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969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根据小砬子沟硼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阐述了该矿床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小砬子沟硼矿区硼矿床的成因为层控火山沉积变质再造式矿床,严格受辽河群里尔峪岩组一段含硼蛇纹岩的控制,并受褶皱构造的影响.野外地质和物化探工作表明,该矿区具有成矿的层控性和再造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42.
中国的洞穴与裂隙堆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万波 《第四纪研究》2000,20(2):155-164
洞穴和裂隙堆积是陆相地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它已成了我国地层表中的一个明确的时空单位,就目前信息,其地质时代从第三纪早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晚期。本世纪发现的洞穴堆积地点上千处,其中含古人类和古猿类化石的地点已达40多个,与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400余种。这些珍贵的史料,对研究第三纪以来洞穴堆积地层的时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3.
贵州“红土型”金矿成因类型新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学仕 《黄金地质》2000,6(2):31-36
在贵州的西南部地区已探明了几处大、中型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残坡积型金矿床,它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及品位较低和暴露地表易采选的特点。在邻近的云南、广西地区也有发现。在此之前,其成因类型被认为红土型金矿。根据最近的成矿区划,科研,勘查等资料证实,该类型金放是微细浸染型岩金矿床作为矿源地质体经近地表风化堆积形成。矿床具有特殊的风化,堆积、保存条件。矿体形态受下伏茅口组古今岩溶喀斯特形态的制约,金的含量  相似文献   
944.
大力开展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对地球的依赖与破坏而产生相互失调的现象,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根据地质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人类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并阐明对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对促进该学科的发主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45.
本文试图用观测证据来说明小天体撞击和大规模绝灭的相关性。我们首先简要回顾有关大规模绝灭周期的研究进展,这个经过各种古生物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检验的周期性使得我们认为它可以作为大规格绝灭地外原因的一个间接观测证据。接着我们用来自绝灭界线的冲击矿物学证据和大撞击坑与地层阶界线的年龄相关性来说明大规模绝灭总是伴随着小天体撞击发生的。最后我们用绝灭界线上的地质证据来描述小天体撞击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些毁灭性的生态灾难使我们从小天体撞击灾害与大规模绝灭的相关性中看到它们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46.
湘西钨锑金矿床成矿的特征性地质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湘西钨锑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之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不同元素(矿物)组合的金矿床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成矿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947.
江苏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江苏苏锡常地区地表水由于遭受严重污染,致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又由于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超采,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为使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和保护同步发展,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48.
 Salt-water discharges from a fault system in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the Black Forest into the gravel aquifer of the Kinzig River valley near Ohlsbach, upper Rhine River valley, southwestern Germany. The salt water (TDS, 16 g/kg) ascends from a reservoir at  1 3 km depth. Once discharged into the gravel aquifer, the saline deep water mixes with fresh groundwater and is carried along the groundwater flow path to the middle of the Rhine River valley. There, the natural geogene salt-water plume merges with a man-made chloride-rich infiltration zone along the Rhine River. The plume was mapped using (1) chloride data from groundwater observation wells, and (2) resistivity data from geoelectric sounding. Background chloride is about 7 mg/kg.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plume, chloride concentration exceeds 200 mg/kg. A continuous area of Cl  1 50 mg/kg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discharge fault to the Rhine River over a distance of 12 km. Resistivities range from  1 50 Ω in uncontaminated regions to <7 Ω in the 700 m-long central region of the plume. A low resistivity plume (7–10 Ω) stretches for  1 7 km into the Rhine River valley. The two plume maps are in good agreement. Received, April 1998 / Revised, November 1998, January 1999 / Accepted, January 1999  相似文献   
949.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垃圾的处置方法,阐明了垃圾埋场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垃圾堆埋场场址的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950.
挑战与机遇: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论工程地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挑战。在十多年时间内,在复杂地质环境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水位上升100多米条件下,要进行120万人口迁建,迫使工程地质学在理论、概念、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在改造的基础上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的主题。它要求:工程地质应该由传统的场址调查、勘察与评价的狭义范围拓展到工程地质体,特别是复杂地质体的改造、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宽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