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492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采用蒸汽平衡法测定了4种温度(T=5、25、40、60℃)条件下Whatman No.42滤纸的率定曲线,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双线性率定曲线方程,发现滤纸的持水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率定曲线高吸力段滤纸持水性能的影响要弱于低吸力段。在此基础上,以南宁膨胀土为研究对象,使用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作用下膨胀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膨胀土持水性能下降,但温度的影响幅度会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弱,当基质吸力达到40MPa时,不同温度下试样的体积含水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即此时温度对膨胀土的持水性能变化几乎无影响。为解释上述宏观现象,选取部分试样进行了压汞试验和吸附结合水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从土体中各相及各相界面相互耦合作用的物理机制角度阐述了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52.
工程渣土在水洗砂过程中产生的洗砂泥浆存在脱水效果差、不稳定的问题,这与泥浆的脱水性能密切相关。通过模拟现场洗砂工艺获得不同脱水性能的洗砂泥浆,开展了改进滤失试验及模拟压滤试验,研究了洗砂泥浆脱水性能受洗砂工艺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一种能够快速表征泥浆脱水性能的指标,用以指导优化渣土洗砂工艺。结果表明:洗砂泥浆脱水性能受洗砂粒径和加水量影响明显,滤失量及渗透系数与脱水性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而30 min滤失量与最终滤失量、最终泥饼含水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泥浆脱水性能;经模拟压滤试验进一步验证,30 min滤失量可以作为洗砂泥浆脱水性能的快速表征指标。基于此提出了一套洗砂泥浆脱水性能的快速检测及工程渣土洗砂工艺优化方法,能够及时为洗砂工艺参数调整提供指导,以获得脱水性能较优的洗砂泥浆,最终使脱水效果得以改善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3.
金大龙  袁大军 《岩土力学》2022,43(11):2952-2962
泥水盾构工法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富水复杂地质环境中修筑隧道,其中开挖面稳定控制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盾构掘进时,由于刀盘不断旋转切削地层,开挖面上的泥膜处于“形成―破坏―再形成”的动态循环过程,泥膜透水性增强,这种动态泥膜作用下开挖面的稳定如何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对此,对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动态泥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考虑盾构运动和泥浆渗滤特征的动态泥膜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离散法将泥水压力引入旋转体模型,建立了考虑动态泥膜效应的开挖面稳定力学模型,提出了泥水盾构动态掘进过程中开挖面临界泥浆压力及泥浆支护效率评估方法,研究指出:当盾构在强渗透性地层中掘进时,在尽量提高泥浆成膜率的同时,应注重泥浆黏度调节,充分发挥渗透力支护作用,同时可适当提高盾构掘进速度并降低刀盘转速,有利于开挖面稳定控制。以泥浆成膜率、等效渗透系数为依据给出了泥浆支护效率设计图,研究工作对盾构掘进支护压力控制和泥浆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4.
Widespread magmatic activity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Miocene in the Cappadocian Region of Central Anatolia in Turkey. Despite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that focus on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magmatic rocks, the source components and development of melting conditions are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Recent basaltic rocks from Karaburna and Gül?ehir (1228 and 96 Ka, respectively, Dogan, 2011) are considered as a part of the Central Anatolian Volcanic Province, situated at the northernmost end of the Cappadocian Region. These lavas have similar large ion lithophile (LIL) (except Rb)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HFS) element abundances, however, Karaburna samples are more enriched in HFS elements, and both of the rocks suites reflect HFS depletions relative to the OIB signature.Karaburna and Gül?ehir basalts have low Nb/La (0.45–0.5; 0.35–0.5), Nb/Th (2.75–4.61; 1.26–2.85) value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contributions from crustal sources, whereas Zr/Ba ratios of these samples range between 0.32–0.93 and 0.4–0.88 and imply that these rocks appear to be derived from asthenospheric sources. These incompatible element ratios can be attributed to either different geochemical processes, or are related to melting from different source component(s).The ambient mantle source of the Cappadocian region appears to be consistent with spinel peridotite, but this domain is not solely satisfactory to represent the melting conditions in the light of new elemental data. Values of Tb/Yb(N) and Zn/Fe provide new constraints suggesting the magma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asthenosphere. Tb/Yb(N) ratio separates garnet – spinel transition Tb/Yb(N) (>1.8) and Zn/Fe ratio displays separation between the peridotite-derived (Zn/Fe <12) and pyroxenite-derived (13?20) melts.A melting model based on REE ratios and Zn/Fe, Co/Fe, Tb/Yb(N) values indicates that basaltic rocks were not derived from a single source component (peridotite). Instead, those values suggest substantial melting contributions from a pyroxenite source domain, which has not been discussed as a source component in previous studies. Melts, from both of the source domains, with the result of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linked to the downgoing Aegean and Cyprean slabs, are distinct from the alkaline character frequently observed as the final products of recent volcanic activity in the Cappadocian region and also explains the different trace element variations observed in such a small scale.  相似文献   
155.
