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93篇 |
免费 | 3273篇 |
国内免费 | 12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0篇 |
大气科学 | 54篇 |
地球物理 | 262篇 |
地质学 | 8739篇 |
海洋学 | 23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665篇 |
自然地理 | 1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277篇 |
2022年 | 436篇 |
2021年 | 427篇 |
2020年 | 359篇 |
2019年 | 361篇 |
2018年 | 271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402篇 |
2015年 | 444篇 |
2014年 | 575篇 |
2013年 | 413篇 |
2012年 | 503篇 |
2011年 | 457篇 |
2010年 | 475篇 |
2009年 | 457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477篇 |
2006年 | 441篇 |
2005年 | 395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292篇 |
2002年 | 246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163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煤层处置CO2的二元气-固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可开采煤层处置二氧化碳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可驱动和增加煤层气资源的开采量。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处置后引入一个复杂的CH4-CO2二元气体与煤体的气固耦合问题,耦合了二元气体竞争吸附、竞争扩散,气体渗流以及煤体变形过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二元气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实验对二元气固耦合进行了机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CO2注入煤层后不断驱替CH4,CH4组分明显减少;气体吸附引起的煤层膨胀量可以抵消部分有效应力引起的压缩变形,由于CH4-CO2二元气体较单一CH4引起的煤层吸附膨胀量大,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后可以缓解煤层的压缩变形;不同孔隙压力条件下,吸附膨胀与孔隙压力两者竞争作用引起的煤层净变形不同,而净变形也控制着煤层孔隙压力和渗流率的变化,煤层渗透整体呈现先降后升,模拟进行到4.66×107 s时煤层渗透率发生反弹。 相似文献
112.
王孝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22(4):78-82
在探讨6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TGP206、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法,预报岚谷斜井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结果表明,综合隧道地质预报方法,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3.
114.
北京防震历史经验与汶川地震灾后城镇选址重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5.12汶川8.0级地震使灾区蒙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的灾害与灾区地质构造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灾区地震历史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地震格局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重灾区灾后重建城镇选址宜多学科联合谨慎规划。康熙18年(1679年)的北京平谷-三河8.0级地震与5.12汶川地震惨烈程度相近,北京地质构造研究与地震时空格局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防震规划历史经验值得5.12地震灾区在重建与今后发展中借鉴。 相似文献
115.
大别山黄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新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别山黄石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上有很多近水平的反射体,表明大别山中心部位的中、下地壳内也有近水平的分层性。反映有流变性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与大型薄皮构造理论对岩石圈性质的认识一致,因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应服从薄皮构造的运动规律。结合以往对大别山区划分的岩石一构造组合,在前人对此反射地震剖面所作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对反射地震剖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地质解释,并建立了大别山造山带在此剖面上的两维几何结构。剖面南部为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地表15km深度内为由碰撞混杂岩组成的扬子与中一朝大陆之间的主滑脱带。剖面中部为造山期后的侵入体。剖面北部为主滑脱带的根带(通常认为的缝合带),根带被中生代形成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切割。剖面最北端为变质复理石中略晚于主滑脱带的反向冲断带。推溺l下地壳的断开距离在扬子大陆俯冲时(三叠纪前)规模较大,然后逐渐缩小,直至保留到今天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6.
旗那铁矿是阿尔金山地区一种重要的铁矿类型。通过对该矿区所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进行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加强综合找矿,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7.
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森林覆盖区找矿的重大突破,其规模居中国北方钼矿之首。矿床位于伊勒呼里山南1 029高地火山机构旁侧,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超浅成相侵入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及其相伴产生的隐爆作用有密切时空关系。矿体产于火山沉积岩和成矿斑岩体中,钼矿化以呈网脉状和细脉的裂隙充填形式为主,少量为大脉状和细脉浸染状;钼矿体呈隐伏穹隆状,延深巨大。热液蚀变发育、分带性明显,以硅化强烈、萤石化广泛为显著特征。矿区剥蚀程度甚低,地表大范围表现为泥化带,仅中心地带发育有弱石英绢云母化和低品位钼矿化;向深部蚀变矿化逐渐增强,矿化延深达千米。钼矿体上部共伴生有脉状铅锌银矿化。成矿同期火山岩碱质含量高,该矿床为碰撞拼接后陆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岩浆活动产物,成矿岩浆-热液体系具高氟富硫高氧化的特征,与美国的Climax钼矿较为相似。该矿床的发现和探明,为研究斑岩-脉状钼锌银成矿体系提供了范例,对区域构造-岩浆过程研究与区域找矿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通过年代学资料和其它地质依据建立了冀西北及邻区麻粒岩地体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事件发生在2868—2932Ma期间,形成本区的早期地壳。在2761Ma左右发生了大规模的TTG岩浆侵位事件,在2650Ma时发生了基性岩浆侵位,使地壳加厚。在2561—2503Ma期间,花岗闪长质岩浆在本区广泛侵入,使地壳进一步加厚。2477—2461Ma期间,紫苏花岗岩以岩株形式侵入,同时发生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早期地壳受到改造。大约在2300Ma时发生第二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此后,在2144—2087Ma期间红色花岗岩侵位,形成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119.
三峡库区地质背景对土壤元素分布的影响及地方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灰岩母岩区与泥岩母岩区两种不同母岩条件下土壤中52个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灰岩母岩区土壤元素富集而泥岩母岩区土壤元素贫乏,As、Br、B、Sb、C、F、I、Li、Mo、CaO等元素在灰岩母岩区土壤中含量大于泥岩区2倍以上。泥岩母岩区土壤元素含量比灰岩母岩区高的元素仅有Ba、P、Sr、Na2O、SiO2。元素分布的差异与三峡库区的地氟病与克山病分布关系密切,地氟病高发区主要分布于灰岩母岩风化形成的高氟土壤区,克山病则主要发生于泥岩母岩风化形成的低硒土壤区。地质背景对地方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区域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为三峡库区农业及城乡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