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170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41.
A methodology has been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needed for th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median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by means of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 This methodology is presently limited to predictions of the median IDA curve only. The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needed to predict the median IDA curve i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a precedence list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The determination of such a list i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is solved in the paper by means of (1) a genetic algorithm and (2) a proposed simple procedur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simple, computationally non‐demanding structural model has been used as input data for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presented example is a three‐storey‐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ubjected to two sets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one a free‐field set and the other a near‐field set. It is shown that the median IDA curves can be predicted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by employing only four ground motion records instead of the 24 or 30 records, which are the total number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for the free‐field and near‐field sets, respectivel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2.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stress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 inverted volcanic source models at Mayon volcano, Philippines, where there are gravity changes without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after the 1993 eruption. We detail the applicable data and the associated inversion techniques and models prior to calculating the appropriate stress change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stress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 central magmatic source produces compressional stress changes at a secondary source to the northwest, prompting a change in the local water storage in the underlying fractured rock.  相似文献   
143.
基于进化方向遗传算法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初始时刻要素场的变分同化问题是一个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利用进化方向遗传算法(EDGA)求解该最优化问题,并对理想初始场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4.
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部发现近10处岩金矿床(点),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形成于中生代,且其成因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对本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二重限定性分类方案的原则是以Au所赋存的岩石类型(热液岩或蚀变岩)为第一依据。成矿温度作为第二依据。大兴安岭地区金矿在不同构造单元成因类型具有较大差别;在额尔古纳地块和上黑龙江盆地形成多种中温蚀变岩型金矿,在其南侧的增生带中形成了低温热液石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5.
遗传算法在水环境灰色非线性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最优化方法解水环境中的灰色非线性规划问题难度较大。尝试利用遗传算法与传统非线性规划解法相结合的混合数值算法对此类问题的求解进行了探索。在实例的应用中,该方法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6.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AHP),利用该法可同时确定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AGA-AHP法直观、可行且有效,计算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7.
一个基于GA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通用公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祚泳  孙丽  丁晶 《水文》2002,22(5):31-34
在适当设定每项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参照值”情况下,引入相对于“参照值”的指标相对值替代污染损害指数公式中的指标监测值,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指数公式中的参数,得出了对地下水38项指标都能通用的水质评价污染损害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若干地下水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该公式形式简单,易于计算,方便实用,并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8.
重磁遗传算法三维反演中动态数组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将地下场源划分成很多规划小单元,并且反演这些单元的物性变化是重磁反演,特别是三维反演的重要方向。在应用遗传算法进行该类反演过程中,隐含着数据量大时高维动态数据内存管理问题。为此,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简单、有效的动态内存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9.
铂族元素矿床特征及成因分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收集国内外铂族元素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审视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铂族元素矿床的分类方案,综合矿床容矿岩石类型、共生元素组合、矿化类型和矿床类型并结合形成环境,对铂族元素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类,划分为四类十二亚类。同时重点论述了具有开发前景的典型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环境及成矿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0.
煤中显微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归纳了大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以煤岩学、构造地质学研究为基础,依据煤中显微裂隙的形态,大小、排列组合等发育特征,将内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失水裂隙,缩聚裂隙、静压裂隙,将外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隙,压性裂隙,剪性裂隙,松弛裂隙,描述了各类隙的发育特征,探讨了裂隙的演化,识别和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裂隙成因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判断不同裂隙对煤储层渗透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