 852篇 |
2012年 | 1032篇 |
2011年 | 941篇 |
2010年 | 832篇 |
2009年 | 883篇 |
2008年 | 744篇 |
2007年 | 909篇 |
2006年 | 910篇 |
2005年 | 796篇 |
2004年 | 744篇 |
2003年 | 594篇 |
2002年 | 512篇 |
2001年 | 514篇 |
2000年 | 482篇 |
1999年 | 425篇 |
1998年 | 418篇 |
1997年 | 355篇 |
1996年 | 255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136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932.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33.
智博铁矿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东段,矿体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玄武质安山岩中。智博铁矿成矿作用主要划分为岩(矿)浆期和热液期2个成矿期次,包括3个成矿阶段:磁铁矿+透辉石阶段、磁铁矿+绿帘石+钾长石阶段和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智博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矿构造背景为早石炭世南天山洋向伊犁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火山岩与磁铁矿石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均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智博铁矿为岩浆(主要)-热液(次要)复合型矿床,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富铁的玄武质岩浆,岩浆沿深大断裂上侵形成早期火山岩,上侵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混溶作用下形成铁矿浆,铁矿浆侵入早期火山岩地层形成岩浆期磁铁矿体;后期富铁的岩浆或矿浆热液使围岩发生矿化与蚀变,形成热液期磁铁矿体。 相似文献
934.
对朝阳-北票断裂上的北票黄花营子水准场地和朝阳桃花吐水准场地进行跨断层土壤气Rn、CO2、CO和H2浓度测量,结果表明,黄花营子水准场地土壤气Rn、CO2、CO和H2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027~14.35 kBq/m3、0.1%~0.77%,0.2~1.4 ppm 和21.45~303.4 ppm;桃花吐水准场地土壤... 相似文献
935.
虚拟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图构建算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剖面图构建采用的数据源多为钻孔数据,对于构建过程中的地层尖灭、剖面图光滑处理等问题的相应算法应用较为复杂,稳定性与健壮性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虚拟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图构建算法。首先,根据地层尖灭处理策略构建其虚拟钻孔;其次,依据细分光滑策略采用4 点插值细分算法构建其虚拟钻孔;然后,对地层线要素进行多边形拓扑重建,构建地层多边形实体;最后,综合各项地质剖面图制图要素进行整饰输出。本文将虚拟钻孔引入地质剖面图构建的各个环节中作为算法中间单元,有效简化了建模算法实现过程,确保了算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实例表明,采用本文算法所构建的地质剖面图能正确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增加了细分次数,可明显提高出图平滑效果。 相似文献
936.
本文通过对2005年6月29~30日成都地区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常规气象资料和位于凤凰山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分析, 重点从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 (Z) 、径向速度 (V) 、速度谱宽 (W) 和垂直累积含水量 (VIL) 出发, 归纳出对成都地区暴雨灾害短临预报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回波特征指标, 提高和改善该地区暴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37.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为源岩区油气聚集,属于源岩滞留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为主存在。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关键参数。页岩有机质含量和地层的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页岩的含气量。含气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解吸和测井方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评价,除含气量参数外,还要研究地层和构造特征、岩石和矿物成分、储层厚度和埋深、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岩石力学参数、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区域现今应力场特征、流体压力、储层温度、流体饱和度、流体性质等其它参数。发展有效的系统集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和预测有利区,目前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938.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者在空间分布的规律。认为活动断裂是川西甘孜地区地质灾害孕育的内动力条件之一;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在主要活动断裂0~1 km范围内0.095处/km2、1~2 km范围内0.050/km2、2~5 km范围内0.029处/km2频发。在活动断裂沿线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亟待落实,可为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9.
Detailed studies indicate that Kangxian-Pipasi-Nanping tectonic zone is a complicated mélange zone which includes many tectonic
slabs of different origins. Ophiolite (MORB-type basalt), oceanic island tholeiite and alkaline basalt have been identified.
Moreover, this tectonic mélange zone is eastward connected with the Mianlüe suture zon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isting components and volcanic rock geochemical features for the Kangxian-Pipasi-Nanping tectonic mélange zone are much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anlüe suture zone and Deerni ophiolite. Therefore, the Kangxian-Pipasi-Nanping tectonic mélange
zone should be the westward extension part of the Mianlüe suture zone. It indicates that the Mianlüe suture zone had extended
to the Nanping area. 相似文献
940.
Spectral analysis is applied to geochemical data from a deep-water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PTB) section across PTB in Dongpan, Guangxi for high-resolution cyclostratigraphic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ankovitch Cycles have been well recorded in the strata of the Dongpan section. Spectrum on Ce/La records shows especially that the ratios among its three preponderant cycles in the section are 5:2:1, which well displays the phenomenon of the sedimentary cycles driven by orbital force.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Paleozoic recor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