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7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基于三维时空数据库的地信时空过程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IS数据不断更新,大量的GIS历史数据也不断累积起来。本文即是着眼于如何有效利用累积下来的多个时期的数据,模拟地信时空过程,让人们能直观了解空间信息的发展变化过程。论文先介绍了由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建立的三维时空数据库,然后阐述了在此数据库支持下的地信时空过程可视化的实现技术。本文的研究是一次时态GIS与3D-GIS结合应用的尝试,实现了4D概念下更为逼真和动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32.
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分布特性和时态特性,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更新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通过建立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从数据的收集、组织与处理、数据库建立等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实现了数据库的动态关联与更新、时空回溯以及动态可视化等。最后通过对系统功能模块的应用分析,提出对系统软件测试的测评建议。该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也为今后的应用推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3.
综述了物联网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地理信息的特征,从核心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物联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物联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34.
ISO/TC211首批研制的20项地理信息国际标准,是一组结构化的、定义、描述和管理地理信息的标准。本文分5方面内容,分别剖析ISO/TC211首批研制的各项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结构或特点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和容易地理解标准的内涵,从而能更好地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5.
华夏古陆的地球物理场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在东南沿海发现了较多的古元古代-太古宙的地质信息,这些"古信息"集中出现在武夷隆起周围,称之为"武夷古信息区"."武夷古信息区"在多种地球物理场上有明显的反映,表现为残存古陆核(块)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进一步对比和综合分析多种地球物理场资料,认为东南沿海残存多个古陆核(块),华夏板块可能是由多个古陆核(块)增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6.
陈媛媛  翟亮 《测绘科学》2007,32(2):78-80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制图学的迅速发展,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研究三维动态地学信息图谱系统,探索如何把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地学信息图谱中,并且从理论、系统框架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7.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垂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青  石敏球  郭亚琳  张宇 《地理学报》2013,68(11):1559-1567
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的方法,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提取岷江上游山区空间信息,定量研究山区聚落生态位影响尺度、人口密度及民族类型带谱垂直分异特征,并建立民族聚落生态位类型图谱。研究表明:聚落生态位地理半径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其数值介于300~600 m;相反,聚落生态位人口密度却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其数值介于200~630 人/km2;聚落生态位地理半径和人口密度的垂直分异特征,是山区居民长期适应山地环境的结果,与民族类型及其生计方式密切相关。在流域尺度上,岷江上游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民族廊道,聚落生态位民族类型空间格局具有典型的带谱特征:藏族和回族聚落生态位均处于河流干支流的上部,羌族聚落生态位对应于干旱河谷和V型河谷上部的低半山缓坡地带,汉族聚落生态位位于岷江上游入口处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38.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简称DTA) 的各种分析方法总结为四类,即坡面地形因子分析、特征地形要素分析、地形统计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地学模型分析,并简要总结了每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数字地形分析的精度及尺度问题,指出尺度效应、最适宜尺度选择以及尺度转换是DEM地形分析中的基本尺度问题;然后,论文介绍了DTA在地貌、水文、土壤、地质灾害、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数字地形分析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地形分析的概念框架亟待完善、模型构建精度有待提高、地形分析方法需要扩展,尤其是实现DEM模型嵌入的一体化分析方法,以求得到与现实世界地理环境更为接近的模拟。  相似文献   
39.
关于数字摄影测量内定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生产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对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内定向相关的坐标系、相机参数、正反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产业用地变化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隽  臧淑英  郭红  倪超 《地理研究》2015,34(10):1911-1919
运用地理信息图谱的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资源枯竭城市——大庆市的网格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研究区1996-2010年产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用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不丰富的城市外围地区,并呈现聚集和增加趋势;主要工矿区的第二产业用地变化最为剧烈,第二产业用地正逐步从资源地的传统矿区向规划新建的工业园区迁移;第三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呈点状分散于核心居民区周围,第三产业用地仍表现为粗放模式发展。图谱研究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土地规划在土地类型转化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