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33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泉水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泉水位及泉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泉水以东南方向管道流补给为主,枯水期泉水以西南方向裂隙流补给为主;岩溶水系统排泄区的水位动态与泉水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奥陶系灰岩补给区地下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高于张夏组岩溶水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枯水期在张夏组灰岩含水层进行回灌补源并不能遏制泉水位下降的势态;根据42组水质资料计算,泉水的Ca2+、Mg2+、Cl-、SO2-4、总硬度等常规离子组分含量介于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和奥陶系岩溶水之间,四大泉群流量中,来自于张夏组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11%~32%,凤山组-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24%~60%,历阳湖占5%~10%,兴济河占0~6%,玉符河占1%~8%,市区回灌对五龙潭的流量有重要影响。可见,北方岩溶发育极其不均,泉水动态变化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济南保泉回灌补源地点宜选择在奥陶系灰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372.
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内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地下存在裂隙、溶洞、暗河等是该区要识别、防范的重要地质隐患。本文分析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探测和浅层纵波反射地震勘探法的特点,明确了不同方法对裂隙溶洞调查的优缺点,认为电震联合裂隙溶洞调查的方法是获得区内异常构造与电阻率、波阻抗对应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两个应用实例,解析区内地下500 m深的地层、地质构造和裂隙溶洞水的赋存规律,勘探结果可靠,展示综合物探对碳酸盐岩岩溶地层的研究能力,推进西南岩溶缺水区物探找水技术的发展,使基础地质调查广泛应用于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及远景规划,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73.
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了采动区煤层裂隙特征、煤层气赋存特征和煤层气运移特征,揭示了煤矿采动影响下上覆被保护煤层产气机理。分析认为采动区煤层产气机理与常规煤层气产气机理不同,一是采动区煤层基质孔隙大、内部裂隙多、离层裂隙发育。二是采动区煤层气解吸快、解吸量大、水中溶解气少。三是采动区煤层气运移以气体单向流为主,评价渗透性指标为透气性系数。在收集大量采动区煤层气井产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产气机理对产气规律的影响。采动区煤层气井产气规律与常规煤层气井相比,具有产量提升快、产气峰值高的特点,整体呈现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趋于平稳的规律。结合采动区煤层产气机理研究,分析认为气产量提升速度快是由于煤层裂隙迅速增多且气体在裂隙中以气相单相流运移为主,产气峰值高是由于储层压力快速下降使煤层气加速解吸,短时间内在井筒附近聚集大量游离气。  相似文献   
374.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污染问题加剧,山东省烟台市观水镇生活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寻找优质地下水缓解当地居民用水问题。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实施探采结合井、抽水试验和水质化验等手段,初步查明了观水镇及附近区域的蓄水构造类型及赋存规律,圈定了优质地下水的富水地段,论证了白垩纪基岩裂隙水供水可行性,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75.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及汾渭地堑地区为重点提出开展全国地面沉降防治的建议。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发的一种区域性的缓变地质灾害,成灾慢,但损失大,不易治理。同时,在上述三大地区由于地面沉降还伴发了地裂缝灾害。粗略统计,1949年以来,我国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累计高达4500—5000亿元,其中,年均总损失为90~100亿元,年均直接损失8~10亿元。文章建议:利用10~15a时间,综合研究第四系结构、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环境、基底地形与断块构造特征,建立三维可视化数字平台;查明全国地面沉降灾害分布状况和演化规律,开展地灾风险评估及地质环境安全功能区划;建成全国地面沉降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开展地面沉降防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实施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含水层修复等减灾工程。文章总结了禁采或限采地下水、优化地下水开采层位、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人工回灌与含水层修复等地面沉降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376.
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值为界,岩石破坏可分为 2个阶段,前阶段发育为雏形断裂,后阶段发育成宏观断裂。雏形断裂是一种特殊的断裂形式,在自然界中少见宏观断裂。与宏观断裂不同的是,雏形断裂既无断层面,又无碎裂岩,仅由小(微)裂隙组成。裂隙通常互不连通,总体具优选方向,且集中成透镜状裂隙群。裂隙群中部裂隙最发育,往边部渐趋消失。透镜状裂隙群之间呈雁列式排布,易发育和保存于构造透镜体弱应变域中。主要变形机制有液压致裂和应力腐蚀。形成前经历过微裂隙闭合、弹性变形和微裂隙生长扩容 3个阶段。以 2个中型金矿床为实例,研究了这一新发现的成矿构造的地质特征,认为变形分解、液压致裂和构造泵吸三者相互耦合,在雏形断裂形成与成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雏形断裂发育阶段可以形成独立的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377.
对陇东黄土塬区地裂缝灾害的调查表明,在该区不断发生的地裂缝灾害实际上是在黄土构造节理的基础上,黄土潜蚀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黄土塬区边缘一种特有的地质灾害现象,其形成除受黄土构造节理控制外,还受黄土本身的湿陷特性及塬面坡度、降水强度、地面硬化等条件制约。本文在灾害现状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塬区地裂缝灾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78.
陕西咸阳市某厂工程场地地裂缝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际观察、探井揭露和电法、浅层地震勘探等物探手段对某厂工程场地发现的地裂缝的形态、平面和竖向的延伸和分布以及裂缝中的充填物等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明确了地裂缝是地下断裂在地表的反映。根据区域构造及场区历史地震的活动特征,从地裂缝发育的细微特征入手,分析、推断地裂缝的成因和时代,确定该断裂属微弱全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379.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陕西省主要煤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严重,且随着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呈现更加严重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塌陷盆地、塌陷坑、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并引发地形地貌、植被变化及居民点变迁等。针对陕西省主要煤矿区开发状况及地面塌陷表现形式,对地面塌陷形成的地质灾害遥感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遥感图像可以有效识别塌陷坑、地裂缝、崩塌等直接标志及地貌变化、居民地变迁、植被变化等间接标志,并以此确定地面塌陷的范围;利用多时相遥感资料对比能够获得塌陷区动态变化信息,为研究矿区塌陷规律及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0.
本文从GPS监测网的布网原则和设计方案出发,对GPS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城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监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案。通过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GPS监测实践,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监测网的布设原则、GPS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通过GPS监测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近期活动的有关数据信息,且其与精密水准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