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1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3518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平顶山矿区煤矸石特征及综合利用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大锰  葛宝勋 《矿物学报》1993,13(4):374-381
在查明平顶山矿区煤矸石占地面积、矸石积存量及年排矸量的基础上,作者系统地采集了全矿区井上和井下煤矸石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工业分析、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岩矿鉴定和扫描电镜测定。查明了本矿区煤矸石的成分、矿物及微量元素特征。并指出了各类矸石可资进行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平顶山矿区煤系中形成于不同沉积环境的64组岩石样品的沉积特征和强度,结果表明,岩体的强度与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岩体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岩性、沉积环境中能量的高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幅度和生物发育程度4项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岩性的岩体侵入不同初始煤级的煤,形成不同宽度的接触变质带,带中煤的光学结构发生大小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本文强调了热变煤的特征标志是孔隙的存在,并着重探讨了热变煤中新生有机组分-热解碳与小球体光性与成因,指出热解碳具有指热意义,表示近处岩体存在,而小球体分其生成的各向异生体并非表明一定有岩体存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是一例研究粉煤灰替代排水砂沟中以黄砂为材料的原位试验。通过建立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与干容重的相关关系,找出达到设计要求的7.5 KN/m干容重的最佳夯实击数(振密遍数),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粉煤灰的密实度。  相似文献   
995.
使用自行研制的野外测试设备,在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铜铁矿床上进行了接触极化曲线法试验性的测试。初步证实,接触极化曲线法确有反映导电矿体成分和储量的能力,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是非常局狭的。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煤成气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多元地震参数解释煤层结构属于岩性地震勘探范畴。将该技术用于陕北大保当勘探区,配合地质研究,成功地确定了2~(-2)煤层的结构变化情况,确定的煤层分叉线同单纯依靠地震解释或地质推断的煤层分叉线比较,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8.
煤炭仍是我国能源供给的根本保障,长期高强度开采带来了严重环境问题。新时代要求煤炭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依据我国绿色煤炭资源的特征,指出了煤炭资源的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绿色利用、恢复绿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主攻方向:即绿色勘查的核心问题在于煤系多种能源矿产资源协同勘查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扰动、破坏;煤矿绿色开采的核心是智能化开采;煤炭绿色利用的关键是要实现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恢复生态绿色要正确处理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煤田火区遥感四层空间探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自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自燃向不同方向扩大或缩小,其热场随着燃烧过程而发生空间变化。本文在研究煤田煤层自燃现象及其火区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宁夏汝箕沟地区的四层空间遥感探测试验,总结了不同平台遥感方法的探测效果,提出了利用遥感方法实现地下煤田火区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Sandstones with high reservoir quality occur in the Paleogene and Upper Cretaceous coal measures off Sanriku and Sohma in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east Honshu. The sandstone porosity was generally produced by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 and clastic grains such as feldspar and glassy volcanics. The most probable cause of dissolution is the organic acids generated from the maturation of coal and coaly matter in the deeply subsiding source area prior to thermogen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 pore fluid including organic acids dissolved calcite and clastic silicates to form a small amount of laumontite and kaolinite at around 60C. The acidic and not neutralized pore fluid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kaoli-nite. On the other hand, laumontite was formed when the acidic pore fluid was neutralized and then made alkaline after the reaction with minerals such as plagioclase, glassy volcanics and calcite cement. Therefore, laumontite and kaolinite generally occur separately. Laumontite is 0.6–4.6 % by volume, whereas kaolinite is 0.6–9.8 % and the sandstone porosity remains from 10 to 22 %. This type of laumontization after the secondary pore formation might not give a severe damage to the reservoir property of the Paleogene and Upper Cretaceous coal measures in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east Honshu and indicates further exploration poss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