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对富城花岗岩U、Th含量分析结果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富城花岗岩U的均值为8.92×10^-6、众数为8.0×10^-6、中位数为7.03×10^-6,其概率密度曲线偏向高端呈右偏非对称分布(偏度系数CSK=1.10)。Th的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一致,分别为25.7×10^-6,25.75×10^-6,25.8×10^-6,其概率密度曲线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1)。核诱发裂变径迹研究查明富城花岗岩中铀有4种存在形式:(1)显微粒状铀矿物(晶质铀矿);(2)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之中;(3)均匀分散赋存在造岩矿物晶格之中的结构铀;(4)沿造岩矿物(长石、石英)微裂隙及粒间分布的非结构铀。对富城花岗岩铀配分研究发现,赋存在造岩矿物中均匀分散状的结构铀含量与全岩铀不呈消长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极限值:长石、石英〈3X10^-6,白云母〈5×10^-6,黑云母〈9×10^-6。溶浸实验结果表明,富城花岗岩活动性铀浸出率很高(平均值52%),为富城花岗岩具有较大铀成矿潜力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02.
何超群  王卿  张品  陆占国  何金平 《物探与化探》2011,35(6):789-792,797
剩余静校正问题实质上是非线性优化问题,因此可用非线性全局寻优的方法来求解.笔者综合利用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全局最优化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适应能力强,能有效地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303.
More than 40 groups from 10 different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 a weak- and strong-motion prediction experiment at Ashigara Valley which required the blind prediction of time series, spectra and spectral ratios for selected and instrumented sedimentary sites with well-known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The wide scatter of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have raised a number of questions as to how to model high-frequency ground mo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vailable geotechn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Using a simulated annealing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we have tried to optimize and automate the model construction for ID site-dependent ground-motion simulation. We found a whole set of successfull models which provide good waveform fit (r > 0.8) for the observed displacement records at site KS2 but also yield sufficiently accurate response spectra and peak value predictions for both surface and downhole site. This shows that ID models are fully adequate to model the site conditions at least for the weak motion data. The resulting successful layer models consistently show a slower, less dense, and slightly thicker low velocity coverage with stronger damping than the official geotechnical model. Furthermore, their statistical properties directly measur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individual parameters for the simulations. The critical re-evaluation of our own prediction which was based on stochastic simulation shows that although this approach has its greatest merits in situations where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t can also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odel individual records if sufficient care is taken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parameters. Simulated annealing waveform inversion has shown to be a powerful tool to optimize that process.  相似文献   
304.
The determination of a local lithospheric stress pattern from low magnitude seismic activity recorded at a loca array is attempt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at include waveform inversion and annealing inversion techniques. A set of flat stratified layers are assumed for the propagating medium. The tests show that the annealing algorithm is a useful tool in this kind of study where collected seismic activity at local arrays could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local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he lithosphere. Although real data recorded at local seismic arrays should be processed, assuming more realistic crust and upper mantle model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ealing process described here could be used when studying re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305.
布局是VLSI物理设计的关键环节,采用了O-TREE的编码表示方法来解决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局中,具有预定义坐标结群约束模块的布局问题(简称PCA问题)。目前,存在一些成功的算法来解决PCA问题,然而,它们的算法有些复杂,有些耗时。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布局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算法是基于O-TREE结构,旨在减少总的运行时间且简便。通过对MCNC的标准例子ami33和ami49上仿真实验表明:与参考文献5提到的结果相比,新算法是可行的并且很有效。它不仅使芯片面积利用率得到改善,而且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开销。  相似文献   
306.
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2001年昆仑山地震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数据 ,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与分段断裂位错模型 ,对 2 0 0 1年昆仑山Ms8.1地震同震位错进行了反演研究。结果表明 :断层总长 390 (km)左右 ,呈直立走滑型 ,各断裂段左旋走滑量最大为 5~ 6m ,反演结果基本反映了地震破裂的总体特征 ;该地区岩石剪切模量 μ约为 4 .3× 10 10 Pa ;GPS和水准测量数据的联合使得多个参数的同时反演易于实现 ;大地测量数据与野外地质考察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07.
遥感影像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决策树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  武淑琴 《测绘科学》2016,41(9):80-86,95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的传统ID3算法采用的信息增益熵为局部非回溯的启发式的缺点,提出了决策树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一个面向影像特征优先级的优化的决策树分类算法。采用优化的决策树算法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能较好地解决样本依赖性问题,并且得到一个全局优化的分类结果。通过实验,对农村地区的SPOT影像进行分类,并且通过对较优尺度下优化的决策树算法与神经网络算法和最大似然法对实验区域的影像分类精度的比较,证明了与ID3决策树分类方法相比较,优化的决策树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在各尺度下SPOT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308.
磁共振测深找水方法在高电磁噪声环境下应用时,往往会因为电磁噪声的干扰导致实测数据信噪比降低,反演结果难以准确地确定实际地下水体的分布状况,降低方法的应用效果。针对磁共振测深找水方法在实际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中常面临的多源谐波噪声干扰问题,在模型去噪的基础上推导出网格搜索同步删除法,进一步提出了效率更高的模拟退火同步删除法。仿真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有效压制多源谐波噪声,而模拟退火同步删除法能够更快速地搜索谐波基频值,相较网格搜索同步删除法在双基频谐波情况下工作效率提高2.35倍,大大降低了去噪流程的时间成本,且对多源谐波噪声也能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将该去噪算法应用于实例中,反演结果和钻孔资料的对比表明,模拟退火同步删除法可以有效压制磁共振测深方法实测数据中的多源谐波噪声,显著提高磁共振测深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9.
造山带穹隆构造记录了陆-陆碰撞及其碰撞后地壳和地表演化过程的信息,是探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康巴穹隆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组成部分,其剥露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康巴穹隆核部花岗片麻岩开展锆石U-Pb、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研究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康巴穹隆的锆石U-Pb年龄为497.89±1.2Ma,锆石FT年龄(17~11 Ma)明显小于锆石U-Pb结晶年龄,说明这些径迹年龄是岩体冷却抬升形成的。Pecube三维数值模拟对穹窿核部样品的ZFT数据进行反演显示,康巴穹隆核部岩体自中新世以来经历15.9~11.4Ma和ca. 4.2Ma两次快速剥露,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提出第一次快速剥露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有关,第二次快速剥露是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310.
智能优化方法与粒子滤波技术融合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机制以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粒子滤波成为解决非线性及非高斯动态系统最优估计问题的研究热点。若将多种优化算法结合使用,设计更好的滤波器参数寻优步骤,将会极大改善现有非线性滤波的估计性能。介绍了几种智能计算方法和粒子滤波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智能优化方法与粒子滤波技术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加以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