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0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134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70篇
地质学   4178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61.
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指纹识别油气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世加  黄第藩 《沉积学报》1998,16(4):149-152
利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图的指纹特征判识储层的流体(油、气)类型。油层或油饱和的储层,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流图的特征是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宽,碳数分布在C15~C38之间,与原油样品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相似;凝析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略窄一些,碳数分布在C15~C35之间,低碳数(小于C21)的正构烷烃相对于油层富集,高碳数(大于C21)的正构烷烃丰度明显低于油层;干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最窄,碳数分布在C15~ C28之间,只有低碳数的正构烷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丰度极低。据此可用来识别油层、凝析气层和干气层,也可用于一些测井资料不全或测井质量差的老井的油气层复查、测井难以识别的火成岩油气层的识别,还可用于地层评价,为油气酸化层位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2.
流体包裹体在建立四川盆地古地温剖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刚  余晓锋 《地球科学》1998,23(3):285-288
根据四川盆地沉积-埋藏史、主要地热事件、井下R0部面及钻井测温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推算了四川盆地中部各地质时期地层的古地温,并建立了古地温梯度表,用此表可计算四川盆地各地期地层古地温。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的古地温表明:四川盆地地层地温梯度由古至今逐渐降低,现今地温状况对古地温状况有明显的继承性。东吴运动(地裂运动)峨嵋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时期是盆地地温梯度最高时期,推算其地温  相似文献   
363.
凡口铅锌矿床海底热泉喷溢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学明  邓军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8,17(3):240-246
凡口铅锌矿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喷溢沉积矿床 ,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叠层状矿体发育于同沉积断裂的旁侧 ,矿层与灰岩呈沉积接触关系。矿石具沉积碎屑组构 ,黄铁矿、闪锌矿具外生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矿床与同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364.
The Meatiq basement, which is exposed beneath late Proterozoic nappes of supracrustal rocks in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was affected by three metamorphic events. The ophiolite cover nappes show only the last metamorphic overprint. The M1 metamorphic event (T ≥750 °C) is restricted to migmatized amphibolite xenoliths within the Um Ba′anib orthogneiss in the structurally lowest parts of the basement. Typical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M2 mineral assemblages include Grt–Zn-rich Spl–Qtz±Bt, Grt–Zn-rich Spl–Ms–Kfs–Bt–Sil–Qtz and locally kyanite in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Ms–Qtz–Kfs–Sil in the matrix and Sil–Grt in garnet cores indicate that peak M2 P–T conditions exceeded muscovite and staurolite stabilities. Diffusional equilibration at M2 peak temperature conditions caused homogeneous chemical profiles across M2 garnets. Abundant staurolite in garnet rims and the matrix indicates a thorough equilibration during M2 at decreas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 M2 P–T conditions ranged from 610 to 690 °C at 6–8 kbar for the metamorphic peak and 530–600 °C at about 5.8 kbar for the retrograde stage. However, relic kyanite indicates pressures above 8 kbar, preceeding the temperature peak. A clockwise P–T path is indicated by abundant M2 sillimanite after relic kyanite and by andalusite after sillimanite. M2 fluid inclusions, trapped in quartz within garnet and in the quartz matrix show an array of isochores. Steepest isochores (water-rich H2O-CO2±CH4/N2 inclusions) pass through peak M2 P–T conditions and flatter isochores (CO2-rich H2O-CO2±CH4/N2 inclusions) are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retrograde fluid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clockwise P–T path for M2. The M3 assemblage Grt–Chl in the uppermost metasedimentary sequence of the basement limits temperature to 460 to 550 °C. M3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ithin the ophiolite cover nappes are limited by the assemblage Atg–Trem–Tlc to<540 °C and the absence of crysotile to >350 °C. The polymetamorphic evolution in the basement contrasts with the monometamorphic ophiolite nappes. The M1 metamorphic event in the basement occurred prior to the intrusion of the Um Ba′anib granitoid at about 780 Ma. The prograde phase of the M2 metamorphic event took place during the collision of an island arc with a continent. The break-off of the subducting slab increased the temperature and resulted in the peak M2 mineral assemblages. During the rise of the basement domain retrograde M2 mineral assemblages were formed. The final M3 metamorphic even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updoming of the basement domain at about 580 Ma along low-angle normal faults.  相似文献   
365.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王莉娟 《地质论评》1998,44(5):496-501
笔者在日本研修期间学习和了解了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分的方法,其中包括分析群体包裹体液相成分的ICP-MS和PIXE分析方法;分析单个包裹体液相成分的LA-ICP-MS方法,LRM,FT-IR单个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包裹体成分分析的水平,促进了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这几种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和其它包裹体研究方法及笔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供国内同行借鉴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66.
胜利油田火山岩单个包裹体碳同位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赫英 《地质科学》1998,33(3):380-383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陆续发现了一些二氧化碳气藏,对其成因,不少学者有过讨论, 得出许多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367.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断裂-流体-铀成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紫金  傅昭仁 《现代地质》1998,12(4):522-531
以湘赣边区NNE向走滑断裂系统构造解析及其演化和动力学分析为主线,结合含矿流体的运动学过程研究,进行热液铀成矿动力学分析,以探讨成矿作用的动力来源、作用机制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68.
白正华  王先彬 《矿物学报》1998,18(3):309-320
本文在C-O-H体系流体相平衡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和新的p-V-T资料,在pT=∑pi假定下,计算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相组成。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存在五种流体相,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各流体相所占比例不同。在相对较低的温、压条件下,CH4是体系中占主要的流体相(约占70%),且随温、压和氧逸度的升高,它所占比例却明显降低,所获结果为探讨无机成因天然气形成的可能性、存在的量比和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9.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熔体—岩石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流体对俯冲板块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与岛弧岩浆活动有着直接联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俯冲板片将发生高压到超高榴辉岩相转变,大量的水将通过含水矿物的消失反应释放出来,这些流体可引起上覆岩圈大规模水化,并促进地幔楔状体的部分熔融,同时,通过流体的向上迁移可将某些组分带入上覆岩石圈板块,并改变其总体组成,许多含水矿物,同变质脉体,高压自形晶体组成的布丁,原生液态包裹体和  相似文献   
370.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地壳流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地介绍了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过程中壳流体的开发成果,以及与流体研究相关的某些问题。德国两个大陆科学钻孔提供了可达9191m深结晶基底中古流体和现代流体样品,以及它们留在矿物和岩石化学、同位素成分上的指纹。据此,再以再造地壳流体的时空分布、化学成分、迁移途径、源区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