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7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根据热熔器壳体所需耐高温和抗氧化等要求,测量和分析了若干工程陶瓷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可将热熔器壳体材料由渗硅石墨换为工程陶瓷.所选工程陶瓷具有不导电的特点,加热电阻元件可由热解石墨和高强石墨联合承担以形成电流回路.按所确定材料的实验性能设计了新式的热熔器,试验结果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2.
加速器质谱(AMS)是进行~(14)C同位素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而高精度低本底加速器质谱~(14)C分析主要受样品制备技术限制,因此探讨如何提高石墨制备的稳定性和控制碳污染降低本底将有助于产出高质量~(14)C分析数据,突破~(14)C测年上限(约5.0万年),进一步拓宽~(14)C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的应用范畴。本文详细阐述了催化还原法(H_2/Fe法、Zn/Fe法和Zn-TiH_2/Fe法)制备石墨样品的真空装置和主要工作原理,指出了微量样品石墨制备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石墨产率、束流强度以及精密度与样品量之间存在严重的依赖关系及其抑制方法。着重探讨了石墨制备技术实验条件(还原剂、催化剂、温度等)的优化选择及其与石墨产率、同位素分馏、束流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分析了碳污染来源并探寻合适的碳污染控制技术。目前的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H_2/Fe法宜采用还原剂H_2/CO_2(体积比2~2.5),催化剂为源自氢还原单质铁粉(-325目球粒,Fe/C=2~5),温度500~550℃;Zn/Fe法宜采用还原剂Zn/C(质量比50~80),催化剂为源自氢还原单质铁粉(-325目球粒,Fe/C=2~5),Zn反应管温度400~450℃,Fe反应管温度500~550℃。碳污染来源于制备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除采用高温除碳的方式外还可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加以校正,但还需要更多详细的实验工作来加强现有认识,以期更好地消除碳污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测年目标组分不稳定的样品(如地下水中的溶解无机碳)应避免样品直接暴露于大气,以减少野外采样过程中现代大气CO_2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The indium (In) and tellurium (Te) contents of fifty nine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issued by several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 (USGS, CRPG, ANRT, GIT-IWG and GSJ)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fter aqua regia and HF digestion, and extraction of iodide complexes with trioctylmethylammonium (TOMA) - metyl isobutyl ketone (MIBK). Although the interferences from most elements can be minimised by the addition of palladium solution as the matrix modifier, large concentrations of Bi, Cu, Pb or Sn suppress the absorbance of In and/or Te. Samples for analysis were therefore restricted to those in wh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interfering elements did not cause a significant interference.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2 ng g−1 In and Te for 1 g test portions.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ported results and published data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34.
膨胀石墨对机油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不同温度下膨胀石墨对纯机油的饱和吸附,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过滤方法研究了膨胀石墨对水面漂浮机油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与其膨胀容积和温度有关,最大可达80.7g/g;在小于饱和吸附量的情况下,静态吸附后水中残留油含量与初始油浓度和膨胀容积有关,一般在50mg/L以下,经一次动态过滤,滤液中残留油含量已低于检测限,多次过滤冲洗亦未使已吸附机油脱附。膨胀石墨对机油具有超大饱和吸附量,静态和动态方法都可有效清除水面漂浮机油。  相似文献   
135.
LSP法制备硅化石墨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探讨了用LSP法制备硅化石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料的热膨胀系数,石墨化与否,孔隙特征等物性以及温度、时间、真空度等硅化条件是决定基料硅化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6.
137.
张业惠 《矿产与地质》1992,6(2):166-168
生产人造金刚石聚晶所需的石墨片和石墨模是用石墨棒加工的。针对从石墨料头加工石墨棒存在的问题,改进了石墨掏料刀的结构,并对比了石墨料刀的常规加工方法和改进后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8.
曹义甲 《地质与勘探》2020,56(3):657-666
班巴拉维石墨矿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东部的乌萨迦兰造山带内,区域地层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矿区内已发现12条石墨矿带,圈定了16个石墨矿体,估算石墨矿物量超过3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该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元古代乌萨迦兰超群鲁匡古勒组特戈特罗段变质岩,矿石类型为含石墨的片麻岩型,工业类型为粗大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石。本文为探寻适合莫罗戈罗地区的石墨矿勘查方法,通过分析含矿岩系、矿体、矿石及矿体激电异常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班巴拉维石墨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化露头调查+激电剖面测量+钻探深部查证"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晶质石墨矿床勘查中能起到良好的找矿效果,论文研究可为相似成矿带石墨矿勘查及同类型矿床找矿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在黄陵基底穹隆北部已发现的几个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区中采取少量新鲜石墨样品(含少量大理岩围岩)进行了矿石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测试,通过相应分析、图解,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该区石墨矿石赋存于黄凉河岩组(Pt1h)一套孔兹岩系内,主要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及石墨片麻岩。根据其主微量元素及碳同位素分析,恢复矿石原岩为一套含炭质的(砂)泥质沉积岩,其固定碳质绝大多数来源于有机物而不是大理岩中的无机碳。根据矿层的元素组成及古地史证据,推测黄凉河岩组的蚀源区以野马洞岩组(Ar2y,拉斑玄武质)为主,东冲河片麻杂岩(Ar2D,花岗质)次之,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单一"以花岗质岩石为蚀源区"。从供给源到成矿母岩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地球化学变化,而不只是物质简单的机械转移。  相似文献   
140.
The study of the schists from Lotru valley (Carpathians mountains, Romania) shows the role of stress in graphite crystallinity. The carbonaceous material was separated and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Raman microspectrometry. There exists a clear contrast between the crystallization degree of graphite found in the quartz–muscovite schists (good) and that found in the quartzites (poor). This observation is in conformity with a clear differentiation of fabric. The graphite suffered an anisotropic deformation in the graphitic schists, whereas it was protected from deformation by quartz in the quartzites. In this last case, the development of graphite from the organic material took place with a volume decrease, protected by the surrounding quartz. To cite this article: S.-C. Barzoi, B. Guy,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8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