熊文秀  冯光财  李志伟  杜亚男  李宁 《测绘学报》2015,44(11):1246-1254
SBAS技术中常用的相干系数选点方法受旁瓣效应的影响,容易造成部分高质量点的漏选以及低质量点的误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顾及时空特性的SBAS高质量点选取算法,根据干涉相位各个成分的空间特性,分离出噪声相位判别点的质量。试验表明考虑同质点的Non-Local滤波能够更加可靠地提取干涉相位中的空间相关相位,从而提高噪声相位估计的准确性。利用覆盖上海地区1992—1998年的24景JERS-1影像作为试验数据,分别用相干系数法以及本文的方法进行选点。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地选出相干系数法在农田与村落交错地区漏选的高质量点,同时排除了相干系数法由于旁瓣效应影响的误选点。  相似文献   
156.
针对高动态环境会使接收机接收信号载频上产生很大的多普勒频移及其变化率,普通的GPS载波跟踪环无法保证可靠的跟踪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传统的二阶叉积自动频率控制环(CPAFC)辅助三阶锁相环(PLL)的高动态载波跟踪环路,以及卡尔曼滤波器在动态跟踪中的优势与劣势,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二阶CPAFC辅助三阶PLL的GPS高动态载波跟踪环路。通过仿真分析证明,新的环路能更好地适应动态性,整体跟踪性能更好;并且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环路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7.
针对PPP初始收敛段定位精度低而造成的定位结果无法利用的问题,文章提出将前后向平滑算法应用于动态PPP解算中,以获取整个观测时段的高精度定位结果;针对PPP成果缺乏质量检核手段的问题,文章提出构造前后向位置不符值作为质量检核指标。模拟动态算例和船载动态算例表明:平滑后的动态PPP克服了前向、后向滤波初始收敛段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整体位置误差RMS在10cm内,提高了数据利用率;收敛段的前后向位置不符值RMS也在10cm内,该指标可用来对PPP成果进行质量检核。  相似文献   
158.
介绍了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原理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的异常探测方法,详细介绍了时间序列法、Kalman滤波和小波变换在电离层异常探测中的原理和应用,总结了传统方法和新方法在电离层异常探测的应用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中国采用电离层异常探测开展地震预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9.
针对街景图像数据提出一种图像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了基于Ada Boost的人脸检测技术,针对街景图特点,引入肤色检测和眼睛定位技术来提高街景图像的检测速度和精确程度。同时,研究了基于Ada Boost的车牌检测技术,并结合街景图中车辆位置与车牌颜色特征来提高检测的精确程度。最后讨论了对人脸与车牌视觉内容的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0.
研究了静止条件下零角度修正在GNSS/IN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分析了静止条件下载体航向角解算漂移的原因,给出零角度修正的具体表达式。通过更改卡尔曼滤波量测方程的方法实现航向角误差修正,并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静止条件下单独使用零角度修正可以提高载体的航向角精度,并利于垂向陀螺零偏的估计;在零角度修正基础上结合零速修正技术,航向角精度可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