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6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03篇
地质学   4249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1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硅质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为我国主要海相储层之一。通过分析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硅质的宏观、微观特征,提出硅质以互层、混积、充填、交代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岩中。互层硅质、充填硅质和交代硅质中二氧化硅来源以火山喷发为主,但后期沉积机制不同;混积硅质中二氧化硅来源于陆源碎屑,对物源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沉积机制为陆源混积。互层硅质、充填硅质、交代硅质对储层形成具有双重意义,混积硅质对储层形成起严重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决策者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对实际洪水调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将决策者预泄控制的实践经验和泄流状态持续性要求纳入模型约束条件中,提出了防洪优化调度多约束启发式逐步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最大削峰为控制目标,将水库泄流的一般操作原则概化为启发式信息,以洪水涨落和水位升降作为泄流增减的判别依据,与优化搜索相结合,采用启发式逐步优化算法求解。以水口水库为例,采用5个方案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决策者的经验和知识判断,降低了预泄腾库水位过低造成的回蓄风险,避免了泄流过程的波动,得到符合实际洪水调度要求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4.
裂缝性储层的电各向异性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平裂缝分布的孔隙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平裂缝面的平行裂缝分布和带粗糙表面的点接触裂缝模型,导出了两类裂缝模型的水平和垂直电阻率响应关系,分析了两类裂缝模型在没有围压和存在围压条件下的水平电阻率、垂直电阻率变化规律和电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裂缝开度、裂缝密度和裂缝粗糙度等裂缝特征参数对裂缝性储层电各向异性的影响.为简化讨论,所有电性响应特征的分析都忽略了裂缝和孔隙表面的导电性和极化的影响.利用平行分布水平裂缝面模型和带粗糙面的裂缝模型,考察了围压条件下的裂缝性岩石的电各向异性响应特征,得到了对实际应用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东营凹陷永554古近系沙四段沟道浊积岩相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东营凹陷永5 5 4井区古近系沙四段砂砾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砾岩体是在东营凹陷东北边缘陡坡带控盆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小断层的控制下,在与凹陷长轴近于平行的断槽中形成的深水沟道浊积岩。该沉积体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建立了沟道浊积岩退积型相模式,分析了该沟道浊积岩体的储集性能及成因,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6.
A new gas hydrate reservoir stimulation method of in-situ fracturing with transient heating is proposed, in line with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faced by marine gas hydrate production. This method injects the developed chemical reagents into a hydrate reservoir through hydraulic fracturing, releasing heat during the chemical reaction to increase the hydrate decomposition rate. The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furthermore has a honeycomb structure to support fractures and increas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ree development methods are simulated to evaluate hydrate production capacity, consisting of horizontal well,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and in-situ fracturing with transient heating well. Compared with the horizontal wel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of th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one year is 7 times that of the horizontal well, while the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of in-situ fracturing with transient heating well is 12 times that of the horizontal well,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daily efficiency and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 patterns of hydrate saturation and temperature-pressure fields with production time for the three exploitation plans are presented, it being found that three sensitive parameters of fracture conductivity, fracture half-length and fracture number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drate production enhancement. Through the simulations, basic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gas hydrate reservoir stimulation scheme has been provided.  相似文献   
997.
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中地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惠民凹陷岩性油藏勘探存在的难题,开展了岩性油藏勘探技术研究。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井震联合及小波变换技术,完善了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建立方法,确定了各三角洲的时空展布规律。应用多元综合标定、地震相划分、正演模拟和测井约束反演一系列技术,实现了不同沉积类型有利砂体的描述。形成了适合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可以指导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998.
纪念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本文以笔者工作的领域为例,阐述他近20年来通过李群和李代数、微局部分析、调和分析、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方面的基础研究,为保结构方法在地震成像研究中的引入、反假频高频重建在储层预测中的引入作出的重要贡献.从而表达对李世雄教授的高尚人品和精妙学术教学水平的由衷敬佩.  相似文献   
999.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1000.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CT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驱油岩心的CT成像技术,动态、定量、可视化地研究了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岩心的微观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分布、吸水能力及微观孔隙结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验岩心的CT值分布在1819~1961之间,与标准的Berea砂岩相比高出15%左右,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发要高度重视无水采收率.储层致密和微裂缝发育的不均一性是特低渗透砂岩油田驱油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